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玄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玄感?—613隋末大臣,后起兵反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司徒杨素之子。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拜郢州刺史,吏民皆称其能。父死,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性重文学,知名之士多至其门。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征辽东,命他在黎阳督运。时百姓苦于劳役,天下思乱。他有意扣留前方粮食等物,欲造成军队混乱。炀帝遣人催逼,他说:“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又伪称将军来护儿征平壤失期而返,入黎阳城;以讨来护儿为名,举兵反隋。随攻洛阳,旬日间众至十万。父老皆竞致牛酒慰问。初战得胜。后隋军大集,战不利,撤洛阳围西行,欲开永丰仓以赈贫民,行至阕乡(今河南灵宝西南),被隋军追及,战败被杀。 杨玄感?—613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司徒杨素之子。体貌雄伟,好读书,善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任郢州刺史,颇有治名。父死,袭封楚国公,任礼部尚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见朝纲紊乱,炀帝猜忌贤能,内不自安。遂与诸将谋立秦王杨浩。大业五年(609年),从炀帝征吐谷浑,欲乘机袭击行宫,被其叔杨慎劝止。大业九年,炀帝征辽东,命其于黎阳督运,见天下若于役,百姓思乱,遂逗留不发。又诈称将军来护儿失期而反,便以讨来护儿之名入据黎阳反隋起兵。闭城大索男夫,署置官属,移书傍郡,一时从乱者如市。起兵数日,众至十余万。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他不用谋士李密为其策的长驱入蓟,先取河北,直扼其喉的上计和西入关中,据险争夺天下的万全之计,而采取其随近逐便,先向东都,胜负殊为可知的下计,引兵逼近洛阳。每战,他亲执长矛,身先士卒,喑鸣叱咤,所当天下震慑。论者比之于项羽。屡败官军。他又善抚驭,士乐致死,由是战无不捷。炀帝闻玄感起兵,大惊,急令征辽大将宇文述、来护儿班师回军来援。由于其兵力分散,东挡西杀,频频败北。东都月余不克,又四面受敌,遂听李子雄计西取关中。至陕县,欲围弘农宫。仍不从李密兵贵神速,若不急入关中,退无所守的建议,围攻弘农宫三日不下。官军大至,退至阌乡,布阵五十里,且战且行,一日三败。复阵于董杜原,官军击之,大败。独于十余骑逃于林间。追兵又至,自知不免,逐与其弟积善自杀。 杨玄感?—613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大贵族杨素之子。袭封楚国公,官至礼部尚书。613年,隋炀帝出征辽东,命其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粮饷。时民不堪命,天下思乱,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遂乘机起兵反隋,众至十余万人。率军围攻东都洛阳,屡遭失败。后弃洛阳,向关中进军,至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南),被隋军追及,全军溃败,与十余骑逃入山林,后来被俘,死于东都。 杨玄感?~613隋代官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素之子。体貌雄伟,好读书,善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任郢州刺史。父死,袭封楚国公,任礼部尚书。大业九年(613年),起兵反隋。兵败自杀。 杨玄感隋朝重臣杨素之子。以父军功,位至柱国。素死后,拜鸿胪卿,袭封楚国公,迁礼部尚书。以累世尊显,在朝文武多为父之将吏,炀帝猜忌日甚,内不自安,欲废炀帝立秦王浩,为叔劝止。炀帝征高丽,命其于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大业九年(613),与王仲伯、赵怀等于黎阳起兵,进逼东都(今河南洛阳)。隋将卫玄、陈棱、屈突通、宇文述、来护儿率大军来攻,其从李子雄计,引兵欲西图关中,为隋兵所蹑,屡战屡败。自命弟积善砍首,积善被追兵所执。余党悉平。炀帝诏改其姓为枭氏。 杨玄感?—613隋叛将。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素子。袭封为楚国公,历任郢州刺史、礼部尚书。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炀帝出击高丽时,受命驻黎阳监督粮运。他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百姓)之命”为辞,乘机起兵反隋,众至十余万。围攻东都洛阳,月余不克,乃解围西行,欲取关中,至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南),为隋军追及,兵败自杀。 杨玄感?—613隋朝大臣。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素子。袭爵楚国公,官至礼部尚书。大业九年(613)隋炀帝第二次侵略高丽,受命驻黎阳(河南浚县)监督粮运。其时百姓苦役,纷纷起义,他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为号召,起兵反隋,众十余万。围攻东都洛阳,月余不克,军势日衰,乃解围西行,欲取关中。途中攻弘农宫(河南陕县境),三日不下,为隋军追及,在阌乡(河南灵宝西南)败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