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清照《渔家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清照《渔家傲》《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 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姿质。一开头便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三句词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 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这两句,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渔家傲》,上片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部,丝丝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娇、洁的丽质美姿;下片则倾泻作者对梅花酷爱之情。由于上片状物笔墨集中,突现了事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才有所依凭。 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
今译 水天无边,烟雾弥漫, 构成辽阔迷茫的海面。 长夜欲晓,星辰天河光转, 飞舞起千万面船帆。 我的梦魂呵,象是回到天帝的面前。 似乎在问我:“欲归何处?” 殷勤的话语来自九层云天。 我回答说:路漫长而日将暮, 学诗空有惊人之句。 志向远大的大鹏呵, 乘驭着九万里巨风飞起。 巨风呵!请你不要停息, 我要驾着一叶蓬舟, 直向那海上的仙山飞去。 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①。星河欲转千帆舞②。仿佛梦魂归帝所③。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④。九万里风鹏正举⑤。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⑥。 注释 ①云涛:指海涛。②星河:银河。③帝所:天帝所居之处。④“学诗”句: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⑤“九万里”句:语出《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又云:“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⑥“蓬舟”句:蓬舟,状如飞蓬的小舟。三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水图(之三) 【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作于建炎四年(1130)春。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金人犯越州,四年正月二日犯明州,高宗南逃入海。此时李清照携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一路追随御舟,其《金石录后序》云:“上江既不可往,又敌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睦。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在。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可见李清照于建炎四年正月三日以后至章安行在,十八日随御舟沿海路至温州,本词所写,即是其中的航程生活,而采用梦境来描绘,则显得内涵丰厚、意味悠长。 这首词以风格的瑰奇豪放而为人称道,近代梁启超评价:“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艺蘅馆词选》)的确,本篇与《漱玉词》的清倩、柔美格调相去甚远,而绝肖豪放派的风格,或可看作是易安词的别调。其实这与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南渡以前,李清照生活较为安逸,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她“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也变得开阔宏大。 上阕,从记梦中之景开始,为下阕述志设下由梦进入天宫之境。开篇便展现了一幅雄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画卷。“接”“连”二字把深邃的天宇、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而“转”“舞”两字,则形象地再现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所谓“星河欲转”,是写随着黎明的到来,天上的银河似乎也在旋转一般;“千帆舞”,写海上千帆竞发的状态,好似神帆的飞驰、升降。船摇帆舞,星河斗转,既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也富有梦境的虚幻性,虚实相映,充满了神秘和灵动。此时作者的内心也随着荡漾、涌动,恍似渡过了银河,飞升到了九天云外中。“仿佛”三句便是作者剪辑的天际生活片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她回到了天宫,听到了天帝关切地询问她将去何方,这俨然是一个态度慈蔼、关心民瘼的天帝形象。“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仅是一句简短的问候,却饱含着浓浓的温情,也许这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的企盼吧,此时她颠沛流离,最渴望的就是有人关心,生活平静,不再飘摇无根,身似浮萍。但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罢了,她的希望只能借助梦境才可以实现。 下阕开篇五句是作者对天帝的答话,“我报”二字使上下两片一气呵成,衔接无缝。“路长嗟日暮”句是倾诉现实生活的坎坷。作者把“路长”与“日暮”提出来,刻意要说明二者的尖锐矛盾,“路”既是现实之路,又是人生之路,词人借日暮,感叹自己已值暮年,而希望不得实现,她的希望是什么?无非是国家安定,生活幸福,婚姻美满,诗词妙绝。此句化用了屈原《离骚》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镕裁得纯熟、自然,寄意悠远不尽。 “学诗谩有惊人句”又是作者吐露的苦衷,原来她与杜甫一样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的确“巾帼不让须眉”,但是一“谩”字便将她内心的愁怨表达殆尽,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身逢乱世,欲诉无门,也只有通过幻想的方式,面对理想的天帝才能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愤懑,这句直指惨淡的现实社会,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李清照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词人,她高洁傲岸,目无下尘,自然不愿屈服于凄凉、残酷而又冷瑟的现实中,遂发出强烈的呼声:“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去追寻她心中的精神乐园,她希望大风不要停住,将自己送到理想的“三山”,从而宕开尘世的一切羁绊,驾着篷帆轻舟,驰骋在海上仙境中,真是气势豪迈,风神摇曳。但她真的能做到吗? 只不过是一梦耳,梦醒了,依旧是凄怆满眼。 这首词作者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以及上天求索、叩问陈词的隐喻手法引入词间,飞驰想象,巧妙地借用典故和梦幻,构造了奇谲的意象和缥缈的意境,形成了瑰丽奇特的独特风格,气度恢弘、格调雄奇,开南宋辛派浪漫主义词风的先河。(张雅莉) 集评 清《黄苏:“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豪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有出世之想,笔意矫变。此一无改适事一证也。”(《词则《别调集》卷二) 李清照《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 所。
【注释】星河:银河,天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处所。报:回答。嗟:感叹。谩 (màn)有:空有,徒有。蓬舟:像蓬草在风中飘飞一样轻快的小舟。三山: 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大意】天幕低垂,云涛滚滚,拂晓时分,满天云雾里终于露出一线曙光;天河 流转,繁星闪烁。好像有千万只风帆在银河中飞舞。我的梦魂仿佛又回 到了天帝那里,听到了天帝的话语,他关切地问我:你要回到何处去?我 回答说:人生的道路漫长,我已不再年轻,虽然我有满腹的才情,写出了 惊人的诗句,可是又有什么出路?大鹏乘着劲风,正展翅翱翔于九万里 的高空。大风啊,请你不要停住,我也要驾一叶轻舟,乘风破浪,驶向我 理想中的海中仙山! 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①,寒梅点缀琼枝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③。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④。 造化可能偏有意⑤。故教明月玲珑地⑥。共赏金尊沉绿蚁⑦。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图 【清】 罗芳淑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春信:春天到来的消息。②琼枝:形容梅枝如玉。琼,美玉。③旖旎:柔美的样子。④玉人浴出:本是形容杨贵妃,唐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陈鸿《长恨歌传》:“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此处形容腊梅的娇柔妩媚。⑤造化:孕育万物的大自然。⑥玲珑:晶莹明朗。⑦沉绿蚁:古代宴饮时的一种礼节,饮酒者不分尊卑和酒量都要等饮。绿蚁,新酿的酒,未过滤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绿蚁”。 鉴赏 本词作于李清照出嫁前期,是她早期的代表作。李清照有很多咏物词,梅、菊、桂、芍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以咏梅词最多,这固然是她一己的志趣,也是和宋代的爱梅风气分不开的。 宋人爱梅,反映到诗词创作中便是咏梅词的大量涌现,对此,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有过如下评论:“《离骚》遍撷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于雅人。黄大舆至辑诗馀为《梅苑》十卷。方回作《瀛奎律髓》,凡咏物俱人著题类,而梅花则自立一类。此倡彼和,沓杂不休。名则耐冷之交,实类附炎之局矣。”这首《渔家傲》也是梅词,作者以花自喻,在描写梅花美丽纯洁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清高孤傲的人生志趣。 上阕写寒梅初绽,开篇点明了时令:春天已来,冰雪尚存,作者没有直接说春至,而是言“雪里已知春信至”,从雪的角度写春,既表明了春回,又体现了此时春意尚早,依旧有雪的痕迹,而雪虽然是冬的象征,却是晶莹冰洁,易引发踏雪寻梅的意兴。“寒梅点缀琼枝腻”写梅花始发,雪中独秀,“琼枝腻”字既与雪呼应,又表现了梅枝的光洁,梅花冠一“寒”字,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凌雪傲放的坚毅性格。 接着作者开始工笔描写梅花的模样——“香脸半开娇旖旎”,“香”字表明了梅花正吐露清芬;“半开”表明了梅花虽发,但不是绽放,而是“含苞而放”;“娇旖旎”则透露出了梅花的娇艳妖娆,寥寥几字,将梅香、梅状、梅态、梅韵全勾勒出来,梅花在作者笔下宛若一个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佳人,风情无限。作者仍没有止笔,继续渲染,“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二句,又将梅花的美推进了一步,庭院的梅花,花蕾初展,花香袭人,冰清玉洁,如出浴的美人。前面侧重写梅花“娇”,而这两句突出的是梅花的“洁”,可谓得梅之神韵。 下阕写月下赏梅。“造化”两句,作者以月衬梅,使其摇曳生辉。大自然可能偏爱梅花,所以今晚的月儿格外明朗,此刻溶溶的月色与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为梅编织了一个纯净的世界。月光下,雪地上,一棵梅树疏影横斜,傲然挺立,愈发显现出它的卓尔不群。