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逵负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逵负荆

李逵负荆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已广泛流传,元明时代的“水浒戏”存目有三十余种,其中李逵的戏最多;现存元人“水浒戏”,最好的便是元初杂剧家康进之写的 《李逵负荆》 。这是一出幽默生动的误会性喜剧,现已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而施耐庵在 《水浒传》 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的后半回所写的“李逵负荆”,则是根据杂剧和有关传说,结合小说前后情节,写成的一场喜剧性的误会。
这场喜剧情节包含了四方人物、两重误会。刘太公误认劫夺他女儿的强盗是宋江、柴进,是因为他敬仰梁山泊英雄却不认识宋、柴其人,受了强盗的欺骗而造成的。李逵误认为宋江、柴进就是劫夺刘家女儿的强盗,是因为他粗而直,思虑不周、激于义愤而造成的。前一个误会是造成后一个误会的基础和条件,而后一个误会则是这场喜剧的主要内容。
这场喜剧中包含了好几对矛盾:刘太公父女与两个强盗的矛盾,宋江、柴进与两个强盗的矛盾,李逵、燕青与两个强盗的矛盾;刘太公与宋江、柴进的矛盾,李逵与宋江、柴进的矛盾。——这些矛盾归结起来主要是两对矛盾:一是李逵、燕青、宋江、柴进、刘太公父女同两个强盗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你死我活的矛盾;一是李逵与宋江之间的矛盾,是由于误会而产生的喜剧性矛盾。前种矛盾是造成后种矛盾的原因,后者则是这个喜剧故事的主体。
以上几对矛盾、两重误会错综交织,构成了这一段极为生动幽默的喜剧故事,而整个故事的中心、喜剧的主角,则是李逵。随着这许多矛盾和误会的交错出现及其逐一解决的过程,作者以高妙的艺术笔法,揭示了李逵这个英雄人物性格各个方面的特点。
李逵一到刘家庄上,不听燕青“寻客店中歇”的意见,更不管主人烦恼不烦恼,径直破门而入,硬要在刘太公家借宿,这里表现了李逵直而蛮的性格特点;也正因为这直而蛮的结果,才闯进了矛盾与误会的是非之地,才有了下文的“戏”。当听到刘太公说其女儿被宋江抢去之后,他也不听燕青“不可造次”的话,就断定“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并立即向刘太公表态: “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接着便“径望梁山泊来,直到忠义堂上”,宋江问话他也不答理,“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然后“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这里用了“紧三步”的快节奏,以简约的文字、迅捷的动作,一下子把矛盾冲突推向最高潮。这种快节奏,正合李逵的个性特点:他对蒙难受欺的弱者最富同情心,对虚伪奸诈、不仁不义之人嫉恶如仇,不共戴天。即使是平日崇拜的宋公明,只要他干出这等事来,也“大义灭亲”,决不宽容。既然头领不仁不义,那这面“替天行道”的招牌岂不成了骗人的幌子,所以把它“扯做粉碎”是理所当然。可见李逵是实实在在地把“义”字放在了一切人情、伦理之上。袁无涯刻本的回末总评说: “昔日江州冒血刃,劫法场,出万死一生,虽粉身碎骨亦不顾;今日俨然寨主,威灵煊赫,竟以双斧相向,李逵人品超绝。”容与堂刻本回末总评说: “卓吾曰:……李大哥真是忠义汉子,他听得宋公明做出这件事来,就要杀他,那里再问仔细。此时若参些拟议进退,便不是李大哥了。“这两段评语是很有道理的。假如李逵当时听了燕青的话,二人仔细分析,作些调查研究,真相很快就会弄明。然而这样一来,后面的戏就整个都没有了,李逵也就不是“黑旋风”了。作者在这里安排了李逵做主角,他就必然要以李逵式的言行,演出只有李逵才能演出的喜剧。在忠义堂上,李逵和宋江有几个回合的辩驳。他举阎婆惜、李师师二事,证明宋江“原来是酒色之徒”,又说“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逵虽然粗而直,但也并非“头脑简单”的无心之人。他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尽管往往有其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弱点。李逵毕竟是直汉子,他误会得鲁莽,认错也很干脆,决不拖泥带水,转弯抹角。当刘太公当面对质之后,证明他错怪了宋江,他便立即认错。当燕青教他负荆请罪时,他竟说:“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这话说来好象有点可笑,但在李逵却出自真情: 大丈夫说到做到,哪怕砍头也在所不惜。这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也只有出自李逵之口,人们才觉得是真情实话。至于后面与燕青上山捉杀强盗的种种表现,更显示了他义无反顾、除恶务尽的侠义肝肠。施耐庵笔下的李逵,真是活生生的真切独特的 “这一个”,谁能与他混淆得了!
这段书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对一些主要故事情节,采取了不同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穿插补叙的手法。本来,刘太公一开始就向李逵、燕青详述了两名强盗冒充宋江、柴进夺走他女儿的过程,可是小说在写到刘太公家那一段对话时,却只让刘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仅仅点明女儿被抢之事和抢者是宋江等人这两点就戛然而止。这是因为小说要突出李逵性格中的“快节奏”,笔墨文字上也要 “快节奏”,三言两语就跳跃到情节发展的下一步,迅速推出最高潮。在高潮之后,节奏有所缓和,再来详作补叙。如果把整个过程都让刘太公在前边一次说完,文字就松散了,节奏也就迟缓了。而且象李逵这样的性子,长时间静听别人讲话,他是没有这个耐性的。在李逵大闹忠义堂被众人拦挡之后,宋江细问根由时,“李逵气做一团,哪里说得出”。这时才由燕青把前边的事件发展过程和刘太公的话转述出来。然而这次还是“言而未尽”,又留下几个关节,直放到李逵、燕青上山捉贼之前才由刘太公提供出来。这样,本来由一个人采取一个叙述角度一次可以说完的一件事、一段话,分作几次、由几个人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讲出来,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是人物性格展示的需要,是作者一种灵活高妙的笔法。
这段故事中的次要人物、陪衬人物是比较多的。其中燕青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自始至终和主要人物李逵形影不离,犹如舞台上的丫环时时步随小姐一样。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他都从不同角度对突出李逵的形象性格特点起到了比照、映衬和补缀的作用。

