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爽文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爽文起义

清代以林爽文为首的台湾各族人民抗清起义。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农民出身,乾隆四十九年(1784)为台湾天地会北路首领。五十一年七月, 台湾知府孙景燧派兵三百人到彰化镇压天地会活动, 林被迫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彰化大里杙率众起义。凤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等率众响应。同年,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在彰化建立政权,建号“顺天”。为壮大起义力量, 曾派通事(翻译)杜美前往彰化北部和南部联络高山族。在起义军围攻田洋的战斗中, 曾有八十二名高山族妇女英勇杀敌, 立下战功。在庄大田军中, 有位高山族女军师金娘, 被林爽文封为“柱国夫人”。高山族人民还向义军提供硫磺以配制火药。义军数十万人, 声势浩大。清朝政府调集援军不下十余万,从浙江、江南、湖广、四川等省拨运粮米100万余石。五十三年二月初十, 被俘,后就义于北京,起义失败。

林爽文起义

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后随父移居台湾彰化县大里杙庄(今台中县大里乡)。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加入严烟组织的“天地会”,不久成为彰化天地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乾隆时期, 台湾官吏“剥民肌膏”。知府孙景燧、总兵柴大纪、同知刘亨基肆意贪婪,加上各种苛捐杂税,致使民不聊生。1786年,清政府密令搜捕台湾天地会会员,数十名会员被捕,18名会员被杀害。这次镇压激起民众无比义愤。林爽文“因民之怨”,于1787年1月16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大里杙率众千余人发动起义,提出“顺天行道”,“剿除贪官,以保民生”等口号,深得民众拥护。当天夜晚攻克大墩。18日攻克彰化县城,击毙清理番同知长庚和都司王宗武等人,捕获并镇压了台湾知府孙景燧、刘亨基等大小官吏。义军攻占彰化后兵分两路, 1月24日攻克台湾府财赋之区诸罗县城,次日,攻克淡水厅治竹堑城(今新竹县),进驻淡水厅官署。起义会众拥戴林爽文为“顺天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建立了军、政、会合一的政权组织,驻彰化县城(后迁大里杙庄)。起义得到各地义军的响应,其中凤山县天地会首领庄大田领导的一支较为强大,庄自称“南路辅国大元帅”,率领起义军一举攻克凤山县城。1787年3月26日以后,林爽文、庄大田率领南北两路起义军数次联合围攻台湾府治(今台南),使清王朝惊恐万状,一再调兵遣将进行疯狂镇压,均遭到义军猛烈攻击,伤亡惨重。是年8月,又派陕甘总督福康安、侍卫大臣海兰察率川、湘、黔、粤、闽、浙、鄂诸省数千余兵入台,从鹿港登陆,先后在八卦山、仓子尾和牛稠山等地与义军激战。义军不敌,清军攻陷彰化,入诸罗,又占据大里杙,林爽文率余众2千余人退至高山族埔里社一带,经激战之后,义军弹尽粮绝。1788年2月10日,林爽文在淡水老衢崎被俘,后被押送北京,英勇就义。庄大田率领义军顽强抵抗清军进剿,后终因不敌,于是年二月初五日,在琅桥(今恒春)被捕,于台湾府城就义。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反清武装起义至此被镇压,这是台湾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清朝统治的人民武装起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