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柳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柳枝

杨柳枝

乐府歌曲名。《近代曲》之一。传世者以唐刘禹锡、白居易所作最为著名。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作《杨柳枝二十韵》。当时诗人继和,皆用此曲咏柳抒怀。按此本古曲,名《折杨柳》或《折柳枝》,至唐名《杨柳枝》。开元时入于教坊,白居易时盖又翻为新声,故称“新翻《杨柳枝》”。形式为七言四句, 只是不限于写本事。又词牌名。有于七言每句后各加三字或四、五字句者,并将添声填为实字,亦称《添声杨柳枝》。

☚ 竹枝词   金缕衣 ☛

杨柳枝

杨柳枝

唐代民间歌舞。汉代即有《折杨柳》曲子在民间流行,隋、唐时代发展为《杨柳枝》的曲调,并有按曲所作七言四句歌词形式,歌词内容或咏杨柳本身,或借有关杨柳的典故咏唱古今之事。白居易《杨柳枝词》:“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后据曲配舞,舞时仍伴有歌唱。

☚ 叹百年   绿腰 ☛
杨柳枝

杨柳枝

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折杨柳》、《柳枝》、《太平时》、《贺圣朝影》。其名可远溯至汉武帝时横吹曲《折杨柳》。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唐张祜《杨柳枝》云:“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据此可知隋有此曲,传至开元,然均为七言绝句声诗体。中唐白居易作新翻《杨柳枝》,并入教坊,广为传唱,其词有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并有诗序云:“《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刘禹锡唱和之作亦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句。此曲至晚唐五代犹不废,并由笛曲改为歌曲、舞曲。晚唐裴诚、温庭筠所作已更名《新添声杨柳枝》,然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及《温庭筠诗集》所载,辞仍为七言四句之齐言体,则“添声”云云,或为虚声,传辞中已省略。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黄钟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诗,与刘、白及五代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一句,此乃唐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任二北《唐声诗》谓此调于五代时就虚声添实字成为和声,遂演为长短句。《词律》卷一、《词谱》卷一俱列唐温庭筠“馆娃宫外邺城西”一体,咏调名本意,单调,二十八字七言四句,三平韵,是声诗体。《金奁集》入林钟羽。《词律》又列五代顾夐“秋夜香闺思寂寥”一体,为长短句体,双调,四十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实系七言绝句,每句下再加三字和声(“漏迢迢”、“烛光摇”、“无寻处”、“滴芭蕉”)而成。敦煌曲有《杨柳枝》一首(春去春来春复春),单调,四十六字,八句六平韵,其基本体制亦为七言四句,每句下添和声,或四字,或五字,可与顾词互证。北宋词人填此调,多依顾体。又,《词律》列宋朱敦儒“江南岸”一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同,各七句两叠韵两平韵,其基本体制为三七句式,于每句下添“柳枝”二字为和声。与前述诸体迥异,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谓此体“绝似《长相思》琴调曲,而以添声为排调者”。

☚ 杨花落   杨柳陌 ☛
杨柳枝

杨柳枝

富有民歌色彩的诗体。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序》云:“《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故赋之。”白氏有《杨柳枝词八首》,其第一首末二句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说明《杨柳枝》是白居易从洛下民歌中翻新出来的。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调》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说明《杨柳枝》乃“诗中绝句”。但亦有作七古长篇的,清叶思庵《龙性堂诗话续集》:“开府(庾信)七古《杨柳歌》长篇,藻艳真可掞天,薛道衡、四杰皆其下风也。”

☚ 竹枝子   柳枝词 ☛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
 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在古代,我国边塞经常发生战争,出征、戍边,造成人间无数离怨。自唐而后,以这类题材为内容的诗词,代有名篇佳什。温庭筠诗词中,多有同情征夫思妇之辞。这首《杨柳枝》,写思妇怀人,情致深婉,真切动人。
 “织锦机边”,点出思妇。“织锦”,织作锦缎。此用晋人窦滔妻苏氏事。《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蕙,善属文。滔在“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这里借以指明思妇的身分。“莺语频”,黄莺频频鸣叫。这里点明季节。黄莺当窗鸣啭,已是春光明媚之时。花红柳绿,万物得时。而这位“织锦机边”的女子,却因形单影只而怅然相望。她的丈夫远在塞外,无限春光更招惹起她万端思绪。“停梭垂泪忆征人”,生动地写出她惆怅无聊、孤独哀苦以及思念丈夫的无限深情。李白《乌夜啼》云:“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与温词主题相同,而温庭筠化用李白诗的末二句,却囊括了李白的诗意,凝炼而含蓄。
 上写思妇,下写征人。思妇当春怀远,思极而哀,而征人亦同样受着相思离别的煎熬。王之涣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塞外无春,是实写。王诗明写季候,却暗示统治者不关心戍卒之苦。“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则不唯塞上景象“萧索”,令征人受尽艰辛,而因其思亲念家,心境悲苦,即使有着内地一般春日景象,也使他感受不到丝毫春意! “塞门”句,为正说;“纵有”句,是反衬;景苦,情更苦。这种写法,较之正面写戍卒之苦,更加含蓄而深沉,也更加动人心魄。
 温词以秾丽绵密著称,而其征夫戍妇之辞,却素朴无华,疏淡有致。即化用典故,亦浑然无迹,无堆砌之病,表现出另一种风格。

