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文雄著《李贺诗研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文雄著《李贺诗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2月初版,1983年6月再版,列为文史哲学集成“86”。
诗人李贺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创造性的成就,在中唐诗坛异军突起,自成一家。他的诗讲究字句锤炼,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表现新颖,风格奇殊。大约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西方的一些汉学家意外地发现李贺的风格与欧美的某些大诗人极为相似,于是对李贺的研究便成为国际性的一桩盛举,有关李贺的研究资料之多,学者钻研用心之勤,其进展及成就,颇令人刮目相看。西方大量翻译出版李贺作品,促进了中国学者不仅使用传统方法,而且也使用新方法新观点重新探讨李贺诗作,台湾青年学者杨文雄便是其中之一,他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完成了这本《李贺诗研究》。
全书分四部分对李贺生平与诗作进行研考和论述。
一、绪论——朝向中西文学批评理论的融合。著者指出,传统文学批评较重视文学作品的外缘关系,诸如作家生平经历、作品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学掌故等;西方现代文学批评重在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内在关系,强调结构和字质的研究,诸如诗句的歧义性或多义语、矛盾语、反讽、暗喻等。尽管两种文学批评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仍有很多会通之处。著者认为,传统批评与西方现代批评不可偏废,特别是评论中国古典文学时更应采取取长补短、结合应用的态度,从而将能够建成一个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二、李贺诗的外缘研究。这部分著者论述了李贺的生平后指出:李贺生平简略如谜,民国以来有《昌谷别传并注》(田北湖)、《李长吉评传》(王孔锡)、《诗人李贺》(周阆风)三作,后来朱自清集众说之大成,著《李贺年谱及补记》。著者为读者参考方便,纂“李贺年谱新编”,分时事、生活、作品及备考四项,综合李贺之时代背景与其生平之生活、行踪、交游、创作等,按年编次,以期条举目张。因贺诗抒情者极多,系年较困难,而且生活行踪又多是传闻,所以“年谱新编”仍多依朱自清《李贺年谱及补记》,并采用了郑骞《李贺的生平及其诗》、叶庆炳《两唐书李贺传考辨》等的研究考据成果作为增补。著者并指出:近人研究唐诗,多把中唐诗人分为三派:韦应物、柳宗元等追踪王维、孟浩然,讴歌自然,称为写景派;张籍、元稹、白居易步杜甫之后,写诗注重民间疾苦,名曰写实派;韩愈、孟郊受杜甫形式上注重技巧的影响,但更主张奇僻,形成写意派。三派鼎立。由元、白主盟元和诗坛,而韩愈一派的势力也不可忽视。李贺“呕心”苦吟,与韩派的孟郊、贾岛很类似,加上李贺与韩愈、皇甫湜的交游之谊,自然要受到韩派的影响。但认真地说,两家的风格仍不相同。李贺作品多可称得起一个“艳”字,这是韩派所有诗人都不曾有的风格。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诗和李白多方面的影响,经过自己的熔炼,形成了独特的“奇诡瑰丽”的诗风。他的创作意识来源于个人困苦生活的升华、遗憾心理的补偿。
三、李贺诗的内在研究。在这一部分,著者指出:诗的创作实际是语言的创造,所以诗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言有两种机能:一种为表义,包括字面的意义和象征或暗示的意义,可称诗的绘画性——意象,它讲究空间性的视觉效果;另一种为形声,它是诗的音乐性——节奏,讲究时间性的听觉效果。著者例举李贺诗中语句,从意象和节奏两方面分析贺诗的语言。他说:汉语的孤立语法不同于英语等外语的堆砌语法,有利于意象的造就。李贺诗使用名词或名词片语并列而省略“连接媒介”,造成若干或明示或暗示的静态意象(如:“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一连串的意象重叠或集中可以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激起一种新鲜的心理感受。李贺更善于使用凝重、锋利的动词(如转、飞扑、拂、舞、蓦)构建动态意象。诗句常出现生气盎然、变化不定的场景,使读者印象格外清晰。色彩是字质的重要一环,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使意象更为鲜明生动。