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蕤1911—河南荥阳人 李蕤我与《前锋报》 李 蕤 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150页 李蕤
李蕤 李蕤1911—1998小说家。原名赵悔深。河南荥阳人。早年就读于师范学校,后在河南国立大学就读三年。1935年开始发表散文、小说。抗战期间任河南《前锋报》《中国时报》副刊编辑、记者。抗战胜利后因支持学生运动两次被捕。1948赴解放区,任《开封日报》《河南日报》副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文艺》主编、《长江文艺》副主编、武汉市文联副主席。1952年曾赴朝鲜前线慰问。著有报告文学集《在朝鲜前线》《难忘的会见》,短篇小说集《九九归一》,特写《扫雷英雄姚显儒》,散文《古老洛阳的青春》《打开水下宝库的大门》,剧本《霜降前后》和评论《文艺问题短论集》。 ☚ 陈梦家 郑君里 ☛ 李蕤 李蕤1911.9.20——原名赵悔深。河南荥阳人。自幼家贫,1929年考入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学习,1933年又进入开封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上海《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开始发表作品。1936年夏,进入河南大学中文系读书,第二年任开封《风雨》月刊编委。抗战爆发后,在中原地区编过《前锋报》副刊《烽火》,《中国时报》副刊《春蛰》和《春潮》。此后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过《大刚报》、《河南民报》和《陈中日报》的战地记者和编辑。1947年在开封主编《中国时报》副刊,因支持学生反内战、反饥饿,曾两次被捕。1948年8月奔赴豫西解放区。李蕤的作品大都散见当时的报刊杂志上。1937年2月发表在《中流》杂志上的散文《柿园》是一篇优秀的作品。作者以自身经历的家园破败,反映了农村的破落景象。1943年3月开始在《前锋报》上发表以河南大旱、饿死五百万人为背景的“灾区通讯”,后结集为《豫灾剪影》(同年前锋报社出版)。作品描写了灾民流徙、饿死的惨状,揭露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死活,趁机敲诈老百姓的卑鄙行为。此外,他还发表过一些散文和报告文学,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镇压学生爱国运动,如《九位大学生的死难》、《代死者发言》等。解放后,任河南文联副主席,主编过《河南文艺》、《翻身文艺》等。 ☚ 李班 李素伯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