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威1859—1952John Dewey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生于佛蒙特州柏林顿。二十岁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同时研究哲学。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美国一些大学任哲学教授。1904年起长期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把逻辑的概念、科学规律和理论看作只是“工具”,将皮尔士·詹姆士创立的实用主义发展成为“工具主义”。宣扬以“方便”、“思维经济”为原则,有用即为真理。称其哲学能充当教育的一般理论。1896年在芝加哥大学组织实验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正规学习形式。除任教外,曾任美国哲学家协会主席、大学教授协会首任主席、教师联合会创始会员、争取独立政治行动和工业民主同盟主席、审判托洛斯基案调查委员会主席等职。1919年来华讲学,由胡适陪同到过辽宁、广东等十一省,宣扬其实用主义哲学。1930年退出教育界,专事著述和社会活动。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孩子与课程》、《逻辑论研究》、《经验逻辑论文》、《民主与教育》、《哲学中的改造》、《经验与自然》、《逻辑:调理论》、《自由与文化》、《人的问题》等。

杜威John Dewey

杜威输入新思想于中国(辑申报)
杜威:论中国现状(辑新闻报)
杜威论远东时局
 尚贤堂纪事1920年7卷11期
尚贤堂纪事1921年2卷12期
尚贤堂纪事1921年6卷12期
北京的风暴——杜威所见
杜威在中国,1917—1927年(博士论文)
中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入期民族的课题意
识——关于约翰杜威对中国教育的认识
(日)鱼返善雄
(美)帕利·金南
中国文学1948年95期
(美)克莱蒙大学1969年
日本的教育史学1970年13期
派往远东的和平大使:约翰·杜威寻求世界和
(美)查尔斯·豪
威尔
(美)太平洋历史评论1976年20卷4期
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比较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与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五四”时期中国的美国教育思想——关于杜威
的访华及其作用
刘好兰
夏军
(日)小林文男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2期
民国档案1998年3期
美中教育交流的轨迹
约翰杜威的中国体验——其意义
杜威(1859—1952)
(美)帕利·金南
甘观仕
美中教育交流的轨迹
中国革命史上的外国人物第144页
杜威

杜威1859—1952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柏林顿一杂货商家庭。15岁入佛蒙特大学,1897年毕业,先后在中学和乡村学校任教。1882年入霍普金斯大学深造。1884年以题为《康德的心理学》论文获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哲学讲师、教授。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系主任,1904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其间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到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国进行讲演、考察,退休后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著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早年从事哲学研究,深受达尔文进化论、黑格尔哲学和詹姆斯哲学及心理学影响,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在密执安大学任教期间,常与中学联系,对教育问题感兴趣,力图将哲学与教育理论融合,创立新的教育哲学。1896年创立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历时8年的实验活动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间发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教育著作,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期间发表《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与其女儿合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书中批判了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系统阐述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主张,提出将传统教育的重心由教科书、教师或任何其他地方转移到儿童身上,并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经其本人和学生的阐发、推广,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1919—1921年访华期间,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出版《杜威在华演讲录》、《杜威五大讲演》,对当时中国思想界教育界产生一定影响。

☚ 欧文   凯洛夫 ☛

杜威1859—1952John Dewey

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伦理学家。出身于佛蒙特州一个杂货店商人家庭。16岁入佛蒙特大学,25岁获博士学位。1884年到1894年在密执根大学任教,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一。1905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直到1929年退休。一生出版30多本著作,发表近千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哲学的改造》、《人性和行为》、《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追求》等。其科技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把科学和道德的关系看作是哲学的中心问题。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自然科学所产生的关于事物本性的信仰和我们关于价值的信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引自《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九辑,第193页)关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即真和善的关系问题、科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科技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逻辑起点。杜威试图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是值得重视的。(二)把自然科学当作道德研究的工具。认为科学与道德是统一的,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有助于具体的人类苦难的考察和救活计划的发展的时候,它们就是道德的,它们就是道德研究和道德科学的一套用具。”(杜威:《哲学的改造》,第93页) (三)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进道德领域。为了使道德学不断严密、详谨、有效,他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到道德领域中,称其为道德实验法。此法不是用习惯、情感去服从固定法则,而是用理性、智慧去考察道德情境。他说:“从原则上讲来,实验法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的盲动;它意味着用观念和知识去指导行动” (《确定性的寻求》第206页)。(四)把科学知识作为道德评价的依据。主张建立和发展以人为对象的具体科学。首先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和人类学为基础的心理学,其次是社会学或文化人类学,以此作为改进道德评价的基础。

