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清照《武陵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清照《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尘香:尘土里夹得落花的香气。日晚:日高的意思。双溪:溪名。在 今浙江金华。舴艋(zéměng)舟:小船。

【大意】风雨过后,枝头上的花儿已凋谢尽了,只有沾有花瓣的泥土,还散发 着微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可是我却实在没有心思梳妆修饰。眼前的 景物依然如故,可是我相亲相爱的丈夫已经去世,这世界上的所有一切, 对我又有什么意思呢?想到此,不禁悲从中来,我想诉说,可是还没开 口,泪水却已夺眶而出了。听说双溪的景色很美,我也想泛舟一游,排遣 我的凄楚心情,可是又怕双溪上的小舟载不动我的无限愁苦。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61页.


唐宋词之《李清照《武陵春》》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双溪: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南,是风景佳胜之地。《浙江通志》卷一七引《名胜志》:“双溪,在城南(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汇。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武义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于城下,故名。”舴艋舟:小船,两端尖如蚱蜢。

大梅诗意图(之一) 【清】 任熊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乃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流寓浙江金华所作。时词人52岁,已孀居多年。这首《武陵春》也是抒写春愁,但是作者避开了一般的春景描写,主要侧重倾诉心语,表现她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郁,全词语言平淡,格调沉婉,具有鲜明的南渡色彩。

开篇即是春的画面,但是与以往的“春光淡荡”“宠柳娇花”迥异,而是“风住尘香花已尽”,短短几字,却包藏着丰富的内涵: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漫卷落红的情景,又绘出如今雨过天晴,花成尘土的景象;既暗示了作者雨天不得外出游赏的落寞,又写出了她怜花自伤的无限感怀,意味无穷。李清照是懂得怜花、惜花的,在“雨疏风骤”之后,她还为海棠的“绿肥红瘦”遗憾,而此时花已成土,这满眼的“红尘”教她如何承受?“日晚倦梳头”句是词人此时的情状,满是慵懒倦怠,温庭筠《菩萨蛮》也描写女子的慵懒,“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但毕竟她还有梳洗、画眉的兴致,而此时,日已高,作者却依旧无心妆扮,其落寞无绪的心境可见一斑。

接着,词人笔锋忽转,带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全词的色调更为暗淡。“物是人非”便是她对自己现在生活的概括,大有往事堪哀、不可回首之意,词人本有幸福的生活,无奈身逢乱世,只能辗转漂泊;她也曾有甜蜜的感情,但在颠沛流离中,丈夫溘然长逝;她也有温馨的家,而山河破碎,故园难回,只能成为天涯况客,寓居他乡……太多的不如意,纷至沓来,使词人悲不能胜,涕泣沾襟,正是一言难尽、“欲语泪流”。

愁肠百结,郁塞难耐,作者想在春景中梳理一下自己的情怀,下阕中“闻说双溪春尚好”表明了作者有游春的意向,因此她“也拟泛轻舟”,但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又使词人的情绪跌入深谷,她的游春之梦也随之破灭。作者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蓄势,给词增添了起伏和波澜。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一扬,词人还在流泪,闻听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风景独好,心不觉有了些许缓和。“春尚好”“泛轻舟”节奏明快,格调轻盈,恰好暗合了词人瞬间的喜悦。而“泛轻舟”前着“也拟”二字,则显得婉曲沉静,表明词人出游之意是一时兴起。“轻舟”一词又为下文的“载愁”作了很好的映衬和铺垫,“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蓄势之后又来一个突然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深沉悠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全词的名句,作者以舟小、愁多作对比,反衬出内心的愁重。李煜《虞美人》中形容愁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李清照又进了一步,将“愁”搬上了船,于是“愁”便物化了,有了重量,它不但可以随水漂流,而且可以用船承载。其实将“愁”与“舟”联系一起并不是李清照的首创,之前就有,如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也有“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遗恨、向衡州”。但是作者选取的角度更新,前人的词中,船是“载愁”的工具,而这里,船是愁重的衬托,船已经载不动愁情了,就将作者内心的绵绵愁痛推向了极点,极富艺术表现力。

作者写愁,没有浓墨重彩,没有铺叙渲染,仅以寻常语言入词,选取了别致的角度,在轻描淡写中使“载不动”的愁意自现。全词格调幽婉,画面朴素,感情深沉,极富艺术张力。(张雅莉)