☚ 真假李逵   李逵扯诏 ☛
李逵负荆

李逵负荆

杂剧剧本。一名《黑旋风负荆》。全名《梁山泊李逵负荆》。一作《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元康进之作。写强徒宋刚、鲁智恩冒梁山头领宋江、鲁智深之名,抢去杏花庄酒店老板王林之女满堂娇。李逵下山听王林哭诉此事,回山痛骂二人,并要砍倒杏黄旗。经与王林对质,方知错怪了结义弟兄,乃负荆请罪,下山捉拿二强,将功补过。剧本刻画李逵直率、天真、嫉恶如仇和莽撞的性格,比较深刻地揭示出梁山英雄与人民的血肉关系。在艺术表现上长于以误会造成冲突,有浓厚的喜剧色彩。是元代“水浒戏”的代表作。京剧传统剧目《丁甲山》即出于此,建国后又改编为《黑旋风李逵》。

☚ 双献功   竹坞听琴 ☛
李逵负荆

李逵负荆

一名《杏花庄》或《黑旋风负荆》,全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或《梁山泊李逵负荆》。康进之作。《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著录。剧写梁山好汉李逵下山到杏花村酒店饮酒,听酒店主人王林哭诉宋江和鲁智深结伙抢走了他的女儿满堂娇。李逵听罢大怒,回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斥骂宋江和鲁智深。宋江和鲁智深发誓说并无强抢民女事,李逵不信,逼迫宋江、鲁智深下山与王林对质。王林仔细辨认后发现,抢他女儿的人并不是宋江和鲁智深,李逵只好负荆请罪。不久,王林上山报告,两个恶徒又将他的女儿送回来了,于是李逵奉命下山捉拿冒充宋江和鲁智深的两个恶棍——宋刚、鲁智恩,将功折罪。本剧曲词本色当行,甚得后人称赞。今存《元曲选》本和《酹江集》本。

