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毫州(今安徽亳县)人。元和进士。曾因拒绝参与谋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囚于狱中,乱平后获释。后历官中书舍人、浙东观察使。会昌元年拜相,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卒谥文肃。为人耿介刚直。主张仁政,同情人民疾苦,颇有政绩,是最早写作乐府诗以指陈时弊、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但其《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悯农》二首语言浅显,笔锋锐利,概括性很强,历来脍炙人口。《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樊宗师 柳宗元 ☛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常州(一作润州,误)无锡(今属江苏)人,郡望亳州(今安徽亳县)。曾祖敬玄为武后朝中书令,封赵国文宪公;父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遂家无锡。绅为人短小精悍,白居易等友人谑称为“短李”。年幼丧父,从其母学经义。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国子助教,不乐其职,遂东归。元和二年,镇海节度使李锜辟为从事。是年九月,锜谋反,绅受囚七旬,锜败诛,乃得免。元和七年,为校书郎。元和十四年,应山南节度使崔从辟,为观察判官;五月除右拾遗。次年,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旋迁右补阙。穆宗长庆元年(821),加司勋员外郎、知制诰。长庆二年,迁中书舍人。长庆三年,改御史中丞。未几,改户部侍郎。长庆四年,敬宗立,受李逢吉等排斥,贬端州司马。敬宗宝历元年(825),量移江州长史。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大和四年,改刺寿州。大和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擢浙东观察使。大和九年,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迁宣武军节度使。开成三年,编成《追昔游诗》三卷。开成五年,代李德裕为淮南节度使。武宗会昌二年(842),人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昌四年,罢相,复镇淮南。会昌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绅善歌诗,乡赋之年,其诗即诵人口。初赴荐,尝以《古风》二首谒吕温,被目为“卿相”之材(范摅《雲溪友议》)。元和(806—820)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翰苑,以学识才名相类,时号“三俊”。尝撰《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称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元、白且先后仿效,写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新乐府》五十首。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实以绅为先导。其诗“多咏物之作”(元稹《和乐天东南行》自注),善“作歌以讽”(元稹《立部伎》题注)。其纪行诗《追昔游诗》写遍一生经历,“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显,不常其言”,“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追昔游诗序》)。胡震亨谓其“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唐音癸签》卷七)。《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追昔游诗》(按《直》作《追昔游编》)三卷,今存;又《崇文总目》著录《批答》一卷,已佚。《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补遗》补三首、一句,《全唐诗续拾》又补六首、六句。《全唐文》存其文十二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各补收一篇。事见白居易《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沈亚之《李绅传》、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六。今人卞孝萱编有《李绅年谱》。 ☚ 白居易 柳宗元 ☛ 李绅772—864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与中唐诗人李德裕、元稹并称“三俊”。宪宗元和元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时召为右拾遗,迁翰林学士。长庆二年升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遭李逢吉排挤陷害,贬为端州司马。后历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元年入朝拜相,封赵郡公。后以疾辞,复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全唐文》存文十二篇。 李绅 字公垂、亳州人,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为人短小,俗呼“短李”。……或谓其饰志矜能,夸荣殉势,益知子陵、元亮为千古高人。然纪游述怀,俯仰感概,一洗唐人小赋柔靡风气云。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抚然。 李绅《过钟陵》之作,三四“江”、“郭”承上,与杜公《吹笛》篇法相似,然非佳格。《江南暮春》又学“去岁荆南梅似雪”,短李殊未精悍。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如《石泉》诗:“微度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翡翠》诗:“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皆秀句也。又“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深肖吴中风景。又《水寺》诗:“坐看鱼鸟沉浮远,静见楼台上下同”,《宿瓜洲》:“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写景处亦有静观之妙。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 (按指《追昔游集》),音节啴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五言源出于谢惠连,惟练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今安徽毫县)。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补国子助教,不乐,辞去,浙西节度使李绮辟为掌书记,绮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为“三俊”。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宝历年间,因触怒权贵下狱,后贬端州(今广东高要县)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会昌元年(841)任宰相,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 李绅772—846唐代重要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具(今安徽亳县)人,寓居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元和元年(806)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敬宗朝贬为端州司马。