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枚Mé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湖北之武汉、监利,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苗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载;《姓氏考略》载其源:
❶其注据《路史》云:“商后有枚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❷其注引《史记·索隐》云:“盖以《周官》衔枚氏而得姓。”衔枚氏,《周礼·秋官》之属,职掌禁止军中喧哗。望出淮阴。
六国时有贤人枚被;汉代有弘农太守枚乘;明代有枚伦,刑部主事;又有枚应发,吴县人,事母至孝。

枚méi

❶樹幹。王褒《洞簫賦》:“或渾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
❷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器物,狀如箸,銜在口中。枚乘《七發》:“回翔青篾,銜枚檀桓。”銜枚,喻江水靜流。
❸長。見“枚孤”。
❹量詞。劉勝《文木賦》序:“魯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爲器。”
❺姓。見下。

枚méi

❶树干。《周南·汝坟》一章:“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毛《传》:“枝曰条,干曰枚。”一说,枚,细枝。孔《疏》:“枚,细者可以全伐之也。”《大雅·旱麓》六章: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毛《传》:“莫莫,施貌。”郑《笺》:“葛也,藟也,延蔓于木之枚本而茂盛。”
❷古代行军时战士衔在口中的竹棍,以防喧哗。参见《什器篇》〔行枚〕 条。

☚ 枝   枚枚 ☛

读音m·ei(ˊ),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莫杯切,平,灰韵。
❶量词。如:三枚金币;一枚勋章。
❷树干。
❸马鞭。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ㄇㄟˊméi3095笛子。晋语。山西忻州〖〗。笔。古方言。宋赵令畴《侯鲭录》:「广南呼笔为~。」指钱币、棋子等单数、双数或颜色等。粤语。广东阳江〖〗。《红楼梦》第二三回:「拆字猜~,无所不至。」无,没有。冀鲁官话。河北玉田:~咧没有‖~要紧不要紧‖~人缘儿。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犹云无矣。」凡,每;大凡。古方言。扬雄《方言》第十三:「~,凡也。」清钱绎笺疏:「《说文》:凡,最括也。案:凡之言泛也,包举氾滥一切之称也。~之言每也,非一端之辞也。」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李恭《陇右方言发微・释言》:「将不知名分之长辈~称为伯伯。」用于人,相当于「个」。古方言。唐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诗:「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

枚méi

❶表示计量,多指较小的片状物
 △ 一~金牌。
❷姓。

❶量词,与“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猜~︱不胜~举。
❷树干。
❸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兵发声的用具,样子像筷子,衔在口中:衔(xian)~。

枚méi

❶ 量词,多用于平而圆的小东西:三枚奖章│一枚钱币。
❷ 姓。

枚méi

量词,个,用于细小的物体。
【组词】不胜枚举︱五枚邮票︱三枚硬币︱九枚金牌
【例句】圆圆拿起话筒,往电话机箱里放了一枚硬币,线路通了。
 ❍ 五年一班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近义】个

见[衘枚]

枚mei

枚卜 枚举 枚枚 猜枚 衔枚 衔枚无声 不胜枚举

枚méi

量词。个;颗:(药)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十·231)

❶如箸,銜之,有繣,結項中。《周禮·夏官·大司馬》:“徒銜枚而進。” 鄭玄注: “枚,如箸,銜之,有繣,結項中。”《周禮·秋官·司寇》: “銜枚氏: 下士一人。” 鄭玄注: “銜枚,止言語囂讙也。枚狀如箸,横銜之,爲之繣,結於項。”
❷一分。《周禮·冬官·輪人》: “十分寸之一謂之枚。”鄭玄注: “枚,一分。”
❸鍾乳也。《周禮·冬官·桃氏》:“鍾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 鄭玄注: “鄭司農云: 枚,鍾乳也。”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枚
枚  méi

横銜口中以止戰士言語之箸狀小棒。明軍所用爲長四寸、闊五分之竹簽。頂端開孔繫繩,以掛頸上。正面書使用者姓名部伍,背面有哨官畫押與編號。《周禮·夏官·大司馬》:“群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鄭玄注:“枚如箸,銜之,有繣結項中。軍法止語。爲相疑惑也。”《南史·沈約傳》:“林子銜枚夜襲,即屠其城。”明·茅元儀《武備志·守二·措應》:“暝夜從門銜枚並出。”參閲《周禮·秋官·銜枚氏》、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布城諸器圖說》。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雜占部 > 諸具書圖 > 枚
枚  méi