古代爱情诗词《》杨柳枝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杨柳枝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
 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
 潇潇,滴芭蕉。

 “杨柳枝”这一题目是从汉乐府横吹曲辞的《折杨柳》演化而来的,至隋时始为宫词,唐白居易等人依旧曲翻为新声,成七言四句形式,顾复这种七言四句夹三言四句的形式,又是从白居易诸人的《杨柳枝》演变而来,但已不是诗而是词了。
 顾夐是五代时西蜀的作家,西蜀地势险固,战祸较少,西蜀词风多承袭晚唐温庭筠余风而多写思妇恋情,顾夐这首词就是思妇之词,通篇描摹一位思妇凄冷孤寂的心境。
 “秋夜香闺思寂寥”,词起首便点出时间、人物及人物心境,“思寂寥”三字是全词抒情的基调与心境的底色,全词的笔墨都是围绕此三字展开的。“秋夜”,词的时间选得十分典型,“秋”的传统意蕴即宋玉《九辨》中“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悲;“夜”这一时间万籁皆寂,纷攘的世事不再侵扰人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人似乎只属自己所有,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自己的事了,况且,夜本是人们、尤其是夫妇相聚之时,于是,夜最逗思妇相思。计算时间的壶漏声遥遥传来,夜更深了,“漏迢迢”更加深了“秋夜”之意。镜头渐渐推进“香闺”,“鸳帏罗幌”,室内的陈设可谓之富丽堂皇,可并不能给思妇一点精神上的温暖,反而,屏帏上双飞双栖的鸳鸯似乎在暗示与嘲笑思妇的夫妻离别呢。“麝烟销”,再一次点明夜更深了,又透露出一股残落的气息,并引出“烛光摇”所笼括着的一派孤冷衰寂。上阕主要写景,可人物之情已深深弥漫其中,镶钳其上了。
 下阕首句“正忆玉郎游荡去”,挑明“思寂寥”的具体内容,一切“寂寥”都是由这位“玉郎游荡去”而引起的。但是,女主人公的“思寂寥”又不尽在“玉郎游荡去”,而更在玉郎“无寻处”。自己心爱的人儿不知游荡到了何处,自己苦苦的思念也无处可依。全词此两句写得最为出色,以游子的行踪无处可寻暗示思妇的思绪无处可依,使思妇之情显得更深沉、更缠绵。“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既然自己心爱的人儿不知行踪、自己的思念也无处可依,连作梦到心爱的人儿身边去也不可能了,那么,思妇连一丝一毫稍稍安慰自己的东西也没有了;镜头又由屋里摇到屋外,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帘外嘀嘀嗒嗒的雨点抽打着芭蕉,这帘外之雨可真是点点滴滴都打在她的心上啊! 这雨声里,有多少凄凉,多少寂寥,只有思妇自己知道了,她怎么能忍受得了啊! 词在此处戛然而止,未作一点情感的描摹与渲染,难道还需要吗?
 全词的景物铺写较多,这些景物不仅仅只是作为主人公活动的场所写其所见所闻存在于词中,更重要的是,这些景物勾画出一副凄凉孤苦的环境,而这环境正是主人公心境的真实写照,因此,景物铺写或细笔描摹,或水墨泼洒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与人物心境浑然一体,这首词正是作到了这一点,于是,词的种种意味也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白居易《杨柳枝》(苏家小女旧知名, 杨柳风前别有情。)-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杨柳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杨柳枝 下一篇:杨柳枝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杨柳枝》
    .[唐].白居易.
    苏家小女旧知名,
    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
    卷叶吹为玉笛声。
     
