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俗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注释】 ①金猊:狮形的铜熏炉。猊,狻猊,狮子。宋徐伸《转调二郎神》词:“薰彻金猊烬冷。” ②日上帘钩:杜甫《落日》诗:“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李清照反用之,用于日上。③病酒:因酒而病。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李商隐《寄罗劭兴》诗:“人间微病酒。”南唐冯延己《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悲秋:为秋而悲。《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④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原为送别诗,故后人以《阳关》为送别之曲。⑤武陵:典出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但在本词中,“桃花源”的故事又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混合掺杂在一起了。《幽明录·刘晨阮肇》:“汉明帝永平五年,郯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逆流二三里,得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因邀回家。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词用此典以刘、阮之离天台(武陵)比拟赵明诚之离家。

【译文】 铜制的狮形熏炉冷了,锦缎被子翻动着红浪,起来的人怔怔坐着,未去梳头。华贵的镜奁都没有打开,一任它闲掩着摆在那里太阳出来了也不知道,一任它悄悄地爬上了帘钩。心爱的人儿就要走了,千万种心事要说又怕张口;怕的是引起更多的别恨与离愁。一年来又瘦了许多,不是因喝多了酒而致病,也不是因秋天快要到了而兴悲,而是因为离别的情怀早已泛上心头。

明天就要走了,这回的离别,唱上千万遍《阳关三叠》,也难以挽留。想到武陵人走了之后,春天就快结束,厚厚的云雾整日锁住我的妆楼。远去的人啊,你应时时记取我们这楼前的绿水,应时时想到我在整日整日地凝望,凝望着你归影可能出现的远方,一天一天地计算着你的归程,计算着我又添了几段新的离愁。

【集评】 明·杨慎:“‘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馀》卷四) (按:“怕伤郎,又还休道”乃孙夫人《风中柳》词。见《类编草堂诗馀》卷二。)

明·茅暎:“出自然,无一字不佳。”(《词的》卷四)

明·沈际飞:“顺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千万遍’,痛甚。转转折折,忤合万状。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并变成离亭别墅,至文也。”(《草堂诗馀正集》卷三)

明·李廷机、赵世杰:“宛转见离情别意,思致巧成。”(《草堂诗余评林》卷三、《古今女史》卷十二)

明·陆云龙:“满楮情至语,岂是口头禅。”(《词菁》卷二)

明·卓人月、徐士俊:“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才一斛,愁千斛。虽六斛明珠,何以易之。”(《古今词统》卷十二)

明·吴从先:“非病酒,不悲愁,都为苦别瘦。”“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写出一种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草堂诗馀隽》卷二)

明·竹溪主人:“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风韵情词》卷五)

清·张祖望:“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古词中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没要紧语也。此类甚多,略拈出一二。”(王又华:《古今词论》引)

清·陈廷焯:“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馀韵尤胜。”(《云韶集》卷十)

现代·唐圭璋:“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唐宋词简释》)。

现代·沈祖棻:“全篇从别前设想到别后,充满了‘离怀别苦’,而出之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感情”(《宋词赏析》)。

【总案】 这首词作于宣和年间赵明诚起用为莱州太守的时候。李清照与赵明诚于靖国建中元年(1101)结婚之后,一直很少离开过。且除了赵明诚曾做过几年小官之外,“屏居乡里者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夫妇二人诗酒唱和,感情甚笃,以研究、收藏金石为乐。一旦离别,自是难舍难分。但官家差遣,又不能不去。这种矛盾复杂的感情反映在词中,就形成了“欲说还休”的深婉曲折。这种“欲说还休”并不是故意的忸怩作态,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它以清照惯有的明白率真的语言说出,给人以特别的艺术美感。唯其真,才显其美。这是那些模拟女人心态的男作家的作品不可比拟的。


古代诗歌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2。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3。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4,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5,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注释】

1.金猊:狮形的铜熏炉,猊,狻猊,狮子。宋·徐伸《转调二郎神》词:“薰彻金猊烬冷。”

2.日上帘钩:杜甫《落日》诗:“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李清照反用之,用于日上。

3.病酒:因酒而病。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李商隐《寄罗劭兴》诗:“人间微病酒。”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悲秋:为秋而悲。《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原为送别诗,故后人以《阳关》为送别之曲。

5.武陵:典出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但在本词中,“桃花源”的故事又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混合掺杂在一起了。《幽明录·刘晨阮肇》:“汉明帝永平五年,郯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逆流二三里,得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因邀回家。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词用此典以刘、阮之离天台(武陵)比拟赵明诚之离家。

今译



金狮炉的香火渐冷,

锦锻被涌起红浪,

起床后,怔怔的尚未梳头。

华贵的镜奁瞅都未瞅,

一任闲宅锁深幽,

也不管,一轮朝日

悄然爬上了帘钩。

唉!有多少事,

欲说还休,

生怕引来

暗恨闲愁。

今年又添新瘦,

不是因为饮酒,

也不是因为悲秋。



明天,你就要走,

这回的离别,我就

唱上千万遍《阳关三叠》

也难以将你挽留!

