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枚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枚乘

字叔,淮陰人。漢辭賦家。馬融《長笛賦》序:“追慕王子淵、枚乘、劉伯康、傳武仲等簫琴笙頌。”

枚乘

枚乘?—前140

汉初辞赋家。字叔,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时濞欲反,上书谏阻,不听,遂去为梁孝王刘武宾客。濞既反,再上书劝其罢兵,又不听,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辞不就,复游于梁,后归居淮阴。武帝即位,以安车蒲轮征入京,因年老力衰,死于途中。《汉书·艺文志》录其赋九篇,今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七发》是其代表作,含义深刻,气象开阔,铺写细腻,文词伟丽,曾在辞赋中形成“七”体,是骚体到赋体的承前启后之作, 也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作。另有散文《谏吴王书》、《重谏吴王书》二篇,善用比喻,多用排偶,亦有辞赋特点。原有集,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 韦孟   枚皋 ☛
枚乘

枚乘?—前140

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濞谋为叛乱,枚乘上书谏之,吴王不纳。枚乘遂去吴归梁,从梁孝王游。及汉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濞遂与六国谋反。景帝斩晁错,枚乘由是又说吴王勿为叛乱。濞不听,卒死于乱军中。七国之乱既平,景帝闻枚乘名,召拜为弘农都尉。乘不乐为郡吏,遂称病去职。复游梁,时梁孝王客皆善辞赋,乘尤高。梁孝王卒,乘遂归淮阴。武帝立,素闻乘名,乃以安车蒲轮征之,乘年老,道卒。枚乘辞赋以《七发》为最著名。《七发》之作,《文心雕龙·杂文》以为“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唐李善《文选》注则以为“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盖当时诸侯王无不生活奢侈,《七发》之作,实有讽喻之意。《七发》文风,上继《楚辞·招魂》,下开汉大赋之体。善用比喻,而无堆砌奇字之弊。其写广陵观涛一节,尤为历代传诵之名篇。此外,枚乘又有《柳赋》,见《西京杂记》;《梁王菟园赋》,见《古文苑》,后人对二赋多取怀疑态度。枚乘散文有《谏吴王书》与《重谏吴王书》,皆见《汉书》本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隋书·经籍志》谓梁有《枚乘集》二卷,亡。其辞赋、散文之存者,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又《玉台新咏》有枚乘诗九首(实为八首),皆又见《文选》,入《古诗十九首》中。学者于此多致疑,故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不作枚乘诗收入。主要事迹见《汉书·枚乘传》。

☚ 贾谊   刘彻 ☛

枚乘?—前140

字叔。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西汉辞赋家。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初为吴王刘濞郎中,上书谏阻吴王谋反不纳,遂投奔梁孝王。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后托病去官,复游于梁,为梁孝王文学侍从。孝王死,乃归故里。武帝即位,以安车蒲轮征召入京,卒于道。原有集二卷,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索引:枚乘,枚叔。

枚乘

枚乘?—前140

生年不详,字叔,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西汉文学家。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时吴王有叛反之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枚乘遂投奔梁孝王刘武。吴王参预楚等六国谋反活动,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不听。后吴王兵败身死,枚乘亦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其为弘农都尉,枚乘称病离职,回梁国为梁王文学侍从。武帝即位,慕枚乘文名,以安车蒲轮接其入京,终因年老死于途中。枚乘以辞赋而闻名,今存其赋三篇。《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用铺张、夸饰手法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和手法皆已具后来散体大赋之特点。后世模仿 《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枚乘诗作,《文选》辑存一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亦收入。另徐陵 《玉台新咏》载有 《杂诗》九首,指名为枚乘作,后人多认为非枚乘作品。

☚ 刘彻   刘安 ☛

枚乘

 西汉著名辞赋家。字叔。淮阴(今江苏淮阴)人。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郎中。刘濞企图反叛,他上书劝阻,未被采纳,遂“之梁,从孝王游”。景帝时,吴楚等七诸侯反叛,他又上书劝阻吴王刘濞,吴王不听。枚乘由此知名。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以病辞。武帝时,以安车蒲轮迎他入朝,死于途中。有赋九篇,今存三篇。近人辑有《枚叔集》。

枚乘 - 可可诗词网

枚乘

枚乘(?—前140)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省)人。汉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郎中,刘濞谋反,曾上书谏阻,不听,遂投奔梁孝王刘武。吴楚七国谋反,复上书吴王,劝其罢兵,又不听。七国乱平,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不久托病辞去,仍投梁孝王门下。梁孝王死后,遂回故乡淮阴。汉武帝为太子时,已闻其文名,及即位,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卒于途中。

