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诗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诗阐

杜诗阐

杜诗评注本。三十三卷。清卢元昌撰。元昌字文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活于清初,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自序之“忆余丁壮盛,沉溺于鸡林之业者垂二十年”,知其曾长期为一书商。卢氏勤奋好学,治学亦尚严谨,著有《左传分国纂略》。卢元昌自康熙四年(1665)开始撰写《杜诗阐》,至康熙二十一年始告完工。此书重点在于阐释诗意,故名。录诗以作年之先后为序,不分古近体,少数诗篇之系年与诸家不同。卢氏对于前人之评注,有所不满,他认为:“有因注反晦者:一晦于训诂之太杂;一晦于讲解之太凿;一晦于援证之太繁。反是者,又为肤浅凡庸之词,曰‘吾以杜注杜也’,则太陋!况长篇而所发明者只一二言,数首而所发明者只一二言,其众所晓者及之,众所不晓者仍置焉,如是者又太简。余于杂者芟之使归于一,于凿者核之使确,于繁者约之使不多指而乱视,于陋者泽之使雅,于简者栉比而遍识之使不罣漏,而又加以镕铸组织之功焉。以意逆志,既又发其言中之意,意中之言,使当年幽衷苦调曲传纸上,而又旁罗博采,凡注家未及者约千有馀条。”(见其自序)全书之评注,概出于己而不援引他人。诗题之下,偶有解说;句段之间,也时加数语,说明其意;诗后则缀一短文,串解全诗,时加阐发,并作评论。《四库全书存目》著录了此书,其《总目提要》讥此书曰:“其注如《四书》讲章,其评亦如‘时文’批语,说诗不当如是,说杜诗尤不当如是也。”洪业《杜诗引得序》则谓此书不无好学深思之所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评,“非持平之见也”。周采泉《杜集书录》亦谓此书“所阐发者,正有发人所未发也”,“可取资者不少”,与吴见思《杜诗论文》同为清初杜集注本中有独创风格之作。按卢氏说诗,固有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讥之陋习,但总体而论,当以洪、周二说为是。此书现存清康熙二十五年书林刊本,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此本,收入《杜诗丛刊》。

☚ 杜诗提要   杜诗说 ☛

杜诗阐

诗文注。清卢元昌撰。三十三卷。元昌字文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约生活于清代初叶,生平事迹未详。此编系作者潜心钻研杜甫诗作近二十年之成果。卢氏评前人注杜“太杂”、“太凿”、“太繁”、“太陋”,于是,“杂者芟之”,“凿者核之”,“加以熔铸组织”,又旁罗博采,“凡注家所未及者,约千有余条”。全书录杜甫诗一千四百四十七首,诗题之下,偶有说明,句段之间,辄加数言点明诗旨,诗之末,则释诗为文,于串解之中,时时加以阐发、评论。注、解、评均以己语出之,概不引据前人旧注。内容颇多新见,不失为清初注杜本中之佳作。文字明白晓达,然稍嫌冗杂。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书林刊本,一九七四年台湾大通书局据康熙本影印《杜诗丛刊》本。

杜诗阐

三十三卷。清卢元昌撰。卢生卒年及事迹详见 《左传分国纂略》。是书成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有自序,称杜诗有因注而显者,有因注反晦者。一晦于训诂之太杂。一晦于讲解之太凿。一晦于援引之太繁。反是者,又为肤浅凡庸之词。其持论甚当。然其注如四书讲章,其评亦如时文批语。说诗不当如是,说杜诗尤不当如是。《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