占卜用具之一種。《左傳·哀公十七年》:“秋七月……王與葉公枚卜子良以爲令尹,沈尹朱曰:吉,過於其志。”又《昭公十二年》:“南蒯之將叛也……枚筮之,遇《坤》之《比》。”唐·李淳風《乙巳占》:“有馮羿者,得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於有黄,有黄占之曰:吉。”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門户部 > 部件 > 枚
枚  méi

城門扇上之釘。《左傳·襄公十八年》:“州綽門于東閭,左驂迫,還于門中,以枚數闔。”《周禮·考工記·鳧氏》:“鍾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枚,鍾乳也。”孫詒讓正義:“枚,隆起如乳,故曰鍾乳。”清·焦循《左傳補疏》:“門闔之上,以鐵釘布之,有如鍾乳,故亦名枚。‘以枚數闔’猶云數闔之枚。”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鐘磬 > 枚
枚  méi

亦稱“乳”、“鐘乳”、“景”。鐘面之飾物,隆起如乳頭狀,故稱“乳”、“鐘乳”。因隆起有光,故又稱“景”。《周禮·考工記·鳧氏》:“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鄭玄注:“鄭司農云:‘枚,鐘乳也。’玄謂今時鐘乳俠鼓與舞,每處有九,面三十六。”孫詒讓正義:“阮元云:‘余所見古鐘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乳即枚也。其枚或長而銳,或短而鈍,或且甚平漫;鐘不一形。’……云‘枚謂之景’者,程瑶田云:‘枚,隆起有光,故又謂之景。’”宋·朱輔《溪蠻叢笑》:“麻陽有銅鼓,蓋江水中掘得,如大鐘,長筩,三十六乳,重百餘斤。”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其他部 > 用具 > 枚
枚  méi

馬鞭。《左傳·襄公十八年》:“左驂迫,還於車門中,以枚數闔。”杜預注:“枚,馬檛也;闔,門扇也。”按,“檛”,鞭也。

枚méi

❶ 树干。《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坟:堤岸。)
❷ 古代行军时,士兵衔在口中防止喧哗的小棍。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疾走。”
❸ 量词。件,个。《世说新语·汰侈》:“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

*mei

C3B6
❶量词。相当于“个”、“支”、“件”等。多用于形体较小的东西:一~勋章/两~硬币/不胜~举。
❷〈文〉树干(见《说文解字》)。
❸古时行军为防士兵讲话喧哗,让他们口中所衔的器具,形如筷子:衔~疾走。

某种形状物的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的量:股(一~清泉) 道(万~金光) 茎(一~绿草) 条(一~线) 根(一~筷子) 鞭(打一~) 棍(打一~子)
用于细长圆形的量:管(一~笔) 杆(一~枪) 枝(一~烛)
用于成团或圆球状的东西的量:块(一~糖) 颗(一~豆) 粒(一~药) 丸(一~药) 团(一~面) 锭(一~墨;一~银)
用于片状、方形或其他形状的东西的量:片(一~板) 纸(一~空文) 床(一~被) 面(三~红旗) 扇(一~磨) 抹(一~阳光) 方(一~手帕) 弯(一~新月) 朵(一~云) 枚(一~证章)
用于小的、细丝状的东西的量:缕(一~头发) 绺

☚ 个体物量   某种事物的量 ☛

赌具、占卜具

赌具、占卜具

赌具:博具 彩具 奕具 局子
色子:齿 骰子 投子 除红 除四 朱窝
占卜用具:龟(龟甲;龟壳;龟骨;龟策;龟筮;龟蓍;卜龟;枯龟;泰龟)珓 枚 契(燋~) 策 蓍(~策;~草;~龟;~蔡) 式 栻(~盘) 燋 卜具 卜甲 卜骨 智骨 泰筮 卦板 铁算子
卜卦的用具:灵笤
卜卦用的大龟:灵蔡
占卜吉凶的用具:灵筊