想到与你这武陵人别后,

正是晚春的时候,

重重的云雾

锁着我的妆楼。

请你记住门前的

绿水悠悠,

那是我

终日凝眸。

终日凝眸,

从今后,不知要添

多少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她丈夫赵明诚分别时写的。全篇从别前设想到别后,充满了“离怀别苦”,而出之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感情。

上片一起两个对句是写她起来以后的情景。说了五件事:炉冷却;被掀开;头不梳;奁未拂;日已高——都是写人之“慵”。

“生怕”两句,进而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要想说给爱人,但是怕引起彼此离别的痛苦,话到口边,又忍住了。这种自我克制,是包含有许多曲折、许多苦恼在内的。一面用“非干”、“不是”来作反衬,另一面仍然不说出真实的原因,就使上面的“欲说还休”一句含意更为丰满。这种吞吐往复,使文势既有波澜,感情也更深挚。

换头用叠字起,以加重语气。休,即罢休,如口语“算了”。《阳关三叠》是伤离之曲,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谱成。纵使歌唱千万遍《阳关》,也无法挽回行者,那也就只好算了。武陵系指刘、阮入天台事。这里以刘、阮之离天台(武陵)比拟赵明诚之离家。“秦楼”即凤台,是仙人萧史与秦穆公的女儿弄玉飞升以前所住的地方(见《列仙传》),这里用以指词人自己的住所,不但暗示他们的婚姻美满,有如仙侣,而且还暗含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中“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意。所以“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八字,简单说来,就是人去楼空。

终日相伴的人走远了,自己则被隔绝在这座愁烟恨雾的妆楼里,有谁知道我终日在凝视着远方呢?恐怕只有楼前的流水了。


唐宋词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树色平远图 【宋】郭熙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注释 ①金猊:狻猊(suānní)形的铜香炉。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②被翻红浪:锦被乱摊于床上,如起伏之波浪。③慵:懒。④宝奁:装饰华丽的梳妆匣。⑤新来:宋时口语,近来。⑥阳关:古送别曲。源自唐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歌之,也称阳关三叠。⑦也则:宋时口语,犹也是。⑧武陵人:本指刘晨、阮肇天台逢仙女的故事,此处借指赵明诚。⑨秦楼:即凤台、凤凰台。出自《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居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鉴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送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永恒的主题,此篇亦复如是,这首词大致作于大观三年(1109)九月,是赵明诚远游之前李清照题赠的词章。全词语言清倩,格调幽婉,作者以真挚之词发深沉之思,虽伤感,却透露出了二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深情爱恋。

上片侧重写离别前的惆怅与落寞,笔调萧瑟。“香冷金猊”,表明已是天亮时分,“被翻红浪”,即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的情态。金炉香冷,是词人特定心情下的独特感受;锦被乱陈,自然是无心折叠之故,她甚至连梳妆都失去了兴趣,一句“起来慵自梳头”便将词人的怅然无绪透露出来。“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又是一幅寥落的画面,太阳已爬上帘钩,本已是“弄妆梳洗迟”(唐温庭筠《菩萨蛮》),可她还是无心打扮,慵懒程度可见一斑。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层层渲染,将这种慵懒淋漓展现:金炉香消烟灭,无心再续;床上锦被乱翻,无心折叠;髻鬟蓬松,无心梳妆;宝镜染尘,无心擦拭;日上帘钩,犹未觉光阴……“慵”而“任”之,其慵态完全展现。为何如此这般呢?“生怕离怀别苦”便揭示了答案,原来已到了分别的时刻,她的内心满是伤感,怎还会顾及容颜? 丈夫未走之前她就已如此惆怅,丈夫走后想必词人一定像《诗经《卫风《伯兮》中描写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模样吧。其实细想来,也只有真心相爱、对爱执著的人才会产生此种离恨,二人的浓情厚意已溢满词间。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无题》),都是极言分别的伤感和不舍。送行之时,人都是心情黯淡,索然无绪,作者没有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也没有用“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而是说了“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句虽短,却包含无限情意,词人的全部真情都流淌在其中。她此时有万语千言,本想对丈夫倾吐心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她知道自己倾诉的无非是相思依恋,告诉丈夫只会给他平添烦扰,她只好把痛苦埋藏心底,一个人承担,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作者此时虽默默无语,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南唐冯延巳因“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鹊踏枝》),杜甫也曾“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而作者的“新来瘦”却是“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究竟是什么?词人没说,但是我们已知晓答案。作者不正面说出离别情愁,而是采用了婉曲之笔,既符合她的婉约风格,又使感情显得绵绵不尽、情味悠长。

