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遇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遇春1761—1837清代武官。字时斋,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从福康安转战数年,升守备。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因“功”升至广东罗定协副将。嘉庆二年(1797年),从额勒登保到湖北镇压白莲教起义,转战川、陕、鄂间,成为额勒登保得力帮凶,擢为提督。嘉庆十八年,任参赞大臣,随陕甘总督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天理教起义,攻破滑县,封二等男爵。道光即位,加太子少保。道光五年(1825年),署陕甘总督。翌年派兵平定回族首领张格尔叛乱,收复喀什噶尔等地,加太子太保,旋实授陕甘总督。道光十五年,以老辞官。封一等昭勇侯。谥“忠武”。 杨遇春杨遇春(奉系) 北洋军阀史稿第416页 杨遇春杨遇春胆识过人 乔家才 *戴笠将军和他的同志第2集第207页 杨遇春杨遇春(1927— ) 姜廷玉等编著 台湾三百军事人物第200页 杨遇春1761—1837清中期将领。字时斋。崇庆(今四川大邑东北)人。武举出身。参加镇压甘肃石峰堡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从征廓尔喀,擢守备。乾隆六十年(1795年),调赴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赐号“劲勇巴图鲁”。俘获义军首领吴半生,擢游击、参将。复乾州,擢广东罗定协副将。嘉庆二年(1797年),赴湖北,围剿白莲教覃加耀、林之华部。三年,败义军罗其清部,擢甘肃西宁镇总兵。明年,败义军冷天禄部。五年,擢甘州提督。七年,歼灭义军苟文明部,调任固原提督。十年,镇压宁陕镇兵变。十八年,镇压天理教起义,攻克滑城,封二等男。镇压陕西南山万五起义,晋一等男。宣宗即位,加太子少保。道光五年(1825年),署陕甘总督。明年,率陕甘兵五千赴哈密征讨张格尔。七年,张格尔远遁,加太子太保。八年,授陕甘总督。十五年,以老告归,封一等昭勇侯。十七年(1837年),卒。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 杨遇春1761~1837字时斋,崇庆 (今崇州市) 人。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 中武举。由把总累功逐升至广东罗定协副将、甘肃西宁镇总兵、甘州提督、陕西固原提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随福康安抗击英殖民者唆使的廓尔喀入侵。道光五年 (1825年) 署陕甘总督。道光八年(1828年) 实授陕甘总督,任内兴屯垦,强防务,守廉洁。一生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参加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台湾林文爽起义、湘黔苗民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北方天理教起义和陕西南饥民反抗斗争等,历经大小数百战,时称 “杨家军”。所制定的 “连阵图” 成为四川制营操演样本。道光十五年 (1835年) 告老还乡。著有 《忠武公年谱》。 杨遇春1761—1831清大臣。字时斋,清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初为守备,参与镇压云南苗民起义、四川白莲教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为参赞大臣。任陕甘总督时,曾出兵平定张格尔叛乱。 杨遇春1761~1837清代将领。字时斋。崇庆(今四川大邑东北)人。武举出身。官终陕甘总督。以老告归,封一等昭勇侯。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 杨遇春1761—1837清将领。字时斋。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乾隆时,屡从福康安出征甘肃、台湾,因功升至守备。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从往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随额勒登保到湖北,转战川陕,镇压白莲教起义军,升至提督,为额勒登保得力助手。十八年,为参赞大臣,从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攻破滑县。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任陕甘总督。十年后,以年老辞官。 杨遇春1761—1837字时斋。清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为福康安部下名将。乾隆末,从福康安赴云贵镇压苗民起义,俘杀起义军首领吴半生,以功赐号“劲勇巴图鲁”,授副将。嘉庆间,从额勒登保镇压川、楚、陕白莲教起义,以功授总兵、提督。十八年(1813),以参赞从那彦成镇压李文成起义,平滑县,封二等男爵。道光五年(1825),署陕甘总督。次年,率军赴新疆征讨张格尔叛乱,收复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八年(1828),实授陕甘总督。后以老告归,晋封一等昭勇侯。 杨遇春 杨遇春生于1928年。台湾海军军官学校、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正第十期、战争学院将官班毕业,又在海军专科学校、皇家海军大学深造。历任舰长、驻外武官、军区司令、作战舰队司令,海军参谋长等职。1986年在职海军中将副总司令。1988年退役。 ☚ 杨培基 杨遇春 ☛ 杨遇春 杨遇春又名柳青,江西瑞金人。生于1909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陆军第十四军随营学校及教导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1933年任江西中央红军模范师师长。后投降国民革命军。曾任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高级顾问。1934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招抚特派员公署参谋长、武昌行营参谋。1936年至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参议。1937年冬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1938年任第十九集团军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江南挺进军总部代总指挥。1939年至1941年间任江西省游击总部副总指挥,庐山游击指挥部指挥官,江西第九、十区行政督察专员,湘、鄂、赣第二挺进纵队司令部司令官。后又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事。1941年秋任财政部缉私署江西省缉私处处长。1943年任军事委员会别动军第四纵队指挥,1945年任第二纵队少将指挥。1946年冬至1947年秋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第二处少将处长。1947年秋至1948年冬任交警第二纵队司令。1949年春任交警第三旅少将旅长。1949年8月去台湾。曾任 “国防部”总政治部第六组组长。1955年4月任台湾省保安警察第一总队长。1964年9月升任台湾省政府警备处副处长。1972年7月任 “内政部”警政署副署长兼台湾省政府警务处副处长。 ☚ 杨遇春 杨绵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