另见:赌博 占卜 卜问

☚ 棋具   乐器 ☛

树的各部

树的各部

树木的幼株:苗木 树苗
有刺的苗木:棘(荆~丛生)
树的顶端:末(树末;标末) 标 树巅树顶 木表 树梢 杪头 木杪
北枝的树梢:阴标
树枝的顶端:梢头
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杪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
林木的尖端或末端:林梢 林末
树木末梢:杪颠
树枝的细梢:
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树冠
森林中树木的上部枝叶相互连接成一大片:林冠
树干的中心:树心
树的主要部分:干(树干;桢干) 枚 树身 木梃
枯老的树干:枯干
枯死的树干:槁木
傲霜挺立的树干:霜干
盘曲的树干:灵虬
粗大的树干:洪干
树皮:朴 木皮 树肤
苍白的树皮:霜皮
树木或物体分叉部分:
树木的分枝处:丫(丫杈;树丫;柳~)树桄

☚ 山林   部分树名 ☛

一种竹制之短棍。形如箸(俗称筷子),横衔于口中,以免喧哗。夜行军偷袭敌人时,不易被发觉。

处方中某些果实或块根类药物的计数单位。如大枣三枚(去核)。一般应以大小适中者为度。为保证用量准确,后世对这类药大部分已改用重量单位,如附子、乌头、桃仁、杏仁等。

处方中某些果实或块根类药物的计数单位。

枚méi

量词。与“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如:一枚纪念章。

枚méi

处方中某些果实或块根类药物的计数单位。如大枣三枚(去核)。一般应以大小适中者为度。为保证用量准确, 后世对这类药大部分已改用重量单位, 如附子、乌头、桃仁、杏仁等。

枚méi

Ⅰ ❶ [书] (树干) trunk
❷ [书] (马鞭) horsewhip
❸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 gag
❹ (姓氏) a surname: ~ 乘 Mei Cheng Ⅱ  (跟“个”相近, 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一 ~ 金币 a gold coin; 两 ~ 奖章 two medals
◆枚举 enumeration

枚méi


❷ 衔疾走

❸ 不可举|不胜举|马迟

❹ 钳马衔|行令猜

*méi

(8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攵,4画,不要错写成3画的

*枚méi

8画 木部 量词。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一~邮票|两~勋章。

枚()


甲骨文合集33215,殷
(枚)
按: 从屮。

甲骨文合集33690,殷
癸巳卜复枚舟。

枚父丙卣,殷周金文集成4936,殷
枚父丙。

枚家作父戊卣,殷周金文集成5310,西周早期
枚家乍(作)父戊(寶)(尊)彝。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207,西漢
䰍畫平般徑二尺五寸一枚。

居延新簡EPT57.51,西漢
凡得板七十枚。

河西簡牘·候粟君所責寇恩事(2)1,東漢
羊韋一枚。

叔孫固墓誌,東魏
韞牘詩書,聊與杦(枚)賈同風。
按: “攴”訛同“久”。枚賈,指枚乘、賈誼。

元鍾墓誌,隋
席滿鄒枚,賓多賈郭。
按: “木”訛同“扌”。

張軻墓誌,隋
君高視枚馬,聲冠府朝。
《説文》: “枚,榦也。可爲杖。从木从攴。《詩》 曰: ‘施于條枚。’”
“枚”本指樹幹。甲骨文从木,或从屮。屮、木同類。樹幹可以用作擊人之杖,故从木、攴會意。“攴”即持杖擊人。

☚ 條   梃 ☛

枚méi

商代金文族徽字是会意字。象用手持斧砍树木形。甲骨文、金文、小篆和西汉隶书简化为从木从攴(扑本字),后来攴变攵,作枚。从手持斧看,是伐(树)义。从(树)木本身看,是树干义。用斧砍,是树上较主要的本干。本指一棵树,后指一根小木,形如筷子,是古代行军时兵士口衔(xián,口含)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后又作量词,相当于个、只、件等。如:三枚奖章。组词如:枚举。

枚★常◎常


méi表意,从木从攵或攴,木指树木,攵(攴)为手持工具敲击,有手持义,树木可手持作为手杖,故本义表示树干或粗壮的树枝,引申为马鞭、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而衔在口中的木片或竹片、量词(用于形状较小的东西、硬币、某些武器)等。

(méi)

榦也。可爲杖。从木,从攴。
【按】榦,即樹幹。

*枚mwər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幹也。从木、攴。可為杖也。詩曰: 施于條枚。(六篇上)
自樹取下枝柯以為手杖。

☚ 曶   乖 ☛
000012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6: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