集评 明《张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易安名清照,尚书李格非之女,适宰相赵挺之子明诚。 尝集《金石录》千卷,比诸六一所集,更倍之矣。所著有《漱玉集》,朱晦庵亦亟称之。后改适人,颇不得意。此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正咏其事。水东叶文庄谓:‘李公不幸而有此女,赵公不幸而有此妇。’词固不足录也。结句稍可诵。朱淑真‘可怜禁载许多愁’祖之。岂女辈相传心法耶。”(《草堂诗馀别录》)

清《陈廷焯:“易安《武陵春》后半阕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凄婉,又劲直。观此,益信无再适张汝舟事。即风人‘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意也。投綦公一启,后人伪撰,以诬易安耳。”(《白雨斋词话》卷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武陵春》词牌。《武陵春》,又名《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古代诗歌之李清照《武陵春》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1,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2,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1.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

2.舴艋舟:小船。“舴艋”亦作“蚱蜢”。

今译

恼人的风儿已经消歇,

尘香花儿已经谢尽,

已是黄昏时候,

我却仍懒得梳头。

唉!风光依旧,

人却不堪回首,

万事皆休!

还是别开口,

开口泪先流。

听说双溪的春光还好,

也动心要泛舟解忧。

又恐怕双溪的舴艋小舟,

载不动

这许多愁!


唐宋词之李清照《武陵春》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

恼人的风儿已经消歇,

尘香花儿已经谢尽,

已是黄昏时候,

我却仍懒得梳头。

唉!风光依旧,

人却不堪回首,

万事皆休!

还是别开口,

开口泪先流。

听说双溪的春光还好,

也动心要泛舟解忧。

又恐怕双溪的舴艋小舟,

载不动

这许多愁!

【评】

此词充满暮色昏黄之哀怆,为易安晚年心境之写照。评者往往以为此词寓意再嫁张汝舟之事,梁启超则认为是“感愤时事”之作。其实正不妨将二者合一,个人之悲惨遭际与时代之悲剧合一,正是家国之悲。从“花已尽”、“倦梳头”、“事事休”,到“欲语泪先流”诸语看,词人之悲痛,似无可解脱者。其悲之深,其哀之绝,真非易安少女、少妇时之愁可同日而语者。下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一波宕,从极悲痛中转出轻松笔,却蓄势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极愁之路,将抽象之愁,赋予重量,诚为千古名句。


唐宋词之李清照《武陵春》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②舴艋舟:小船。“舴艋”亦作“蚱蜢”。

【译文】 风停尘香花谢尽,天晚懒梳头。人非昨日人,风景还依旧,万事全休!这般心绪,未等开口泪先流。听说双溪春光好,也想驾船游。只怕双溪的蚱蜢小舟,载不动许许多多愁! (平慧善译)

【集评】 明·董其昌:“物是人非,睹物宁不伤感。”(《便读草堂诗余》卷三)

明·吴从先: “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言之於邑,不觉泪下。”(《草堂诗余隽》卷二)

明·沈际飞:“与‘载取愁归去’相反,与‘遮不断愁来路’、‘流不到楚江东’相似,分帜词坛,孰辨雄雌。”(《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清·王士祯:“‘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正可互观。”(《花草蒙拾》)

清·吴衡照:“易安《武陵春》,其作於祭湖州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叶文庄乃谓:‘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不察之论也。”(《莲子居词话》卷二)

清·陈廷焯:“易安《武陵春》后半阕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凄婉又径直。观此,益信无再适张汝舟事。即风人:‘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意也。投綦公一启,后人伪撰,以诬易安耳。”(《白雨斋词话》卷二)

近代·梁启超:“按此盖感愤时事之作。”(《艺衡馆词选》乙卷引)

【总案】 这首词作於绍兴五年(1135)。历代词评家往往把此词与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事联系起来,明叶盛甚至有“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妇。其语言文字,所谓不详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之论(见《水东日记》卷二十一)。李清照再嫁与否的是是非非,其实与本词关系不大。梁启超认定此词为“感愤时事之作”,似超脱再嫁事,确为的论。本词作于词人晚年,词人其时避乱金华,流落异地,满目凄凉,无限悲愁,都从中出。词以晚春景致落笔,实寓以自己的身世厄运,尘香花尽,也正是词人自己的写照。全词以抒写主观感受为主,故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末句更发奇想,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写得准确而传神。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李清照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53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故以“事事休”概括。

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 “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