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杨简1913—1981广东梅县人 杨简1141—1225南宋哲学家。字敬仲,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因筑室德润湖上,号慈湖,学者称慈湖先生。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道过富阳,问答有所契,遂拜为师,绍熙五年(1194年)召为国子博士。后因反对诬逐赵汝愚,去官。嘉定元年(1208年),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兵部郎官。旋兼礼部郎官,授著作郎,出知温州。理宗即位,进宝谟阁直学士。曾作《己易》,认为“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并宣扬“人心自明,人心自灵”(《绝四记》)观点。在浙东讲学,与袁燮、舒璘、沈慈焕号为明州四先生。著作由门徒编为《慈湖遗书》。 杨简逝世人物:杨简(1912—1981) 中国百科年鉴(1982)第31页 杨简
杨简1911——1981曾用名維升,廣東梅縣人,1911年 (清宣統三年) 生。1923年起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醫學預科讀書。1929年入中山大學醫學院,1934年畢業,獲醫學士學位。1935年起,任中山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研究所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46年8月,為美國費城賓省大學醫學院病理學部研究員,1947年又為該院癌瘤研究實驗室研究員。1949年起,任中山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 並任廣州嶺南大學孫逸仙醫學院、遷昆明之同濟大學醫學院、大連醫學院、江西醫專、廣州私立光華醫學院等院校客席病理學教授。1953年任中央衛生研究院病理學顧問,北京流行病學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1957年加入九三學社,任該社學術委員; 同年,任中國生理科學會副主任委員。1958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病理學系病理學教授,兼副主任。1973年任四川简陽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病理學教授,兼病理學研究室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一届學術委員,兼基礎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衛生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雜誌》編委,中華病理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第一届學術委員會委員,醫學百科全書編委會腫瘤學分卷編委,中華腫瘤學會委員,政協四川省第四届委員會委員。1979年兼任廣州暨南大學醫學院病理教研室主任。1980年中國微生物學會聘請為真菌學專業委員會委員。1981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0歲。著有《廣東中國瓜仁蟲症的病理解剖研究》、《年老的劍突愈合體的研究》《軍用毒氣病之病理及治療法》、《癌瘤的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實用腫瘤學》、《食管癌病因的實驗研究》 (均與人合著) 等。 共1首 (词)宋· 燕语莺啼,杏坛春色。 为甚无人领略。 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 方且荡然放逸。 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 礼乐无言莫穿凿。 一味融融,无穷静乐。 步步行行皆妙用,言言句句俱寂寞。 舜曰道、心明心即道,百姓日用,不知不觉。 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也只不可说著。 杨简/中庭召呼罄铭 ☚ 赵振文毋自欺室铭 杨简 ☛ 杨简 杨简杨简(1141—1225),字敬仲,慈溪(今属浙江)人。因筑室德润湖上,号慈湖,世称慈湖先生。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官富阳主簿、知乐平县、国子博士、温州知府,后以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致仕。南宋哲学家。有《慈湖遗书》。 ☚ 杨简 中庭召呼罄铭 ☛ 杨简 杨简1141—1226南宋理学家。《宋史》有传。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慈溪)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授富阳主簿。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其学承陆九渊,持论入禅。历知乐平、温州,皆以兴学训士为治。文集卷六有《广居赋》、《南园赋》等6篇赋作,运思玄远,崇尚理趣。著有《慈湖遗书》19卷。(张莉莉)【杨夔】 唐代辞赋家。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事迹约见《新唐书·田頵传》。尝为田頵上客。时杨行密势威甚盛,夔知頵不能敌,作《溺赋》以谏,頵不能用,卒败。此赋今存,《文苑英华》、《全唐文》见载。效柳宗元《哀溺文》,由人溺水至于人之溺色、溺酒、溺贪、溺权,教戒之意深厚。《文苑英华》还收有夔之《冰赋》,是为新体,亦骈亦散。夔赋在唐末颇有影响,同时人郑如称他:“散赋冗书高且奇,百篇仍有百篇诗。”(见《全唐诗·郑如卷》)著有《杨夔集》5卷,《冗书》10卷,《冗余集》1卷(见《新唐书·艺文志》)。 ☚ 杨谏 杨万里 ☛ 杨简1141—1226南宋思想家。字敬仲。慈溪(今属浙江)人。因告归后筑室德润湖(更名慈湖)居住,世称慈湖先生。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历任乐平知县、国子博士、温州知府,官至宝谟阁学士。曾师事陆九渊。著有《慈湖遗书》、《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和《五诰解》等。杨简对陆九渊的心学理论多有继承。在哲学上,继承陆氏“心,一心也”(《陆九渊集》卷一《与曾宅之》)的思想,进而把一切皆归于我,从而由陆氏的主观唯心主义走向了唯我主义。他说:“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慈湖遗书》卷七《家记一·己易》);“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皆我之所为也”(同上书)。在伦理观上,以“心”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本,认为“人心自善,人心自明,人心自灵”(见《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既无思无为,又至灵至神。这一精神本体乃是道德的渊源和本质所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道心之中固自有”(《杨氏易传》卷一三《睽》),认为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等都是由吾心所决定的。他不同意陆九渊关于“恶”是由“气有所蒙,物有所蔽,势有所迁,习有所移”(《武陵县学记》《象岭集》卷十九)引起的说法,指出:“人心本正,起而为意而后昏,不起不昏”(《慈湖遗书》卷一《诗解序》),即“恶”来源于纯主观的“意”和思虑。因此,在道德修养论上,他反对陆氏用“收拾精神”、 “剥落”等来“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提出“绝四”和“反观”的修养论。他说“人皆有至灵至明、广大圣贤之性,不假外求,不由外得,自本自根,自神自明。微生意焉,故蔽之。有必焉,故蔽之。有固焉,故蔽之。有我焉,故蔽之。昏蔽之端,尽由于此”(同上书,卷二《绝四记》),“绝四”,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以绝“意”即达到“无思无虑”的“真无知”状态为最重要,“无思无虑是谓道心” (《杨氏易传》卷十三《睽》),“直心诚实,何思何虑?思虑微起,则支则离”(《井》同上书,卷十六)。“反观”,即自我反省。自称静思力索十余年,“始信此心之即道,深念人多外驰,不一反观。一反观忽识此心,即道在我矣”(《杨氏易传》卷五《履》)。杨简之学虽然对陆九渊思想继承较多,但也在不少方面向极端作了发展。刘宗周曾谓“慈湖言意,分明是禅宗机轴”(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六二《蕺山学案》)。但其为官清正廉明,“务以德化感人,民悦服”(《宋儒学案·慈湖学案》)。其伦理思想是心学伦理思想从陆九渊发展到王守仁的重要一环。 杨简 杨简见“杨怿”。 ☚ 杨怿 宋元俊 ☛ 杨简1141~1226Yang Jianphilosopher,poet and proser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Sir Cihu by others. Works: Remaining Writings of Cihu,etc. 杨简1140—1225南宋学者。字敬仲,号慈湖。慈溪(今属浙江)人。陆九渊弟子。乾道进士。授富阳主簿。知乐平县,有政绩,百姓安居乐业。绍兴中,召为国子博士。嘉定初,授秘书郎,出知温州,在郡廉洁,民爱之如父母。官终宝谟阁学士。有《慈湖遗书》十八卷及《甲乙稿》、《杨氏易传》、《五诰解》、《慈湖诗传》、《冠记》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