主要著作有赋九篇,今存三篇,以《七发》最为著名。另有散文《上书谏吴王》、《重谏吴王》两篇。其赋文辞优美,铺陈而夸张,其文多用比喻,趋于使用排偶句式。

代表作《七发》铺排夸张,辞采华美,气势磅礴,真实地描写了“公子王孙”骄奢淫逸的放荡生活,指出享乐纵欲正是其不可救药的病根,具有鲜明的讽喻精神,是汉代一种新体赋——大赋形成的标志性作品。

《七发》对后代文赋写作影响很大,自《七发》问世后,效仿的作品很多,如《七激》、《七启》、《七兴》、《七说》、《七讽》等等,形成了赋中的专门体裁——“七”体。

有文集,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枚乘

枚乘前?—前140

西汉辞赋家。《汉书》有传。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文帝时,与邹阳等同游吴王刘濞,为郎中。时刘濞以吴太子为皇太子所杀故,阴谋反叛朝廷,乘上书劝谏,未被采纳。于是离吴去梁,客梁孝王刘武门下。景帝即位,晁错为汉献策定制,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举兵西向,公开谋反。乘复上书说吴王,吴王不用乘策,终被擒灭。汉既平七国之乱,乘亦因此而知名朝野。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但因其久为诸侯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汉书·枚乘传》),便托病辞官,重游梁国。梁王宾客如邹阳、公孙乘、公孙诡、路乔如、羊胜之流,皆善属辞赋,而枚乘水平最高。梁孝王薨,乘归淮阴。武帝为太子时,即知其文名,及即位,乃以安车蒲轮相迎,惜已年老,病死道中。枚乘是中国赋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家。他的赋《汉书·艺文志》著录9篇,今传3篇,即《七发》、《柳赋》、《梁王兔园赋》。其中《七发》最可信,也最有名,是骚体赋向汉大赋发展中的枢纽之作,枚乘也因首制《七发》、开创“七体”而成为文学史上颇有声誉的赋家。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2卷,已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 范缜   枚皋 ☛

枚乘

借指有才华的文士。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 “枚乘文章老, 河间礼乐存。 ”
●《汉书·枚乘传》: “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 南朝宋谢惠连 《雪赋》: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 枚叟: 指枚乘。西汉枚乘先后为吴王濞,梁孝王武的文学侍从之臣。景帝时召任为弘农都尉。后以病辞官,重游梁,以善属辞赋而显名当时。

枚乘

枚乘?—前140

字叔,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于是枚乘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预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兵败身死。枚乘也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称病离职,仍旧到梁国,为梁王的文学侍从。梁王的客卿皆善辞赋,而枚乘的造诣最高。梁王死后,枚乘回到淮阴故里。武帝即位,慕其文名,派“安车蒲轮”接他入京,终因年老死于途中。
枚乘在中国文学史上,主要以赋闻名。据《汉书·艺文志》载,枚乘有赋9篇,今传3篇,《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后两篇前人疑为伪作,公认可靠的只有《七发》1篇。但这一篇已足以确定他在赋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七发》从体制到表现手法,都具备了后来散体大赋的特点。他继承了前代辞赋的客主问答形式,又有发展。《七发》里的主与客,已完全是作者的虚拟,带有“子虚”、“乌有”的性质,而不再是“我”与虚拟对象之间的问答。《七发》以铺张、夸饰的手法,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七发》是枚乘的创造,它虽然没有以赋名篇,但在本质上属于赋的范围。它的出现,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自此以后,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后世之继作者代不乏人。

☚ 贾谊   庄忌 ☛
枚乘

032 枚乘?—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后又为梁孝王客。武帝继位后,以安车蒲轮征入京,死于途中。有赋9篇,今存《七发》等3篇。原有集,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而以《七发》最为著名。《七发》虽未以赋名,却已形成了汉赋的体制,全篇以主客反复问答的体制演成为铺叙的形式,语言长于夸张和铺排,是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 贾谊   司马迁 ☛
枚乘