杜威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一商人家庭。1875~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后任中学教师3年。1882年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深造。1884年获博士学位。1888~1894年任密执安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的哲学讲师、教授。1894~1904年先后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讲授研究生课程。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历时8年的教育实验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04~1930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退休。其间,于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年参与创建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任首任主席,1928~1952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1925年发表其杰作《经验与自然》,一生30多本著作,近千篇论文。在国内外13所大学享有名誉学位,曾应邀到中、日多个国家讲学。1938年被选为美哲学学会终身名誉主席。其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我们怎样思维》(1910)、《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这些著作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教育观点。1952年6月1日,在纽约去世。

杜威

杜威1859—1952DuweiJohn Dewey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佛蒙特州伯林顿市一个零售商家庭。1875年中学毕业后升入佛蒙特大学、1879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882年入霍布金斯大学以前,当过两年乡村中学教师。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教哲学。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学系主任,其中1896—1903年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这是他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904—1930年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他曾一度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和哲学会会长。其间1919—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到过11个省和北京、上海市,作了200多次讲演。杜威一生从事于对社会、政治、哲学、心理和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撰写过36本著作、800多篇论文,形成他倡导的别具一格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他认为哲学是教育的一般理论,教育是哲学观点的实验室,教育对社会意识的形成起着一种调节的作用,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造的基本方法。他第一次提出资产阶级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概念,并给以系统的批判。他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只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之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只有教育过程之内的目的,即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的教育过程,为此,他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和“做中学”的教育与教学原则。强调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儿童而组织起来;教育科目以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让儿童“从经验中学习”,从制作的活动中学习,把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以引导学生训练成为顺应社会需要的一个成员。最终为“对于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切实的保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曾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广泛流行,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他的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

☚ 斯宾塞   蒙台梭利 ☛

杜威

杜威1859—1952Duwei,J·Dewey

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社会活动家。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伯灵顿,1884年获博士学位。曾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曾来我国讲学。他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自称其哲学为“经验的自然主义”、“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杜威以哲学改造为名,用一个原始的、中立的、兼收并蓄的“经验”,把自然、社会和精神的一切现象全包括在内。他认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都是从经验派生出来的,它们只有关系和机能上的区别。他早期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工具主义,否认理论思维的意义,把一切科学理论均归结为经验,认为它们只是个人应付环境的“工具”或手段。他主张只要能得到一时的“成功”或“效用”的都是真理。晚年比较重视实验,提出实验主义,即思想活动的暗示、问题、假设、推理、试验五步法。在社会历史观上,他否认社会发展规律,认为社会里一切都是偶然的,反对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主张社会只能一点一滴地进化或改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寻求》等。

☚ 工具主义   现象学 ☛
杜威

杜威1859—1952DuweiJohn dewey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188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新组织。主张教育只是一种过程,除其自身发展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只是有“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而无“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以“从做中学”作为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并贯穿到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中去。1919~1921年间曾来中国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学前教育界有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儿童和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 爱伦·凯   拉伊 ☛

杜威

杜威1859—1952Duwei,J.Dewey,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就学于佛蒙特大学,1879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并自修哲学。后来随霍尔学习,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到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94年受聘于芝加哥大学,任教达十年之久。1904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一直工作到1930年退休止。1886年,杜威写了第一本美国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很受欢迎,直到詹姆斯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之后,它才相对减色。1899年,他和安吉尔到新成立的芝加哥大学工作,使芝加哥大学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中心。1896年,他的论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被看作是机能主义正式建立的里程碑。杜威在哲学上是实用主义观点,集实用主义之大成,被公认为“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心理学主要著作还有《思维术》(1910)、《创造的智力》(1917)、《数的心理学》(与J.A.麦克里兰合著,1895、1896和1909)、《人性与行为》(1927)等。

☚ 华生   韦特海默 ☛
杜威

杜威1859—1952Duwei

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者。生于美国佛蒙特州一个杂货商人家庭。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教育系主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美国哲学会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行动联盟主席。杜威早年从事哲学研究,受德国黑格尔哲学、美国实用主义运动领导人W·詹姆斯哲学的影响很大。自称其哲学为“经验论的自然主义”。宣称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他把一切科学理论均归为经验,否定理论思维的意义,认为它们只是个人应付环境的“工具”或手段。否认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存在,认为凡能取得一时成功或效用的就是真理,因而他的哲学是主观唯心的。他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教学方法上以“从做中学”为基本原则,教学形式采取活动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制作的活动中学习。他还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认为教育只是一个过程,教育的全部目的只是教育以内的目的,也就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他的教育理论的根本,就是要使劳动人民的子女顺应“美国生活方式”。杜威在1919—1921年间曾来中国,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上海等地多次发表演讲,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的学说通过胡适等人的传播,在当时中国的思想、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和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 欧文   凯兴斯坦纳 ☛

