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园学派
清初以张履祥为代表的学派,因张氏居杨园村,人称杨园先生,故名。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又字渊甫,号念芝,清浙江嘉兴府桐乡人。少孤家贫,年十一就馆于陆昭仲,十五应童子试,补弟子员,后以教馆为生,明亡后弃诸生,隐居著述。初从王守仁之学,后读《小学》、《近思录》有得,乃改宗程、朱。反对陆王一派明德并不自格物始的理论,认为人自有生以来,无一刻不与物接,大而君臣父子,小而事物细微,无非为物,故曰万物皆备于我。他发挥了朱熹的学说,谓居敬,所以存心;穷理,所以致知。惟居敬故能直其内;惟穷理故能方其外。惟内之直,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惟外之方,故能行天下之达道。他还十分强调中正仁义,认为仁义不轨于中正,则仁或流于兼爱,义或流于为我,而人极不立。他也注重躬行,主张学者稼穑,认为能稼穑,则无求于人,知稼穑之艰难,则不敢妄取于人,而廉耻立。张履祥的著作有 《读易笔记》、《读史偶记》、《经正录》、《近古录》、《言行见闻录》等。其及门弟子有张嘉玲、姚瑚、颜鼎受等,私淑弟子有陈栋、陈梓、范鲲、邢志南、祝洤、蒋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