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大中四年(850),担任司勋员外郎的杜牧由于政治上失意,曾三次上书宰相,以赡养病弟孀妹为由,请求外调湖州(即吴兴)。此诗是这年秋天,他即将出任湖州刺史,行前告别长安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当时著名风景区。 首两句宜合起来读。清时,指清平时世。有味,即“闲爱孤云静爱僧”之味。天际孤云,任风舒卷,无心以相逐,这不是闲中之味么?空山老衲,默坐参禅,得意而忘言,这不是静中之味么?两句意为:处清平时世,有才智者正当致身君国,一展宏图,而我却竟有闲情逸致去赏玩孤云之悠闲,去寻访僧居之幽静,可见这实在是因为自己“无能”了!表面看来是自嘲,但一生高唱“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的杜牧,既以天下为己任,又确有过人的济世经国之才,怎会如此自暴自弃呢?可见这实际上是愤激的反语,是对统治者不知爱惜人才的讥讽,是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而党争激烈、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的所谓“清时”,亦可见一斑了。杜牧另有《云》诗:“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可怜一片光彩玉,万里青天何处来?”可与此互为参看。 第三句一转,写自己也要拿着旌麾去湖州做刺史了。语出南朝颜延之《五君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但颜诗“一麾”,乃挥斥之挥,是动词,指阮咸受人排挤挥逐而出任始平太守。因此从宋以来此语便成为议题,指其误用的和为之申辩的大有人在。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拘泥。也许杜只是借用字面,也许是故意以虚代实,袭颜诗意而化用之。安知杜牧此次出京不亦有受人排挤而难言的苦衷呢?观他在请调获准后所写诗:“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新转南曹,末叙朝政,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不亦透露了个中消息么? 末句扣题写离别前夕,又登上乐游原眺望昭陵。呼应上句“欲”字,写将去而不忍之意。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离开京城之人往往眷恋不舍,前人诗中亦不少见。但此诗不写望皇宫城阙而独望昭陵,就大有深意了。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墓,望昭陵是向往贞观之治,而贞观之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太宗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全诗从自己的闲静处境写起,到此以望昭陵这一静立无言的形象作结,而对盛世英主的向往,对大唐帝国衰亡命运的忧虑,对自己生不逢时、才无所施的悲愤,都凝聚在这个伫立远望的形象之中。诗意含蓄深刻,冲淡之中又具拗怒之意。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何尝算得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真是很富于生活情趣了。次句承上,点明“闲”和“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嵕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赠白马王彪》)杜甫诗: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炼,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