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构成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1924年出现在苏联的文学派别。以构成主义文学中心的成立为标志。是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复杂阶级斗争和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反映。在形形色色文学流派、团体和集团竟相产生、文艺思想激烈斗争的时代、一度产生了影响,但随着无产阶级文学的逐步深入和发展,1930年该中心宣告结束。其特征是形式主义和政治思想上的摇摆不定,以及夸大技术的作用。构成主义过高估计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的意义,曾提出“苏维埃的西欧主义”的口号,强调从文化技术装备上掌握西欧文化。诗歌创作上提出“词的重负荷化”和“定位语义学”原则、即要求每行诗承担最大的思想负荷,要求运用与所写题材最接近的词汇来描写人和环境。为了进行艺术手法和技巧上的创新,诗中出现文件、统计数字等,语言也抽象难懂。该派特征在谢尔文斯基的某些诗作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构成主义的积极倡导者还有泽林斯基,卢戈夫斯科依、英贝尔、巴格里茨基、阿加波夫等人。 ☚ 达达主义 形式主义 ☛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也“称结构主义”,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流派之一。发源于“立方主义”。1913年至1917年间在俄国形成。代表人物有塔特林、贝夫斯纳和嘉朴等。他们标榜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形象性和民族传统。凭长方形、圆形和直线等构成抽象的造型。先出现于雕塑方面,后影响到绘画、戏剧、音乐,并运用在实用美术设计方面。 ☚ 抽象艺术 超现实主义画派 ☛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最初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1913年产生于俄国的艺术运动。代表人物主要有塔特林(Vladimir Tatlin 1885—1953)、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 1886—1962)和加博(NaumGabo 1890—1977)等人。1913年塔特林访问巴黎,毕加索在铁板、木板和纸板上制作的浮雕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创作了一批他称之为“彩绘浮雕”的作品,这些作品多用木料、金属和纸板,表面罩上石膏、釉面和碎玻璃构成。人们普遍认为构成主义运动始于塔特林的绘画浮雕。1920年,构成主义者举行大展,发表了《现实主义宣言》,认为艺术的重点应表现在空间中的动势,而非量感。构成主义者对现代工业材料如塑料、钢材和玻璃等赞美不已,他们利用这些材料“构成”艺术,不表现现实物象,他们认为在这种抽象的构成里,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现实,一种比任何对自然的模仿都更加纯粹的形式。与构成主义有关的其它重要人物还有罗德钦柯(Alexan-der Rodchenko 1891—1956)等人。1921年,由于政治因素,构成主义运动在苏俄销声匿迹,这派艺术家,有些侨居国外,另一些将兴趣转到家具设计、印刷等行业。 ☚ 未来主义 风格主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