果蔬贮藏保鲜环境工程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控制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成分等环境因子,以保持果蔬新鲜贮藏的工程措施。基本原理是应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尽可能抑制微生物对果蔬的侵染,维持果蔬自身最低的新陈代谢作用,延缓其成熟和衰老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贮藏寿命,减少腐烂或干耗损失,保持新鲜饱满和优良的品质。 果蔬贮藏保鲜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❶采收后预处理。主要指果蔬的预冷,经过预冷的果蔬可为以后的冷藏和运输创造良好条件。预冷主要有冷水预冷(见冷水预冷设施)、空气预冷(见强制通风预冷设施、差压通风预冷设施)和真空预冷(见真空预冷设施)。 ❷果蔬贮藏保鲜。用于长期保鲜或销售前周转贮藏保鲜。按温度可分为自然温度冷却贮藏和人工冷却贮藏。自然温度冷却贮藏主要是利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降温进行贮藏,如沟藏、窑藏、窖藏、通风库贮藏等。它具有初始投资少,建设周期低,省电等优点,但温度和湿度不易控制,主要用于北方贮藏苹果和大白菜,南方贮藏柑桔等。人工冷却贮藏则通过使用机械冷却装置达到降低和保持低温贮藏的目的。如冷藏库(见冷藏贮藏设施)和气调库(见气调贮藏设施)。它具有贮藏效果好,贮藏时间长等特点。但造价较高,运行费用也较大。气调贮藏按气体成分条件和控制方法有普通气体贮藏、自然降氧气调贮藏和人工降氧气调贮藏。此外,还出现了控制环境压力的减压贮藏(见减压贮藏设施)、利用钴60或铯137的射线照射的辐射贮藏和利用高压放电,使空气电离产生负离子并产生臭氧的电离贮藏。 ❸运输保鲜。在运输过程中,使果蔬保持新鲜和良好的品质。基本方法是在运输工具中创造低温环境(见冷藏运输设备)。 发达国家果蔬贮藏保鲜环境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先进。美国已基本实现了果蔬流通过程的冷链化,即果蔬采收后立即预冷、挑选分级和包装,通过冷藏车船运往销售地,然后放在冷藏库或气调库中贮藏。贮藏过程基本实现了检测和控制的机械化、自动化。中国很早就有采用土法贮藏果蔬,如陕西咸阳市郊出土了秦代宫廷用深井贮藏的设施,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人工冷藏技术。80年代以来,在城乡修建了大量的通风库、冷藏库。气调库、减压贮藏和辐射贮藏也开始得到了应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果蔬贮藏环境工程将主要以自然温度冷却贮藏和机械冷藏库贮藏为主,适当发展气调贮藏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贮藏设施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同时更加注意果蔬的预冷和冷藏运输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中国贮藏保鲜中的冷藏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