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构造地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gouzao dimao指由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如地球上的大陆和洋底的形成; 第二级为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的大洋中脊、海岭、深海平原、海沟等; 第三级为地质构造地貌,如由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所造成的地貌。上述三级构造地貌在体系上和成因上是相互联系的,即低级的构造地貌从属于高一级的构造地貌,因而形成了有规律的构造地貌体系。大陆与洋底是组合全球构造地貌的基本单元。一般说来,海岸线是海、陆的分界线。但从地壳结构分析,陆地和洋底之间的浅海区应属大陆边缘地带。陆地面积约1.49×108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29%,平均海拔约850米。大陆地壳厚度平原区约在35公里左右,而大型山脉和高原区为60~70公里。陆壳除近地表有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平均密度为2.7。洋底面积约2.81×108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壳厚度很薄,一般仅为5~10公里。洋壳除表面覆盖着薄层深海沉积物外,是由玄武岩类岩石组成,平均密度为2.9。大陆边缘是指水深小于3000米的海底,呈带状围绕在大陆的周围,面积约81×108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厚度一般不足30公里,地球自形成以来岩石圈构造运动一直进行着,这些构造形迹保留在古老的岩层之中。目前,地球表面显现的构造地貌形态是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结果。根据新生代构造运动特点,可将地球表面划分出呈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和相对的稳定区。地球表面有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构造地貌带: ☚ 地貌学 气候地貌 ☛ 构造地貌在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控制下形成的地貌。按规模大小,可分星体构造地貌、大洋和大陆构造地貌,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高山构造地貌;有褶皱、断层等中、小型构造地貌。另有,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地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