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杜衡2dù héng《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杜衡(52)。药名。 【基原】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别名】怀、蘅薇香(《大戴礼记》),杜、土卤(《尔雅》),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香(洪刍《香谱》),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本草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性味】《别录》:“味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❶《别录》:“治风寒咳逆。” ❷《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❸《本草纲目》“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 ❹《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❺《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分至一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宜忌】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油中成分有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异甲基丁香酚(Isomethyleugenol),榄香脂素(Elemicin)、黄樟醚(Safrole)、龙脑(Dorneol)、异龙脑(Isoborneol)和卡枯醇(Kakuol)等。从杜衡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杜衡素(Asarumin)A、B、C、D以及榄香脂素,反式细辛脑(Transs-asarone)和亚油酸(Linōeic acid)等7个成分。在金属元素中含量高的有K、Ca、Mg、P、Fe、Na、Zn等。 【药理】 ❶镇静、镇痛:杜衡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小鼠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对硫喷妥钠、氯丙嗪的中枢抑制也有明显协同作用,此外尚能抑制兔大脑皮层及中枢网状结构的自发脑电活动。杜衡水煎剂及甲基丁香酚均有一定镇痛作用。 ❷麻醉:挥发油中成分甲基丁香酚、反式异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静脉注射,对小鼠、兔、猫和犬均有麻醉作用。 ❸降温:甲基丁香酚对大鼠有明显降温作用。 ❹抗过敏:杜衡水煎剂能抑制卵白蛋白所致体外豚鼠回肠的过敏性收缩,亦能抑制致敏豚鼠肺释放SRS-A,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❺松弛平滑肌:杜衡水煎剂除上述抑制体外豚鼠回肠过敏性收缩外,对豚鼠体外气管片有明显直接松弛作用,其强度有剂量依赖性,也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收缩反应。杜衡水煎剂对体外大鼠子宫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❻降脂:杜衡挥发油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也能明显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作用强度与安妥明相似。有效成分为卡枯醇。 ❼其他:杜衡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❽毒性:长时间给猫及家畜少量黄樟醚,能引起磷中毒样症状,使肾、肝脂肪变性,犬口服或皮下注射的致死量均为1g/kg。黄樟醚尚有致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