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
中共党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任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北》、《三千里江山》、《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等。
原名:杨毓磇
字:莹叔
笔名:杨朔

杨朔1913—1968

现代文学家。原名毓瑨,字莹叔,山东蓬莱人。年青时曾在哈尔滨英商太古洋行当练习生,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中国古典诗文。痛恨日寇占领东北,遂与中共地下组织接触。后离哈赴沪,集资兴办北雁出版社。1937年参加革命,在山西八路军总部担任文化宣传工作,先后在西北、广州、桂林等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写文章和小说,揭露日寇的凶残和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歌颂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激励人民的斗志。1945年春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1946年作为随军记者投身于解放战争,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斗和平津战役。写了《床下将军》等通讯报导和《望南山》等小说。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奔赴朝鲜,写了许多感人的文章,并且创作了著名的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8年以后,从事国际活动,曾任驻开罗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中国书记,亚非作家会议中国联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如《印度情思》、《樱花雨》、《生命泉》、《野茫茫》等,描绘亚非国家的风貌,歌颂第三世界人民要求独立、民主、自由和解放的斗争。已出版《杨朔散文集》。

杨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杨朔专集 徐州师院中文系编印1979年4月版354
献身不惜作尘泥——忆杨朔 人民日报1978年2月16日
忆杨朔杜宣文汇报1978年8月6日,泪雨集(乙编)第
192页
酿造生活的战士——回忆杨朔同志马加辽宁日报1979年1月14日,往事与哀思
第245页,泪雨集(乙编)第209页
杨朔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1980年9月18日
“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忆作家杨朔在山
郭同文大众日报1981年8月8日
我的爸爸,我的童年
无畏的战士 辛勤的作家——忆杨朔生活的几
个片断
杨渡
杨玉玮
战地1980年3期
柳泉1981年1期
北征诗人——杨朔
少年杨朔在故乡
杨朔小传
杨朔著作简目
杨朔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晚潮急”——怀杨朔
杨朔(作家小传)
抗战时期杨朔的生活与创作
杨朔(1913—1968)
逝世人物:杨朔(1913—1968)
梁山丁
姜长柏
宋丹群
宋丹群整理
杨玉玮
刘朝兰
吴周文
韩云彤
张敏孝
长春1981年8期,文苑掇英第116页
胶东文学1982年创刊号
胶东文学1982年创刊号
胶东文学1982年创刊号
新文学史料1982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2年3期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83年3期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3期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42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1)第26页
杨朔
杨朔
杨朔
忆杨朔
杨朔
蒋心焕 朱德发
林曼叔等
李立明
林林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89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2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48页
中国现代作家资料选粹(上集)第65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98页,中
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52页
杨朔传略
幽燕诗魂
杨玉玮
丁宁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集)第352页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散文集第2
辑第177页,作家的悼念第105页,往事
与哀思第263页
我的改造
热爱大海的散文家杨朔
杨朔小传
杨朔
张又君
杨朔文集(上卷)第595页
作家剪影第226页
往事与哀思第243页
献身不惜作尘泥——怀念哥哥杨朔
自有诗心如火烈——忆杨朔同志
献身不惜作尘泥——忆杨朔
杨玉玮
杨玉玮
林林
往事与哀思第254页
泪雨集(乙编)第172页
泪雨集(乙编)第184页

杨朔

相思始觉海非深——蓬莱阁上忆杨朔
杨朔与北雁出版社
杨朔生平二疑
忆杨朔
民国人物小传:杨朔
杨 朔(1913—1968)
张 岐
陈梦熊
丁安仪
张 帆
刘绍唐主编
京 声 溪 泉
收获1980年2期
出版史料1987年2期
平原大学学报1988年3期
人物1989年3期
*传记文学1993年63卷1期
新中国名人录第412页
杨朔

