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业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业经济forestry economics

林业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经济关系。林业再生产包括: 森林的培育(更新、造林、育林、护林)、管理, 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伐(采集)、消费等活动。不仅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关系密切, 而且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在远古时代,世界陆地2/3被森林所覆盖。人类最初砍伐林木、采集其他林产品和其他利用森林活动是自由的, 由于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在砍伐采集量很小的情况下, 仍然是繁衍不竭的。后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 王公贵族的奢侈消费, 采伐木材和开垦林地的规模不断扩大, 加上战争和自然灾害对森林的破坏,森林不断减少。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市场对木材和林产品需求越来越大, 人们开始大面积地使用机器采伐森林、开垦林地, 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空前破坏。历代有远见的统治者, 也曾颁布过许多法律, 限制砍伐森林, 但都收效甚微。由于大片森林被砍光, 造成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土地荒芜、土壤沙化。在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东非、中国的黄河流域, 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 所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近代以来, 很多国家曾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法律, 禁止乱砍滥伐森林, 开展大规模造林活动, 设立自然保护区,但也多未能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一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的森林加以保护,却对殖民地的森林大量砍伐, 或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廉价的木材。世界性的森林危机日益严重, 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林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❶为经济建设提供不可缺少的木材和纤维原料。木材、钢材和水泥并称为建筑业的“三大材料”。用于建筑业的木材一般约占木材生产量1/2; 采矿业中每采1 000吨煤就需要矿柱材30~35立方米; 造纸、包装、火柴、薪柴都消耗大量的木材。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以薪柴为燃料,年消费量接近世界木材消费量的一半。
❷森林和林地其他植物为人类提供种类繁多的食品原料、价值很高的药材和化工原料。森林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重要枢纽, 地球上陆地动物所消耗的全部有机物质约有2/3是森林提供的。
❸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功能, 是保障人类生存、农牧业生产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林区还是人们休养、旅游的场所。林业在许多国家是重要国民经济部门, 如芬兰仅木材加工产值就占工业总产值的1/4。
世界林业经济概况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五次(1968~1972年)世界森林资源普查结果,全世界林地面积(包括林间空地和稀疏林地)约40亿公顷,郁闭林面积约为28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22%,世界平均每人占有郁闭林面积0.8公顷;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有3 100亿立方米, 平均每人拥有森林蓄积量约为85立方米。世界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北美、南美和苏联拥有的郁闭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世界总数的70%和72%, 而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则较少。同时,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资源仅有一小部分为生产性的, 而工业发达国家生产性森林资源则占80%左右。按人口平均拥有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有加拿大、芬兰、苏联和瑞典, 分别为15.5公顷、4公顷、3.3公顷和3公顷。
森林资源的所有制结构:苏联国有林占98.2%,集体农庄占1.8%;东欧国家、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古巴等国有林都占主要地位, 其他各国公有林也占相当比重。按洲统计,亚洲(不包括苏联部分)占90%,非洲占79%, 北美洲占73%, 南美洲占56%,欧洲(不包括苏联部分)占47%, 中美洲占45%,大洋洲占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发展对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量激增, 促进了林业的机械化和开采方法的革新, 木材生产和营林发展都很快。1984年, 全世界原木产量达30.8亿立方米, 比1937年增长1.5倍。发达国家原木采伐量在50年代增长很快,但在60年代以后由于木材代用品的大量发展,而且强调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木材综合利用,增加进口木材,原木采伐量增加不多;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薪炭材和出口的增加,加上经济建设的发展,森林采伐量明显增长。1984年,世界原木产量中,发展中国家占55.6%。同年,世界薪炭材产量达16.6亿立方米,比1950年增长4倍多,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采伐的。发展中国家原木出口最多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而一些森林覆盖率很高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芬兰,1961~1976年原木出口减少750万立方米,进口增加4 958万立方米;瑞典1970~1979年原木出口减少300万立方米,进口增加256万立方米。