  •  
     
    《 yánɡ liǔ zhī 》 
    《 杨 柳 枝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sū jiā xiǎo nǚ jiù zhī mínɡ , 
    苏 家 小 女 旧 知 名 , 
    yánɡ liǔ fēnɡ qián bié yǒu qínɡ 。 
    杨 柳 风 前 别 有 情 。 
    bāo tiáo pán zuò yín huán yànɡ , 
    剥 条 盘 作 银 环 样 , 
    juǎn yè chuī wéi yù dí shēnɡ 。 
    卷 叶 吹 为 玉 笛 声 。 
  •  
    《楊柳枝》
    .[唐].白居易.
    蘇家小女舊知名,
    楊柳風前別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樣,
    卷葉吹為玉笛聲。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借物写人,描绘出苏小小幼时的天真可爱,与前首诗形成对比。苏小小幼时就名传乡里,她身材苗条,娇羞可爱,就象风前杨柳,亭亭玉立,微风吹来,起伏荡漾,极富情致。她站在柳树下,伸手折条柳枝,剥去嫩皮,编作银圈,自豪地戴在脖子上;她卷起一片柳叶,轻轻地吹着,那声音轻柔悦耳,恰似玉笛声声。诗人漫不经心的两笔,形象地勾勒出苏小小天真可爱的神态,写出了幼时的苏小小纯真多情,稚气可爱。诗人借风写柳,借柳写人,使人与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苏小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歌伎,家住钱塘。她不但貌美,而且还善作诗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工诗文的歌伎。正因为如此,她被历代中国文人引以为“红尘知己”。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员, 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维生,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她移居杭州西泠桥畔。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常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唱酬,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苏小小 与当时的才子阮籍一见倾心,可阮籍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歌伎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建业。后来苏小小在西湖边遇到一位酷似阮籍的落魄书生鲍仁,她主动为他提供钱物上京赶考。第二年 春天,鲍仁金榜题名,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但是佳人薄命,苏小小因病而逝。鲍仁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至今仍立在西湖边。
  • 苏小小,卷六《西泠韵迹》中 的人物,六朝南齐名妓。生于钱塘 西泠桥畔一个妓女家,父不知何人。 自幼生得性慧心灵,姿容如画,长 到十四五岁,乌云半挽,翠黛双分, 不独色貌绝伦,而天性也绝顶聪明, 信口吐辞,则皆成佳句,喜爱西湖 山水,常坐油壁车游赏,逗引得一 路豪华公子、科甲乡绅,涎垂三尺。 她心性颇高,识见不凡,明白自己 “既生于娼妓之家,则非金屋之命 可知矣。”意识到在六朝封建门阀 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于低贱的娼 妓之家,不可能获得“金屋”之福, “若能在妓馆中,做一个出类拔萃 的佳人,岂不胜似在侯门内,抱 憨痴之衾,拥迷瞒之被,做一个随 行逐队之姬妾?”她看透了侯门富 贵人家之龌龊,以及封建社会的人 情世故,想在秦楼楚馆中,追求自 己的幸福。先遇高官重臣之子阮 郁,正在良宵绸缪之时,阮被父命 逼回京都;后遇穷书生鲍仁,她资 助百金,让他去京谋取功名,但当 他得官荣归时,苏小小已在慨叹情 如流水,谊如浮云中,奄然而逝。 作者通过记叙钱塘名妓苏小小的生 平事迹,赞颂她在封建势力重压 下,对幸福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 对她的悲惨结局,表达了由衷地同 情。


白居易《杨柳枝》(谁能更学孩童戏, 寻逐春风捉柳花。)-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杨柳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杨柳枝 下一篇:杨柳枝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杨柳枝》
    .[唐].白居易.
    柳老春深日又斜,
    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
    寻逐春风捉柳花。
  • 《 yánɡ liǔ zhī 》 
    《 杨 柳 枝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liǔ lǎo chūn shēn rì yòu xié , 
    柳 老 春 深 日 又 斜 , 
    rèn tā fēi xiànɡ bié rén jiɑ 。 
    任 他 飞 向 别 人 家 。 
    shuí nénɡ ɡènɡ xué hái tónɡ xì , 
    谁 能 更 学 孩 童 戏 , 
    xún zhú chūn fēnɡ zhuō liǔ huā 。 
    寻 逐 春 风 捉 柳 花 。 
  • 《楊柳枝》
    .[唐].白居易.
    柳老春深日又斜,
    任他飛向別人家。
    誰能更學孩童戲,
    尋逐春風捉柳花。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白居易《杨柳枝》(一树衰残委泥土, 双林荣曜植天庭。)-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杨柳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杨柳枝 下一篇:伤唐衢二首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杨柳枝》
    .[唐].白居易.
    一树衰残委泥土,
    双林荣曜植天庭。
    定知此后天文里,
    柳宿光中添两星。
     