杨朔1913—1968

散文家、小说家。山东蓬莱人。抗战后参加革命,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发表小说和散文。次年参加“文协”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根据地随八路军活动。1942年春返回延安。抗战胜利后,到过矿区,并任新华社随军记者,参加过一些重大战役,写了不少通讯报道。作品有通讯报道《征尘》《火拼》《铁骑兵》,中短篇小说集《红石山》《北黑线》《北线》《望南山》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创作中篇小说《锦绣山河》。1952年赴朝,写成反映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同时创作的通讯特写,收入《鸭绿江南北》和《万古长青》。1955年到中国作协工作,出版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等。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洗兵马》上卷《风雨》。他的散文以诗情著称,结构精巧有致,语言精练别致,富有诗的意境。有《杨朔散文选》《杨朔短篇小说选》《杨朔文集》。

☚ 孙犁   张光年 ☛
杨朔

杨朔1913.4.28—1968.8.3

原名杨毓瑨,字莹叔。笔名有杨朔等。山东蓬莱人。十五岁时即在烟台威克莱杂志发表处女作短篇讽刺小说《白士弘》,用辛辣的笔调,描写一个见穷人就瞪眼、见有钱人就拍马屁的势利小人。后随父到黑龙江。青年时期曾就读于哈尔滨英文学校,并从事翻译工作,同时,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写了不少古体诗词。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1938年春到广州,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描写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在广州《救亡日报》上发表。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活动,后随八路军转战晋察冀等地,撰写歌颂抗战英雄壮烈事迹的通讯报道;并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后收入短篇集《月黑夜》(三联书店1949年版)。1941年底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三年。抗战胜利后,深入宣化龙烟铁矿,创作反映矿工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新华书店辽东分店1949年版)。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野战军新华社特派记者,参加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创作主要反映人民解放军战斗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北黑线》(1950年)、中篇小说《北线》(1949年)和《望南山》(1949年)。建国后,曾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著有中篇小说《锦绣山河》(1951年)和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3年),并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严独鹤   杨逵 ☛

杨朔

 当代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战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建国初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后主要从事散文写作,曾出版散文集《亚洲日出》、《东风第一枝》、《海市》、《生命泉》和《杨朔散文选》等。

杨朔

散文家。1913年4月28日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29年在哈尔滨工作之余,学习外语和研习中国古典诗文。1938年发表以陕北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的第1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1941年出版第1本散文集《潼关之夜》。1942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1949年曾任新华社特派记者、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创作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4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作协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成员。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访问过许多亚非欧国家,发表了《东风第一枝》、《生命泉》、《风雨》、《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等散文、中长篇小说。1968年8月3日“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的代表作有《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金字塔夜月》、《樱花雨》等,语言精美,自成一家。

杨朔

232 杨朔1913—1968

现代作家。原名杨毓晋,后改名杨朔。字莹叔。山东蓬莱人。幼年丧父,家境窘困。1929年去哈尔滨谋生,当洋行办事员,业余自修文学。1937年初赴上海,年底转赴延安,参加革命,辗转西北各地,出版中篇小说、散文集。1939年随全国“文协”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敌后,写成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作品。1942年回延安“文抗”工作。后到中央党校学习两年。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后重返晋察冀,写成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中,他参加过平津等战役,写下不少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两个中篇小说。抗美援朝时写成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5年到中国作协工作,先后出版了《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和一些长短篇小说。《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都颇有影响。

☚ 何其芳   王瑶 ☛
杨朔

杨朔1913—1968Yang Shuo

当代散文家。山东省蓬莱县人。青年时代就爱好文艺,曾在哈尔滨学过外语和中国古典诗文。1937年春,他怀着寻求救国道路的赤子之心,离开日寇占领下的东北,南下上海,开始参加革命。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达华北根据地,此后便留下担任文化宣传工作,长期随部队转战。1942年回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3年。抗战胜利后,杨朔在宣化龙烟铁矿、庞家堡铁矿深入生活,从事文学创作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特派记者,在清风店、石家庄、平津战役的最前线都留下了足迹。这个时期,他主要写小说,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红石山》、《望南山》、《北线》;短篇小说集《月黑夜》,散文特写集《潼关之夜》等。
新中国成立后,杨朔调到中华铁路总工会任文艺部长。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奔赴前线,写了不少通讯特写,结集出版有《鸭绿江南北》、《万古青春》。1952年在被炸弹震得摇摇晃晃的朝鲜小茅屋里,完成了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的写作,这标志着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此,他荣获了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1956年后杨朔主要从事人民外交活动,工作之余,倾注全力在散文园地耕耘,获得丰硕成果,出版散文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朔散文选》,1984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杨朔文集》。
杨朔对当代散文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明确提出“以诗为文”、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他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杨朔《海市·小序》),“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努力地实现这一主张。他的散文,弃“直说”而重“比兴”,通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感情浓郁,诗意盎然,构思精巧,语言清新洗炼而著称。《香山红叶》、《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等是广为传诵的佳篇。