李贺诗色彩的应用十分丰富。据统计贺诗中每30个字中就有一个色彩字,几乎是古代诗人中最爱用最善用色彩的,而且在鲜明色彩字前常冠以幽、冷、堕、衰、愁、暗、寒等幽冷味道的字,造成字质的拗折,情调悲凉凄惨,感受也更深一层。在色彩字中,李贺又最爱用“白”字,达94处之多。这大概因为“白”象征洁白无瑕、神圣、纯真,与李贺孤高自赏的性格相近的缘故吧?李贺酷好奇丽辞藻和使用神话、寓言典故。喜选用如金、银、玉、瑶等矿物性质的形容词入诗;用典则能紧紧扣住诗歌主题,暗示作者的深切感受。这都是贺诗的特点。其他和使用多种语义类型,使用明喻特别是隐喻,使用替代、拟人、夸张、矛盾语等各种修辞方法,都得心应手,十分老道。诗作使用语言,语言用声音来表示,那末一首诗实际是一组声音的聚集。声音的抑扬顿挫内在的支持“意义”,向外传达影响人们的思考和感情。这就是诗的音乐性——节奏。诗中表现节奏最明显的是格律和韵脚,有了它,诗才能抑扬婉转,均衡流畅。贺诗三分之二为古乐府,其余为五律、五绝、七绝,没有七律。他既能依照严格的格律要求,又不完全受格律拘束,纵有拗句,也是依诗意情绪转换而变通,所以人们读起来非但不以为病,反赞其“活”。李贺用韵着力注意与诗情的配合,韵脚变换疏密,转韵叠韵,都能视诗中情节气氛而定,并顾及全诗抑扬顿挫的节奏。句式上,李贺较少象杜甫、李商隐那样讲求变化,但为表达多种复杂感情,也能作出适当的变化和安排。句法上李贺喜用叠字句,重复句、散文句也使用了不少。叠字和重复犹如音乐弦律的重复形式,使情感呈露,有连绵不断的效果;散文句在诗中则有使节奏顿挫转折的音响效果。著者最后从“境界”上探讨贺诗的整体表现。李贺一生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不克登第,屈于卑官。由是怀才不遇、文章何价的悲叹和愤慨成了他诗歌的主题,其幽冷与凄惋色彩给人极深刻的印象。宫怨、闺情和爱情一类诗,曾是李贺被人误解的主因,其实李贺笔下被蹂躏被玩弄的女性正是自己感士不遇和寂寞忧怀的投影。他的这类诗形象鲜明、意境美丽、格调清新、感情真挚。有人甚至为此赠与李贺“唯美文学的启示者”桂冠。贺诗一向被认为“魅异谲怪”,是因为其题材有相当数量为幻想中鬼神世界。这一方面是为表现他的苦闷和追求;另一方面是因他“病痛不绝”,比常人更能体会“死亡”的临近,把觅境炼句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去做。此外,以感时间飞逝、人生短促,叹历史上的繁华与幻灭为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十分出色。
四、结论——李贺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著者指出:李贺在中唐诗坛上的卓著成就,造就了其在中国诗史上不可磨灭、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是艺术至上主义者。他的语言技巧超出其他诗人许多,他的矛盾语法被认为是诗的最好结构,如众所周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样的千古佳句。由李贺的文学主张可以看出他将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诗神。西方的一位评论家说:“当一个艺术家以完全真诚献身于他的艺术,他同时也对他的国家与全世界做出了他能做到的最伟大贡献。”李贺作为诗人艺术家,对这句话是当之无愧的。李贺并非如某些批评家所说的缺少对“社会的关怀”,他实际上十分关心民众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他在诗中明言吏治的昏庸,揭露官府鱼肉百姓的狰狞面目,讥刺社会时弊。李贺诗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晚唐唯美诗风实由李贺所启发。以李商隐为最,温庭筠、李群玉、杜牧等都对他推崇备至,向他取法。从宋代到清朝受李贺影响的诗人众多,近人张惠康说:“温韦得其沈着;欧晏得其深厚;秦姜得其丰神;苏辛得其力;吴张得其秀炼。”连著名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诗追李昌谷”。李贺诗还影响着各时代反抗者、忧国志士、悲愤文人,具有吸引各时代反叛者的生命力。李贺诗中的浪漫主义悲切激情,预期了现代诗的某些特性,其影响连现代许多诗人也在其中。称李贺为“鬼才”并非贬意,只能在心仪叹服的意义上去理解。他诗作的成就,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反对庸俗、追求完美的艺术表现精神,都使他站在中国诗史的高峰上,唱出了纯属于他自己特有的嘹亮声音!
本书末附录:李贺研究论著知见目录初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