  • 《 yánɡ liǔ zhī 》 
    《 杨 柳 枝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yí shù shuāi cán wěi ní tǔ , 
    一 树 衰 残 委 泥 土 , 
    shuānɡ lín rónɡ yào zhí tiān tínɡ 。 
    双 林 荣 曜 植 天 庭 。 
    dìnɡ zhī cǐ hòu tiān wén lǐ , 
    定 知 此 后 天 文 里 , 
    liǔ sù ɡuānɡ zhōnɡ tiān liǎnɡ xīnɡ 。 
    柳 宿 光 中 添 两 星 。 
     
  • 《楊柳枝》
    .[唐].白居易.
    一樹衰殘委泥土,
    雙林榮曜植天庭。
    定知此后天文里,
    柳宿光中添兩星。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杨柳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杨柳枝 下一篇:杨柳枝 →
诗词简介:
春风吹拂,柳树垂下了千丝万缕的枝条: 新芽一 片嫩黄,胜过金色;细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这两 句,写尽早春季节风中垂柳轻盈袅娜的美姿娇态,和秀色照 人的盎然生机。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杨柳枝》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 《 yánɡ liǔ zhī 》 
    《 杨 柳 枝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yí shù chūn fēnɡ qiān wàn zhī , 
    一 树 春 风 千 万 枝 , 
    nèn yú jīn sè ruǎn yú sī 。 
    嫩 于 金 色 软 于 丝 。 
    yǒnɡ fēnɡ nán jiǎo huānɡ yuán lǐ , 
    永 丰 南 角 荒 园 里 , 
    jìn rì wú rén shǔ ē shuí ? 
    尽 日 无 人 属 阿 谁 ? 
     
  • 《楊柳枝》
    .[唐].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
    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南角荒園里,
    盡日無人屬阿誰?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  
    (1)作者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后,寓居洛阳时所作,诗人年龄当已过七十。
     
    (2)永丰:洛阳坊里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为洛阳城内诸乐坊之一。
     
    (3)阿谁:即谁。阿为发语词,无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在于写出垂柳的动人风貌与其所处冷落环境的鲜明对 比。
     
    诗前两句极力描绘垂柳的丰姿神采。作者紧紧扣住杨柳生长的最迷人的 季节和时刻——春风中。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柳树一变寒冬腊月的枯涩形 象,她迅速地换上新装,千枝万条,伸腰展眉,青翠欲滴。她的枝条是那样 纷繁茂密,她的颜色是那样青春幼嫩,她的身段是那样修长柔软,简直像一 个欢快的美女,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多么令人爱怜啊!这里,作者用“春 风千万枝”,用“嫩于金色”、“软于丝”,绘声绘影,使人感到特别亲 切、可感、可爱!
     
    但作者于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如泣如诉地倾吐人们对她的不公,人们 把她遗弃在洛阳城中那个早已荒废的永丰坊花园里,而且还是在园子的西 角,再也不会有人去理会她、欣赏她!
     
    正由于作者对垂柳先行美妙的描绘,因而对她随后遭到的冷落,人们自 然要感到惋惜、叹息,并为之打抱不平了,诗的艺术力量也正从这里凸现出 来。大概也正因此,这首诗得以迅速“传入乐府,遍流京都”,武宗皇帝 (《乐府诗集》作宣宗)读了也为之动容,诏令“取两枝植于禁苑”,当时 的河南尹卢贞也特地作诗奉和(以上见卢贞和诗序)。
     
    唐孟棨《本事诗》说: 此诗是白氏以为自己年事已高,而妓人小蛮年方 丰艳,因而借此以托意。这个说法不可靠。今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以 为 “比喻贤才不得地也”,可备一说。
     
    河南尹卢贞和诗序提到“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 白尚书曾赋诗”云云,卢氏于会昌二年(842)为河南尹,白氏也于会昌二 年以尚书致仕,则可知白氏此诗当作于会昌二年前后。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诗。从诗的表面来看,明白浅显,就是对一株垂柳在 春风中姿态的描写。春天里荒芜的永丰坊中,有一株杨柳树,迎着和煦春风的吹拂, 垂柳千丝万缕的枝条随之起舞,千姿百态。柳叶细细,嫩芽金黄,柳枝长长,柔软如丝。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株枝叶繁茂、婀娜轻盈、充满生命活力的杨柳啊!后两句急转直 下,写出了垂柳处于极不公平的生长环境。在本已荒芜废弃的永丰坊里,它又生长 于背阳阴冷的西边角落里,在这足迹罕至、无人问津的荒园中,孤寂落寞,缺爱少暖, 尽管它顽强生长,活力洋溢、舞姿优美,但有哪个看得到呢?
     