☚ 苦菜花   秦牧 ☛
杨朔

杨朔1913—1968Yangshuo

现代散文作家。原名杨毓晋, 字莹叔。山东蓬莱人。1929年随舅父到哈尔滨谋生, 1937年到延安, 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写了中篇小说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1939年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去华北。1942年春回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后来到宣化龙烟铁矿蹲点,写出了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红石山》。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特派记者,随军转战于华北各地,著有《北黑线》、《望南山》等小说。1950—1954年赴朝鲜, 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和通讯报告《鸭绿江南北》等许多散文。回国后主要从事文艺领导工作,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 等等。1956年以后,倾全力从事散文创作,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杨朔的创作成就主要是散文,代表作有散文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杨朔散文选》共收50篇散文,荟萃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其中 《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等篇什,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怀着火一样的“诗心”,努力表现和歌颂工农兵群众,形成了自己玲珑精美、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作品富有诗的意境,语言洗炼,清新别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 何其芳   唐弢 ☛
杨朔

杨朔

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生于1913年,卒于1968年。原名杨履方、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杨朔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参加革命,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这期间创作了抗日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等作品。1939年,杨朔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参观访问,随同八路军 一起转战于山西、河北一带。这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生活的短小说和通汛,后来收在短篇小说集《月黑夜》中。1941年底,杨朔来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杨朔来到宣化龙烟铁矿体验生活,并创作出反映矿工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中篇小说 《红石山》。解放战争期间,杨朔转入华北野战军,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随军转战于晋察冀地区。写下了不少通讯报导和小说作品,后来这些作品收在短篇小说集 《北黑线》 中。此外,还创作有反映华北解放战争的中篇小说 《望南山》 与《北线》等。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以后,杨朔被调到中国铁路工会工作。这期间创作了反映铁道兵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 《锦绣山河》。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杨朔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后来以此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抗美援朝胜利以后,于1956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从事外事工作,这一时期杨朔将主要精力投入散文的创作,著有散文集 《万古青春》、《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等,同时还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 《洗兵马》等。在杨朔的文学创作中,散文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泰山极顶》、《雪浪花》等家喻户晓,影响广泛。杨朔 一生投身革命,辛勤笔耕,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杨沫   李季 ☛

杨朔1913—1968

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开始文学创作。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写了反映抗美援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后曾出席亚非作家会议、第一次亚非作家会议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曾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著有散文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散文的时代色彩浓郁,构思精巧,用词精美,具有独特的风格。

杨朔

杨朔1913~1968

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开始文学创作。同年冬去延安。1938年写第一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1939年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根据地,并随同八路军转战晋察冀一带,1941年底回到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次年入党。此后,深入矿山、部队生活,创作了《红石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建国初,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前线完成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2),描写一支中国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大队英勇护桥的斗争故事,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德和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1954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外事工作。这期间,专力创作散文,先后有《香山红叶》、《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海市》、《泰山极顶》等脍炙人口的佳作问世。其作品时代色彩强烈,题材广泛,充满革命激情,艺术构思精巧,文字含蓄洗练,富有诗意。1959年,还出版了描写志愿军英勇战斗故事的长篇小说《洗兵马》第1卷《风雨》。

☚ 孙犁   宋之的 ☛

杨朔1913~1968Yang Shuo

contemporary proser and writer.Works: Three Thousand Miles of the Rivers and Mountains,Fountain of Life,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