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生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生狗 杨生狗古代报恩型故事。见《搜神后记》卷九。写东晋时广陵杨生养了一条狗,非常疼爱,形影不离。有次他醉后走在低洼的草地里,遇到山火猛烧,被火包围,狗转着圈子号叫,又在附近水中打滚,把水洒在他的左右,使他幸免于死。后来他夜行不慎堕入空井中,狗整夜向着井吠。有人从井旁经过,他呼救并许以重谢。那人要狗,杨生因狗有救命之恩,不同意给。那人便不相救。这时狗伸头看井下,他明白狗的用意,便答应了。那人救出杨生便牵狗而去。隔了五日的一个夜晚,狗又自己回到了杨生身边。本条见《艺文类聚》九四、《太平御览》九○五、《太平广记》四三七。 ☚ 白水素女 丁令威 ☛ 杨生狗 杨生狗亦题《杨生》、《义犬》。东晋志怪小说。陶潜撰。原载《搜神后记》卷九。《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太平御览》卷九○五、《太平广记》卷四三七皆录载。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皆选录。小说叙写:广陵杨生,养有一狗,非常爱怜,无论是在家还是出行,都带在身边。有一次,杨生醉酒后行至一低洼的水草地,躺着不能动。时值冬日,野火突起,风大火盛。狗急得转圈子叫唤,而杨生醉而不觉。狗便跑到一水坑中,浸湿全身,将水珠洒落在杨生周围的野草上,如此数次,而使火未能烧着杨生。后来,杨生因为暗中走路,堕入空井中,狗呻吟彻晓。路人奇怪而视空井内,杨生求路人相救,路人则以相送此狗为条件,杨生不许,见狗示意许人,才答应以狗相赠,遂得出井。路人拴狗而去,过了五日,狗夜逃而归。故事通过义犬救主情节的描写,展现杨生和他的爱犬之间的情谊。一只义犬,不仅忠实于主人,而且十分聪明,善解人意,灵巧机警,能应付种种复杂情况。作者抓住了杨生狗的这些特征,通过“泽中救主”、“井上许人”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予以生动逼真的描绘,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在人情淡薄的封建社会里,路人趁杨生危难之际,以夺取杨生的爱犬相要挟,表现出了世态的炎凉;而杨生与狗患难与共的深情,则是令人感叹不已。小说运用对比手法,狗之舍身救人的恩谊,与路人见死不救的薄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暗喻人间世情还不及一条义犬对主人的情感,有较强的讽喻功用。关于义犬故事,《搜神记》卷二十“李信纯犬”事与此相似;八卷本《搜神记》卷五亦载,文句大同;勾道兴《搜神记》亦载,但其人名“李纯”。唐牛肃《纪闻》则采录“杨生狗”故事(谈恺本《太平广记》引文)。中国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出现了“义犬小说”,这在世界上则是最早的。 ☚ 张然乌龙狗 杨生 ☛ 杨生狗 杨生狗中国古代神话。《学津讨原》本卷九:“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其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 杨丑奴 李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