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炯《从军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炯《从军行》杨炯《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诗中的烽火指古代在边塞高筑土台,叫烽火台;当敌人进犯时,白天举烟,晚上举火,向内地报警。西京:即长安。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分为两半,相合处成牙状。一留朝廷,一给主帅,两组嵌合,作为凭证。此指将帅奉命出征。凤阙:汉长安建章宫东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龙城,汉时匈奴祭天的地方,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塔米尔河畔。这里借指当时突厥族的首要地区。百夫长:泛指下级军官。 这首诗描写一个士子投笔从戎、从军边塞并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写得雄浑刚健、慷慨激昂,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发志士的爱国热情;三句“牙璋辞凤阙”,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四句“铁骑绕龙城”,则写军队已在前线将敌军团团包围。五六句写开始战斗,用大雪、狂风烘托,写得有声有色。末二句则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豪情壮志。在艺术方面,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这首五律诗除头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牙璋”对“凤阙”,“铁骑(ji)”对“龙城”等,从而加强了诗的节奏与气势,显示出作者对于唐代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开拓与创新。 杨炯《从军行》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2。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3。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5。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烽火: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信号。西京:长安,唐时国都,今西安。 3.牙璋:皇帝发兵用的兵符,有两块,一留朝廷,一给主帅,两相嵌合处为牙状,故称牙璋。《周礼·春官》:“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凤阙:汉武帝所建建章宫阙上有金凤,故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概称。铁骑(音ji):强悍的骑兵。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指敌方要地。 4.凋:凋落,黯淡不明。 5.百夫长:卒长,下级军官。 今译 烽火狼烟已照到了京城, 仁人志士哪个心中还能平静! 将军挂印拜辞于凤阙龙庭, 强悍的骑兵围困了敌军重城。 浓重的雪云使旗帜的画面暗淡, 强劲的狂风中夹杂着雄壮的鼓声。 我宁愿率领百名勇士在阵前厮杀驰骋, 也不愿做一介儒生皓首穷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