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绅素有政治抱负,才干卓伦,以刚严自诩,一切措施力求深刻。有政绩,贬端州,祷神滩涨;刺寿州,虎不为暴;为河南尹,恶少敛迹。绅为人短小精悍,俗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合称“三俊”。善为歌诗,乡赋之年,讽诵多在人口。首创“乐府新题”20首,针砭时事,然新乐府成就逊于白居易而等于元稹。善为古赋,今仅存2篇,即《寒松赋》、《善歌如贯珠赋》。《文苑英华》、《全唐文》见载。绅赋体制短小,与律赋相似,然比拟不俗,辞亦简淡,于骈丽中存清劲之风。其《寒松赋》咏物抒情,兴寄颇深,历来赋松者虽众,然少有能与之相颉顽者。明毛晋以为能“一洗唐人小赋柔靡风气”,元稹亦称“雅有所谓,不虚为文”。著有《追昔游集》3卷传世。 ☚ 李质 李绛 ☛ 李绅 李绅772—846Li Shen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微毫县),后迁家无锡(今属江苏)。元和进士。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等职。后出为淮南节度使。 ☚ 元稹 牛僧孺 ☛ 李绅 李绅772—846Lishen) 唐代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元和元年(806)进士。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淮南节度使、宰相等职。李绅与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他是第一个有意识以“新体乐府”相标榜的作家,并先于元、白写下了《新体乐府》20首(已佚),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古风》(一题作《悯农》)二首,笔锋犀利,概括力强,语言明白晓畅,为久传不衰之名作。其自编诗集为《追昔游集》,用各种诗体追叙平生之遭遇和游历,抒发自己的怀旧之情和盛衰之感,亦有不少写景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画纤巧之上”。《全唐诗》 录其诗四卷, 约130首左右。 ☚ 白居易 柳宗元 ☛ 李绅772—846唐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与白居易、元稹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参与者。有《乐府新题》20首,已失传。其《悯农》诗2首,铸为格言,传诵不衰。《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毫县)。六岁丧父,由母教授经义。元和元年(806)进士,历任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敬宗初立,贬为端州司马,后赦,任江州长史,滁州、寿州刺史、宣武节度使。会昌二年(842)入朝,拜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后复出为淮南节度使,卒于任所。谥文肃。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一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所作诗大多亡佚,《悯农》诗流传最广。《全唐文》收绅文11篇。 ☚ 白居易 柳宗元 ☛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亳州人。其父李晤曾任金坛、乌程、晋陵县令。6岁父卒,后寄居无锡。元和(806~820)间中进士,擢翰林学士。穆宗召为右拾遗、户部侍郎。敬宗时,曾因触怒权贵李逢吉入狱,贬为端州司马,迁滁、寿二州刺史。武宗时,累官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宰相。善诗,曾作《新题乐府》20首,深受元稹、白居易赞赏。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哙炙人口。今存《追昔游诗》3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卒赠太尉,谥文肃。 ☚ 奚陟 夏侯孜 ☛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人。唐代诗人。绅六岁而孤,母躬授之学。为文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二十五岁西游长安,结识元稹、白居易。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镇海节度使李锜爱其才华,使掌书记。李锜谋反,因拒绝为其起草文书被囚狱中。元和三年(808)后历任校书郎、山南观察判官、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被权臣李逢吉诬陷,贬为端州司马,旋改为江州长史,后历任滁、寿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等职。唐武宗即位后,拜李绅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封赵郡公。会昌四年(844),出任淮南节度使。两年后卒。赠太尉,谥文肃。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惜已失传。今存《悯农》诗二首,脍炙人口。另有《莺莺歌》,见《西厢记诸宫调》。《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 张籍 曹松 ☛ 李绅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端州司马、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宣武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今存《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曾于新乐府运动前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佚失不传。《追昔游诗》作于晚年,内容多为对生平宦海生涯的追述,格调比较平庸。其传世名篇是他早年所作的《悯农》 (一名《古风》)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浅显俚俗的语言,精练地概括了农夫艰辛的劳动及劳而不获的惨景,凝练警策,传诵最广。 ☚ 刘禹锡 白居易 ☛ 李绅772~846Li Shen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 Compassion for the Peasants,A Collection of Retrospecting the Past Travels,etc. 李绅772—846唐代大臣、诗人。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字公垂。元和进士,穆宗时官翰林学士,武宗时曾任宰相,终淮南节度使。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深为元稹、白居易赞赏,已佚。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其中《悯农》二首,流传极广。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780—846唐诗人。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左拾遗,为李逢吉所排,出为江西观察使。后改为户部侍郎。武宗时,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諡文肃。与元稹、李德裕齐名,号“三俊”;同白居易亦交游很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惜已失传。今存《悯农》诗二首,脍炙人口。另有《莺莺歌》,犹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有《追昔游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