    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垂柳不平遭遇深深的痛惜!全诗仅二十八个字, 将咏物和寓意融为一体,无痕结合,十分传神,极具艺术感染力。据说,这首诗词, 很快传入乐府,流遍京都。当时还惊动了皇帝,传下诏旨,取两枝条,植于宫中禁苑, 真是“一顾增十倍之价”。年迈的诗人,在晚霞尚满天,夕阳即将落的兴奋中,又 提笔写下了《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一树衰柳委泥土,双枝荣跃植天庭。定 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没过多久,这位哭笑不得,遗憾终身的“诗仙”, 自己便“身委泥土”,与世长辞了。
     
    诗人十六岁写出“离离原上草”的“草”诗,轰动京华。而这首“一树春风千万枝” 的杨柳枝词,就是谢世前夕最后灿放的一朵奇葩。
     
    《杨柳枝词》写出后引发了各种传说和解释。真实的意图是什么呢?难道真像 传说中的那样,荒园垂柳,一变为二,植入宫中,身价十倍,诗人就心满意足,受 宠若惊吗?有一种解释我是完全赞成的,那就是作者表面写柳,实则写人。在唐朝 帝国日见衰落的荒园里,帝王昏庸,宦官弄权,朋党倾轧,藩镇割据,战乱不停。 有多少人才被埋没、被放逐,白白地浪费了。作者本人就深有体会,感慨无限。当 诗人得知皇帝下诏,重植垂柳于宫中禁苑之中,重柳而不重人,难道不是啼笑皆非 吗?
     
     
     



白居易《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 袅娜多年伴醉翁。)-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杨柳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自咏 下一篇:杨柳枝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杨柳枝》
    .[唐].白居易.
    两枝杨柳小楼中,
    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
    世间就不要春风。
  • 《 yánɡ liǔ zhī 》 
    《 杨 柳 枝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liǎnɡ zhī yánɡ liǔ xiǎo lóu zhōnɡ , 
    两 枝 杨 柳 小 楼 中 , 
    niǎo nuó duō nián bàn zuì wēnɡ 。 
    袅 娜 多 年 伴 醉 翁 。 
    mínɡ rì fànɡ ɡuī ɡuī qù hòu , 
    明 日 放 归 归 去 后 , 
    shì jiān jiù bú yào chūn fēnɡ 。 
    世 间 就 不 要 春 风 。 
  • 《楊柳枝》
    .[唐].白居易.
    兩枝楊柳小樓中,
    裊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后,
    世間就不要春風。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杨柳枝

唐代的一支著名的歌舞曲,有《柳枝》、《折杨柳》、《寿杯辞》、《新声杨柳枝》等别名。属黄钟商调。传辞以七言四句为主,同时有因为和声而形成“七三七三七三七三”或“七四七五七四七五”的体式。据《开河记》、《鉴戒录》等资料记载,它创始于隋,在隋炀帝开汴河种柳以修运河时流传。在中唐时代曾经过改制,称为《新翻杨柳枝》。晚唐女艺人周德华善唱此曲,曾把大批文人诗篇唱入《杨柳枝》调。后来成为词调。《杨柳枝》在唐代的发展,同白居易和温庭筠有很大的关系。白居易蓄有一名叫樊素的妓女,善唱《杨柳枝》,遂以“杨柳枝”为名,白居易等人所作的大批《杨柳枝》辞,便是为樊素的歌唱而撰写的。这时的《杨柳枝》配有舞蹈,白居易在《杨柳枝二十韵》中描写其歌法和舞姿说:“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从诗中所云“重重遍头”可知,《杨柳枝》在当时是用联章反复的方法歌唱的。晚唐时,裴諴和温庭筠曾撰作了许多《新添声杨柳枝》辞,用于饮筵打令歌舞。这使《杨柳枝》又成为在妓女歌筵中广泛流行的节目。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堪輿部 > 龍 > 楊柳枝
楊柳枝  yángliǔzhī

龍脈枝脚的一種。其特徵爲一邊有枝脚而長,一邊無枝脚或有而微小。明·劉基《堪輿漫興·楊柳枝》:“手脚偏枯楊柳枝,邊無邊有未爲奇。葬來定是虧公位,别地須當品搭之。”明·徐善繼、徐善述《人子須知·龍法》:“一邊有枝脚而長,一邊微有枝脚或無,名曰楊柳枝。主公位不均,偏枯太甚,縱有形穴,亦不可下。”

杨柳枝

杨柳枝

象征情深谊长,依依不舍。

☚ 百合花   含羞草 ☛
000059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