杜威

杜威1859—1952Duwei

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最著名代表。主要著作有:《伦理学》、《人的本性和行为》、《个人主义,新的和旧的》、《价值论》等。杜威否认客观世界的实在性,把它归之为主观经验,认为思维只是个人应付环境的“工具”或手段,凡是一个观念有效用,使人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就是真理。他把工具主义的观点方法运用于道德问题,发挥了实用主义的伦理思想。杜威认为,一个事物是否有价值,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所达到的结果和预想的目的之间的观察对比加以检验,凡是在一个有着各种欲望和价值相互冲突的具体情境中,那些最能够成功地解决这种冲突的行为选择方式就是好的、合理的。因此,杜威捍卫道德中的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的道德和永恒的道德规范,善和价值就是导致取得某种预期目的和设定的目的的东西。但他也认为在所有的人类道德中,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它都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活动,因而道德不过是调整活动的一种操作的工具和手段。这种观点带有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性质。他所说的道德推动人们的活动,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特有的冒险谋利的活动而已。

☚ 普列汉诺夫   莱特兄弟 ☛

杜威

将工具主义运用于伦理学研究,认为道德是处理道德情境的工具。强调善是一种“有助于和推动着活动并使活动向前发展”的东西。主要伦理学著作有《道德学》和《价值论》。参见“哲学”中的“杜威”。


杜威1851—1931Melvil Dewey

美国图书馆学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美国第一家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杂志》的创办人。1887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图书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经营学院。为美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及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更以编制《十进制图书分类法》而闻名于世界图书情报界。参见“杜威十进分类法”。


杜威1859—1952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倡导者。1896年曾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作为其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宣扬教育无目的,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将教育的重心从教科书、教师和其它任何地方转移到儿童,声称这种转移是“哥白尼式的革命”。强调“从做中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其理论对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发生过重大影响。著有《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参见“哲学”中的“杜威”。


杜威

美国哲学家。以实用主义看待美和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的一定强度经验的表现。参见“哲学”中的“杜威”。


杜威1859—1952John Dewey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哲学学会和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会长。1919—1921年和1931年两次来我国讲学,传播他的思想。声称自己的哲学是“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经验就是人的有机体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统一的整体,包括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一切活动和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一切东西。在经验范围内,对象、自然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各种性质,都是由主体所决定和创造的。经验之外的自然只是一种无理性的存在,它不作为经验的对象,不属于任何认识的范围。宣称各种概念、理论、体系都只是一种假设,是人应付环境的工具,它们的价值不在自身,而在其功效。真理和效果是同一的。歪曲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是经济决定论。断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人性和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这两个方面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无规律可循,主张社会改良主义。在教育学上,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应让儿童“在做中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本性和倾向”。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逻辑:探索的理论》、《自由与文化》等。参见“伦理学”、“美学”、“教育”、“图书馆学”中的“杜威”。

杜威1837~1917

美国前海军总委员会主席,海军上将。

杜威

杜威

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生于杂货商人家庭。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和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以及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行动联盟主席。他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和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三大理论基础之上的,由此他提出教育的本质的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并且以其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主张来论证这些观点。他还提出“教育无目的”主张,认为教育只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只有“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即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至于教学,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领域,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他的全部教学理论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论述,曾一度使美国的教育质量下降了,但其中针对传统学校中死板教学的种种弊病,提出了不少合理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和课程》、《逻辑理论研究》、《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和社会秩序》 等。

☚ 森有礼   蔡元培 ☛
杜威

杜威1859—1952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出身于佛蒙特州一个杂货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主任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提出经验自然主义以克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论”,把经验的精神主体和物质客体看作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来加以描述。经验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对现存事物的改造,人类为求生存而利用工具改变自然的性质和关系,人的认识和思维就是工具之一,真理也无非是人们手中的工具,它等于有用的东西,提出认识的“暗示、问题、假设、推理、试验”五步说,认为实验成功即是真理。著作有《哲学的改造》、《人性和行为》、《经验与自然》等等。

☚ 胡塞尔   怀特海 ☛

杜威

杜威

杜威 (1859—1952),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生于杂货商人家庭。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和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以及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行动联盟主席。
他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和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三大理论基础之上的。由此他提出教育的本质的观点: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并且以其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主张来论证这些观点。
他还提出 “教育无目的” 主张,认为教育只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只有 “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即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至于教学,他提出了 “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领域,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他的全部教与理论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论述,曾一度使美国的教育质量下降了,但其中针对传统学校中死板教学的种种弊病,提出了不少合理的见解。
主要著作有: 《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和课程》、《逻辑理论研究》、《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和社会秩序》等。

