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徽因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林徽因1903—1955;女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林徽因
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早年作徽音, 又名寶寶、 徽徽,女,福建閩侯人,1904年 (清光緒三十年) 生。童年隨家遷居北京,後愛好繪畫、雕刻、戲劇。1920年隨父赴英國,在倫敦讀中學兩年。1921年初,结識徐志摩;10月歸國。1923年赴美國留學,入費誠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1927年夏畢業,獲學士學位。後轉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貝克教授之工作室學習舞臺美術設計,成爲中國第一位在國外學習舞美之學生。1928年3月,在加拿大與梁思成結婚; 8月離歐返國; 9月梁思成任瀋陽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築系教授兼主任,林任建築系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旋遷居北平,開始與梁思成共同從事中國古代建築之研究。並作實物考察與測繪,其後與作家朱維基、芳信創辦文藝雜誌《緑》。1933年3月,發表新詩《中夜鐘聲》;6月發表新詩《山中一個夏夜》;12月發表新詩《秋天,這秋天》。1935年11月,發表新詩《城樓上》。1937年1月,發表《紅葉裹的信念》、《静坐》,除新詩外,並從事散文、小說、戲劇創作。抗日戰争爆發後,與梁思成赴山西五臺山地區進行野外調查。北平淪陷後,去昆明。1941年冬,遷居四川宜賓, 林徽因 林徽因女;1905.6.5—1955.4.1原名林徽音。乳名徽徽。福建闽侯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一个官吏家庭。祖父点过翰林,历任浙江多地知县。父亲林长民为立宪派人士,辛亥革命后曾任司法总长。1919年她随父到英国伦敦读了两年中学。一度在爱丁堡大学听课。在英国时结识徐志摩,有较深的交往。回国后开始从事新诗写作。1923年赴美国留学,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后又在耶鲁大学学习一年戏剧舞台布景。1925年后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她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中《九十九度中》受英国现代派小说的影响,以别开生面的手法描绘现实的人生,曾得到文坛好评。另有小说《吉公》等,后结集为《舞》(1931年)出版。1928年与梁思成结婚。回国后曾与作家朱维基、芳信等创办文艺杂志《绿》。1930年去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北平,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考察和研究。抗战期间居住于昆明和四川,以养病为主。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的诗作颇多,但未结集。另有多幕剧《梅真和他们》等。 ☚ 林衡道 郁茹 ☛ 林徽因1903~1955Lin Huiyincontemporary female poet and architect. Works: Poetry Collection of Lin Huiyin,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