枚乘?—约前140MeiCheng

西汉文学家。字叔。淮阴(今江苏省清江市西南)人。早年为吴王刘濞侍中,吴王欲谋反,枚乘上书劝谏,不听,遂去吴,归梁孝王刘武门下。后再次上书谏吴王勿反。景帝时征拜弘农都尉,称病离职,仍为梁孝王门客,与诸文士交游,最负文名。武帝继位,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接他入京,因年老,死于途中。
枚乘以辞赋闻名于世,《七发》是其代表作。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去探望,指出其病因是生活过于安逸,非药石可治。然后分别描述了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及听“方术之士”讲要言妙道七事,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终于使他“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作品对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有所揭露和不满,也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赋中分七段进行铺陈描写,极尽夸饰渲染、穷形尽相之能事,辞藻丰富华美,结构宏阔,形象生动,气势强劲,掀起了层层波澜。此赋标志着汉赋的形成。后世不少作家相继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等,以致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七体”赋。
枚乘亦长于文。其散文《上书谏吴王》、《重谏吴王》,大量运用比喻和排比句式,深入分析利害,劝吴勿反,感情充沛,形象鲜明,节奏铿锵,有辞赋特点,是文学史上的名篇。近人辑有《枚叔集》1卷。

☚ 晁错   司马相如 ☛
枚乘

枚乘?—前140

字叔,淮阴(今江苏省清江市西南)人。西汉初年著名辞赋家。早年为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刘濞欲谋反,枚乘上书谏阻,吴王不纳,他就离开了吴国。吴平后,汉景帝召为弘农都尉,他不愿为郡吏,以病去官,投奔梁孝王刘武的宫廷,做文学侍从。孝王死后,他返回故乡。汉武帝刘彻为太子时已闻乘名,即位后,乘已老,即以“安车蒲轮”征召他到长安去,在途中病死。《汉书·艺文志》载乘有赋九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七发》等辞赋三篇和《谏吴王书》等散文两篇。《七发》对汉赋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是从楚辞到汉赋的承前启后之作,后世不少作家相继仿《七发》而作,以致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七体”赋。

☚ 宋玉   司马相如 ☛

枚乘?—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因劝阻刘濞谋反而不纳,遂至梁,为梁孝王刘武宾客。吴楚七国之乱,再上书刘濞罢兵,仍不果。有赋9篇,今存3篇。《七发》为其代表作,是骚体到赋体的承先启后之作。后世仿作很多,如《七激》、《七兴》、《七辩》、《七启》等。近人辑有《枚叔集》。

枚叔集

☚ 晁错集注释   枚叔集 ☛

枚乘

枚乘?——前140年

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辞赋家,是大赋体的“奠基者”。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濞企图谋反,他上书劝阻,不被采纳。后为梁孝王刘武宾客。景帝曾召拜他为弘农都尉,不受。汉武帝即位,他应召去京师,因年老力衰,死于途中。有赋九篇,今存《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3篇,后2篇疑是伪作,《七发》为其代表作,全文二千多字,文章气象开阔,铺写细腻,含义深刻,是从骚体到赋体的承前启后之作,也是标志汉代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对辞赋的发展影响很大,后世辞赋家仿作的很多,有“七体”之目。原有集,已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 邹长倩   邹阳 ☛
枚乘

枚乘?~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文景时,先为吴王刘濞的郎中,后为梁孝王刘武的门客,以善作辞赋著称。武帝继位,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相招,但他年纪太大,中途死去。作赋7篇,今存3篇,其中惟《七发》可信出自其手。是篇虚拟楚太子与吴客二人,太子有病,吴客前往探问,以七事启发太子,故赋名《七发》。《七发》在艺术上具备了“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的特点,开启了汉赋的铺张扬厉之风,因此在赋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后世将他与另一赋家司马相如并称“枚马”。枚乘以后,模仿《七发》结构体制者甚多,形成赋中的所谓“七体”。另有散文《谏吴王书》、《重谏吴王书》,亦富文采。

☚ 贾谊   司马相如 ☛

枚乘Mei Cheng

fu prose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orks:Seven Stimuli,Rhapsody on Willows,Rabbit Garden,etc.

枚乘?—前140

西汉著名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景帝时,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欲反,他上书劝阻,不听,遂去梁,梁孝王尊为上客。景帝召拜弘农都尉,以病去官。武帝即位, 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死于途中。有赋九篇,大多亡佚,今存《七发》等三篇。

枚乘?—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江苏淮阴)人。本为吴王刘濞郎中,吴楚七国之乱前夕,上书濞劝谏,不听,乃逃归梁孝王。七国之乱起,又致书刘濞,劝其罢兵。景帝时官至弘农都尉,武帝闻其才名,以安车征他入京,病死途中。其赋开汉赋中之七体,对司马相如影响颇大。今存《七发》等三篇。原有集,已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