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特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特起义

 西晋时四川的流民起义。 3世纪末,关中大饥,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南)、天水(今甘肃天水)等六郡汉、羌十余万人流亡入蜀求食。西晋政府命令流民各还本乡,并下令沿途设关劫夺流民财物。301年,巴氐族豪强李特在绵竹领导流民起义。起义军攻占广汉(今四川广汉)。李特与蜀民约法三章,救济穷人,受到群众欢迎。302年,李特称大将军、益州牧。次年,攻取成都西部,年号建初。后遭官军偷袭,李特败死。特弟流率军继续战斗。不久,流病死,特子李雄领导流民与西晋继续斗争。306年,李雄称帝,建立封建割据政权成国。

李特起义

西晋后期流民起义。自西晋元康六年 (296年) 始,略阳 (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天水 (治今甘肃天水) 等六郡饥民数万家、十余万口流亡入蜀,西晋政府强令流民还乡,且沿途设关劫夺财物,致使矛盾激化。永宁元年 (301年),由略阳入蜀的巴氐族豪强李特在绵竹县 (治今德阳市北黄许镇) 集合流民2万余众起义,自称 “镇北大将军”。随即击败广汉太守辛冉和益州刺史罗尚,攻占广汉,进围成都。又与蜀人约法三章,整肃法纪,赈济贫民,得到人民支持。时蜀中有歌谣传诵说: “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太安二年 (303年),李特自称益州牧,建元建初。不久战死,其弟李流、子李雄等率流民继续战斗,建立成汉政权。

李特起义

西晋益州流民起义。元康时(291—299年)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天水(今属甘肃)等六郡各族饥民10余万经汉川入益川觅食,散于各地富豪家为佣工。永宁元年(301年),西晋政府限令流民还乡,而命沿途关卡劫夺民财。流民遂推巴氐族豪强李特为首领,于绵竹(四川德阳北)聚众起义,旬月间达2万余人。起义军连败晋军,攻占广汉,进围成都。李特与蜀民约法三章,救济贫民,整肃军纪,深得益州人民拥戴。次年自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太安二年(303年)攻取成都,年号建初。后李特败死,其弟流、子雄继续战斗,建立成国。

李特起义

见“益州流民起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