☚ 杨贵妃   老收心 ☛

《李逵负荆》

 杂剧。康进之作。全名《梁山伯李逵负荆》。梁山附近开酒店的老王林,其女满堂娇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走,适逢李逵来店饮酒,得知此事,大闹聚义堂,并要砍倒杏黄旗,宋江下山对质,李逵知错,向宋江负荆请罪。两个恶棍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命李逵下山将功折罪,捉拿恶棍,立下军功。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嫉恶如仇、莽撞天真而又勇敢直率、富有正义感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梁山起义英雄与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剧中通过误会这种偶然性的戏剧冲突,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之间必然的矛盾冲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性格突出,具有个性。

李逵负荆

一作《黑旋风负荆》或《杏花庄》,全称《梁山泊李逵负荆》、《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或《杏花庄老王林告状》。戏曲剧本。元康进之撰。四折。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人。元前期杂剧作家。所作杂剧二种,仅此一种传世,约万字。叙李逵在杏花村酒家听说宋江、鲁智深等抢掠王林之女满堂娇,李逵遂大闹聚义堂。宋江等下山对证,方知有误。李逵负荆请罪,并下山擒获宋刚、鲁智恩二贼,就地正法。剧情虽简单,但刻划李逵形象极成功,集其朴实、豪爽、嫉恶如仇的优秀品格和鲁莽、单纯的缺点于一身,鲜明动人,历来倍受赞赏。《太和正音谱》称为杂剧杰作。有《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李逵负荆

061 李逵负荆

元杂剧。康进之著。全名《黑旋风负荆》或《梁山泊李逵负荆》。故事与《水浒》所写相似。李逵下山喝酒,得知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强人宋刚、鲁智恩掠去。李逵不知是冒名,怒气冲冲回梁山找宋江、鲁智深问罪,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宋江不得已与李逵立下军令状,下山对质。真相既明,李逵负荆请罪。恰值宋刚、鲁智恩又到酒店,李逵与鲁智深下山捉拿了强人,将功补过。这出戏讴歌了梁山泊与群众血肉相联的关系和严明的纪律,并尽情地刻画了李逵率直、天真、粗豪、知过必改的性格。

☚ 西厢记   张生煮海 ☛
李逵负荆

李逵负荆

杂剧剧本。全名为《梁山泊李逵负荆》。元代康进之作。该剧通过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李逵的憨直粗率、心地纯净和梁山好汉们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歌颂了梁山英雄们的高贵品质。成为元代人所写梁山英雄剧中最优秀的剧作。此剧在艺术上颇有特色,善用误会法刻画人物性格,全剧有较浓的喜剧色彩。

☚ 荆钗记   汉宫秋 ☛
李逵负荆

李逵负荆

一名《黑旋风负荆》。全名《梁山泊李逵负荆》或《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杂剧剧本。元*康进之作。有《元曲选》本。写梁山首领宋江清明节放弟兄下山上坟。杏花庄开小酒店的王林,敬重梁山好汉,备下热酒以待。有二歹徒冒宋江和鲁智深之名来店,王林叫女儿满堂娇出来敬酒,被歹徒抢去。李逵路过闻之,信以为真,怒气如雷,回山大闹,砍倒了杏黄旗,并拉宋、鲁下山对质。真相辨明后,李逵向宋江负荆请罪,并同鲁智深捉拿歹徒归案,使王林父女团圆。剧本戏剧性强,刻划了李逵耿直、天真、嫉恶如仇、鲁莽而又勇于改过的性格,是元代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影响深远。京剧传统剧目《丁甲山》即出于此,后又改编为《黑旋风李逵》,不少剧种都有改编演出。

☚ 李谋墓志   李逵夺鱼 ☛

《李逵负荆》li kui fu jing

Li Kui Carries Thorns→康进之(Kang Jinzh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