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赞梅,但是她对梅的欣赏和喜爱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在这美好的月夜,面对着庭院的小梅,作者不由酒兴大发,想开怀畅饮,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表明词人兴致正浓,她如此惬意,与其说沉浸在酒香酒意里,不如说陶醉在梅香梅韵中,“此花不与群花比”便是作者此时最真实的心语。这句昭示了题旨,揭开了词人爱梅的原因,也吐露了自己的志趣倾向——像梅一样,清傲、高洁。 李清照共有五首咏梅词,但只有这首《渔家傲》格调明快,其余全是萧瑟之笔,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这首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自然是明美、清新,风神摇曳了,全词语言倩丽,画面优美,层层渲染,将梅的气质与品格全然展现,读来风流雅致,怡人性情。(张雅莉) 链接 主张“词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词论》。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论》,是词学史上一篇重要的词论,它对北宋词坛提出了总结性的意见。她认为词“别是一家”,与诗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它不仅要讲究音律、铺叙、典重、故实,还要体现出高雅的特点。在李清照的词学理想中,周邦彦的《清真词》当是世人楷范的对象。在这一标准之下,她对北宋时期的许多前辈词人明确地提出了批评意见:“晏元献(按:晏殊)、欧阳永叔(按:欧阳修)、苏子瞻(按: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柳永的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晏(幾道)苦无铺叙,贺(铸)苦少典重,秦(观)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李清照《渔家傲》《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3。学诗谩有惊人句4。九万里风鹏正举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 李清照《渔家傲》《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为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气势磅礴、音调豪迈的词作是“无一钗粉气” (黄蓼园语)、“绝似苏辛派” (梁启超语)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一开头便展示出一幅辽阔、壮美、海天相接的图画。“仿佛”以下写词人在梦中所见,写天帝的问话,问答之间形象愈益伟壮,境界愈益恢宏,其胆气之豪,境界之高,实为罕见。总之,这首词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乃至神话传说谱入词中,使生活与梦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这样豪放、雄奇的词作不仅宋代词坛少见,出自婉约派代表作家、女词人之手更属难能可贵。 李清照《渔家傲》《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③学诗谩有惊人句。④九万里风鹏正举。⑤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⑥ 【注释】 ①另本调名下有词题:“记梦”。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史记·扁鹊传》:“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 ③路长嗟日暮:《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春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忽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报,回答。④“惊人”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徒有。⑤“九万里”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百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李白《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举,飞起。⑥三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到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蓬舟,蓬草一般的轻舟。 【译文】 是天快要亮的时候,天边的云涛连着地上的薄雾。天河要向西边转去了,星星象千万只张着风帆的船儿在其中飞快地翱翔。在梦中我仿佛回到了天帝的住所,听到天帝在发问,热情地问我要回到什么地方? 我回答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可惜的是日色已暮。虽然学会了做诗的本领,只不过空有令人惊羡的好诗句。我正要象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展翅翱翔。风啊,不要停息,一直把我送到神仙居住的三山去! 【集评】 近代·梁启超:“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总案】 这是一首言志的词。作者不满足于在文学上所取得成绩,而希望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在短短的六十二个字中,或隐或显地引用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的故实说明自己的抱负。她对实现这一抱负是如此执著。一方面,她嗟叹“路长日暮”;另一方面,却仍要求“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也明知理想难以实现,因此,词以记梦的形式出现,并归结到缥缈的海上三神山(虚无)。此词突破了闺情和婉约的常格,呈现出豪放之风,故历来为人们称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