☚ 森有礼   蔡元培 ☛
杜威

杜威1859—1952Dewey,John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出生于佛蒙特州伯林顿。受教于佛蒙特州立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曾在密执安、明尼苏达、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担任过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主任。1919年到1921年应邀到中国讲学,对实用主义在中国的流传产生过重要影响。
杜威不仅继承了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基本观点,而且吸收、融汇了进化论思想和黑格尔的学说。他建立的哲学体系称作经验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他认为,经验超越于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之上,它是主体与客体、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能动的统一整体。认识与行动、经验与自然、手段与目的都应该是统一的。思想、概念、理论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只要成功地发挥了工具的作用,便是真理。他把这种观点称为工具主义。在方法论上,他根据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一般程序,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即出现疑难、产生问题、提出假说、推理演绎、证实假说,这称作思想五步说。这种实验逻辑的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意义,但却忽视了认识应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问题。杜威还主张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取消一般概念、原理甚至社会发展规律,代之以解决具体个别问题的一系列行动方法。他认为历史唯物论是过时的“经济决定论”,提出所谓“新人性论”,即把社会的发展看作“人本性”与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宣称社会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要想解决现代社会的矛盾,只能通过教育来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以求人性的改变。
主要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人性和行为》(1922)、《经验与自然》 (1925)、《确定性的寻求》 (1929)、《自由与文化》 (1939)、《人的问题》(1946)、《认知与所知》(1949,与本特雷合著)。

☚ 詹姆士   刘易斯 ☛

杜威

杜威1859—1952Dewey, John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一生不仅从事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著述,而且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与实验活动,因而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被誉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杜威于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柏林通(Burlington),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州立大学,曾任教于中学和乡村学校。1882年就学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两年后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密执安、明尼苏达大学任哲学讲师和哲学系主任。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896—1903年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4岁至13岁的儿童中实验自己的教育主张。学校采用活动课程和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互助合作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这一实验构成了杜威全部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他把实验的经过与结果记述在《一个教育学校的实验》和《大学初等学校》两文中。1897年他发表了重要论文《我的教育信条》。1900年出版了《学校与社会》,1902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这些早期著作反映了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体系。1902年至1904年杜威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主任。1904年开始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在这一时期他从事了大量的理论著述,主要有:《我们怎样思维》 (1910);《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 (1913);《明日之学校》 (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哲学的改造 》(1919)。
杜威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哲学的中心概念是“经验”,认为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因而完全是主观的。他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经验,经验就是整个世界,客观世界的基础就是人的经验,而不是相反。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经验论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依据这一理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杜威的教育理论反对欧美等国以赫尔巴特等的主张所形成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主张以教材为中心传授各种基本文化知识,以及强制性的纪律和教师的权威作用。杜威在自己的著作中称这种主张为“传统教育”,而称自己的主张为“现代教育”。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成为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派别,对后来有多方面的影响。本世纪前半期在美国出现的许多教学理论和方法流派,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综合课程、单元教学等都与杜威的教育理论有密切联系。欧美各国风行一时的一系列重视活动与劳动操作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潮、“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也都从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寻找它们的理论依据。

☚ 比奈   科南特 ☛
杜威

杜威1851—1931M·Dewey

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十进分类法》创编人。1874年毕业于阿姆斯特学院,留校任代理图书馆主任职务,精心研究图书分类法,创编了《杜威十进分类法》,1876年初版。该分类法后来成为《国际十进分类法》的基础,在现代图书分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后不断修改,1979年出至第19版。1876年他创办了《美国图书馆杂志》,创建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并主持该协会工作达30年。他还开办了图书馆用品公司,促进图书馆用品的标准化。1883年他创办了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1885年创建了纽约图书馆俱乐部。1931年12月31日,杜威因患脑溢血逝世,享年80岁。他为美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及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以他的《杜威十进分类法》闻名于世界图书情报界。美国图书馆协会为纪念他,设立了杜威奖章,用以奖励在杜威生前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内,特别是在图书馆工作方面有成绩的个人或集体。

☚ 护封   杜威十进分类法 ☛
杜威

杜威1859—1952John Dewey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机能心理学和芝加哥学派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的伯灵顿。1884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歇根大学。1888年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与安吉尔和卡尔一起宣传机能心理学,使芝加哥大学成为美国机能心理学的中心。同时创办实验学校,从事教育革新,成为美国“进步教育”的先驱。189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05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0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1915年任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主席。曾到许多国家讲学,1919—1921年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的改革留下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心理学》(1886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1913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新老个人主义》(1929年)、《自由主义与社会行动》(1935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自由与文化》(1939年)。

☚ 让内   布尔东 ☛
000008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