人工造林在一些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1965年世界人工造林面积8 040万公顷,70年代后期发展到1亿多公顷。丹麦一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造林,使森林覆盖率由4%增加到11%。1960~1976年平均每年造林面积:日本为35万~40万公顷,美国为50万~70万公顷,苏联为110万~150万公顷,瑞典为13万~18万公顷。
20世纪50年代以后,林产品国际贸易有明显发展。原木出口量,1961~1976年由4 122万立方米增加到11 286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材由3 850万立方米增加到11 094万立方米,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减少,到1983年减少到1亿立方米。而锯材、纸浆的出口贸易量一直是增加的。1950~1983年,锯材由740万立方米增加到8 360万立方米;纸浆由566万吨增加到2091万吨。原木净出口最多的国家有苏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1961~1976年这三国出口由852万立方米增加到5 522万立方米;其次是科特迪瓦、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新西兰, 同期这四国出口由297万立方米增加至1 107万立方米。木材主要进口国有日本、西欧共同体各国和中国。
平均每人消费木材最多的国家有芬兰、新西兰和美国,按1976年统计,分别为2.33立方米、2.04立方米和1.79立方米;其次是苏联、奥地利、匈牙利、丹麦、日本和挪威等国,均在1立方米左右。
中国林业经济概况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70%,在古代森林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大量增长,历代毁林开垦有增无减,对森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很严重,至清代末期已成为森林资源短缺、生态失调的国家。据1984~1988年普查资料,全国森林面积约1.2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98%,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5.72亿立方米;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约为0.12公顷和9.8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8%和13%。中国国土面积约占世界总土地面积的7%,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1%,林木蓄积量占世界蓄积量的2.9%。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其次是西南山区和华东、华南山地丘陵区:而辽阔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林木稀少,人口稠密的黄淮平原和长江下游地区成片的林地也很少。
林种结构中,用材林占有林地面积的73.2%, 占林木蓄积量的86.2%;防护林占有林地面积的9.1%,占林木蓄积量的11.1%;经济林占有林地面积10.2%,其他为薪炭林、竹林和特用林。林业用地面积中,森林面积占43.2%,灌木林地占10.4%,疏林地占6.4%,未成林的人工林地占2.1%,无林地37.9%。林木蓄积总量中,森林占88%,疏林和散生林各占5.3%,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的造林占1.4%。
中国营林方式主要有国营、集体、个人三种。1985年,全国有国营林场4 128个,其中铁道、煤炭、造纸等部门的专业林场130个;农村集体林场17.5万个,专业户林场约400万个。西北、东北、华北各省、自治区从1978年开始营造“三北”防护林,到1986年接近完成605万公顷的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也已开始;南方各省、自治区以营造经济林、速生用材林为主;华北平原、中原地区主要是平原绿化造林;在边远山区还进行飞机播种造林,全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至1988年全国人工造林面积累积达3 100万公顷。
中国对护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在东北和内蒙古林区建立了航空护林局,配备有空降灭火队和武装森林警察,并建立护林防火站、瞭望台和通讯网,开辟防火线等。对森林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实行林木种苗检疫,因地制宜地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害控制在不成灾的程度。
1985年中国木材产量6 323万立方米,工业用材产量5 729万立方米,锯材产量1 591万立方米,人造木质板(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151万立方米。林产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有11类112种。
木材购销:1949~1952年为自由交易,1953~1980年实行统购统销,1981年以后实行逐步开放。1985年对南方集体林区实行议购议销,全面开放木材市场,同时允许国营林场利用间伐材实行林工商综合经营。农民和集体所有的林木可以自由交换。国营林业企业可以利用小材小料和加工剩余物发展综合利用,产品自由销售。80年代以后,林业企业通过补偿贸易、联合经营、委托代销、按需加工、定点供应、技术协作等形式,加强与需材单位的横向联系,逐步搞活流通。
为缓和木材供需的矛盾,1980年以后增加了进口木材。1976~1979年,平均每年进口木材在50万~70万立方米, 1980年增加到180万立方米,1985年增加到970万立方米。

林业经济forestry economy

林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林业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其本身的规律性。中国的林业有国有林、集体林和少量个体林。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和自然力在林木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的特点。此外,森林还具有多种效益。因此,林业在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如何选择适当的经营方式和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林业也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解决好林业经济问题,对工业、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