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秉衡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秉衡1830—1900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李秉衡
李秉衡1830——1900清末大臣。字鉴堂,海城(今属辽宁)人。捐纳县丞出身。光绪五年(1879年)任冀州知州。光绪七年(1881年)擢升永平知府。因其有“北直廉吏第一”之称,于光绪十年(1884年)任广西按察使。中法战争时,筹办粮饷支援冯子材取得谅山战役胜利。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调任山东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反对德军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行在胶州湾登陆的侵略行为。后在德国压力下被革职,在安阳闲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他由江苏率兵北上,保卫北京,主张抵抗,在杨村(今武清县)抗击联军。因诸军溃逃,战败退至通州张家湾自杀。 李秉衡1830~1900清代将领。字鉴堂。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清山东巡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兵败自杀。 李秉衡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捐资县丞出身。光绪十年(1884年)升广西按察使,护理巡抚。中法战争中,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功绩卓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任山东巡抚。统率陆军守御胶东半岛,对日军主要登陆方向判断失误,致使荣成、威海陆路疏于防备。威海失守,被谴责。1897年巨野教案发生后,力主增兵青岛,抗拒德军侵略,被罢免。1900年被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6月,八国联军进攻大沽时,由江苏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杨村(今武清县治)溃败,退至通州(今通县),自杀。 ☚ 李学忠 李教习 ☛ 李秉衡1830—1900清末官员。字鉴堂。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捐资为县丞。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任冀州知州。1884年升广西按察使。次年护理广西巡抚,与冯子材配合,取得谅山大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任山东巡抚,因威海卫(今威海市)失守受责。1897年因巨野教案被罢免, 闲居安阳。1899年末起用,任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他奉命由江苏北上,入卫北京,布防于杨村河西务。8月7日在杨村战败,退至通州(今通县)自杀。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清末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捐资县丞出身。光绪十年(1884)为广西按察使。次年护理广西巡抚。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山东巡抚。因威海卫(今威海市)失守,被谴责。二十三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胶州湾,他主张抗击德军,后在德国压力下被革职。二十六年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五月(6月)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后,他由江苏率师北上“勤王”,奉命统率张春发、万本华、夏辛酉、陈泽霖四军出屯杨村、河西务。七月(8月)与联军一战即溃,十七日(11日)在通州张家湾服毒自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