想留不能留,只能任凭他远走,分别已成定局,作者忽然变得果敢干脆,“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匆匆几句,结束了前面的愁肠百结,而转入清晰的现实中。“千万遍阳关”虽是夸张之语,但是蕴涵叮咛嘱咐,深深传达出了她对丈夫的惜别情深。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词人想象的二人别后的情景,作者巧妙用典,将情思点染得风致蕴藉,含蓄深沉。武陵人,用的是刘晨、阮肇的典故,故事记载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幽明录》里,具体内容是:东汉永平年间,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路,后遇二女,美姿容,相邀还家,殷勤招待,并结为伉俪,后刘阮回乡,发现已时隔多年。秦楼,用的是萧史和弄玉的故事。这两个典故用得非常恰当,李清照和赵明诚既像刘、阮与仙女那样感情笃厚,又像弄玉、萧史那般琴瑟和睦、志趣相投。而丈夫去后,自己深锁高楼,将会是怎样的孤寂与烦忧?

幸好还有“楼前流水”的陪伴,使她不会过于孤单,但是流水中映出的竟是她日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久久凝望的神情,这就给全词又平添了一种伤感。流水本无情,怎会记住她的“终日凝眸”,这恰是作者痴人痴语的流露。作者不直接写自己的倚阑相思,而是借助流水,显得婉转可感,新巧别致,带给人无限回味。词至此,主题似乎已表达完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结尾三句又使情思延伸开来,余味无尽。其实自从得知赵明诚即将南游的讯息,她已经产生了一段“新愁”;赵明诚走后,洞房独守,冷清寥落,此又是“新愁”;从今而后,山高路远,相见不易,忧愁将绵绵无际,正如欧阳修词中所言“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

这首词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抒情真挚,“出自然,无一字不佳”(明茅暎《词的》)。作者以手写己心,“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间全是真情实感,还善于运用典故,且化用无痕,重铸天然。李清照的确是抒情写意的大家,同是表达离愁别恨,她也能做到别开生面、深移人情。(张雅莉)

集评 清《陈廷焯:“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云韶集》卷一〇)

唐圭璋:“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唐宋词简释》)

链接《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这一词牌的得名源于先秦时期萧史和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此调又简称为《忆吹箫》。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十一句五平韵。

《金石录》见证赵明诚与妻子李清照共同赏爱金石的佳话。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自幼喜爱收蓄古书字画以及金石文字。结婚后,与妻子李清照同好金石图籍,夫妻二人倾一生之力,悉心搜集,摹拓传写商周的彝铭、汉唐石刻拓本,数量多达两千多件,遂仿欧阳修《集古录》的体例,于徽宗宣和末年,编成《金石录》三十卷。前十卷著录各种青铜器铭文和碑刻拓本的目录,著录的数量多达一千九百多种,后二十卷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对部分古器物和碑刻铭文所作的考辨,共计题跋五百零二篇。这些题跋无论是学术深度还是视野的广度,都超越了此前所有的金石著作,因而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

宋代金石学的名著《考古图》。宋代学者吕大临,字与叔,原籍河南汲郡(今河南汲县),后移居京兆蓝田 (今陕西蓝田)。他是北宋元祐年间的著名经学家,出于研究古礼的需要,他撰著《考古图》一书,“以追三代之遗风”,“掇习三代遗文旧制以行于世”。《考古图》一书,著录了当时宫廷及一些私家的古代铜器、玉器藏品,是书按照古物的器形进行分类编排,对所著录的每一件器物均摹绘图形、铭文,记录了原器的尺寸、重量及容量,并进行了一定的考证,对藏处及有出土地点也加以说明。吕氏所著《考古图》是宋代金石学的一部名著,为古代青铜器、玉器的著录体例、分类与考证开创了先例。


唐宋词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2。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3。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4,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5,烟锁秦楼。惟有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释】

1.金猊:狮形的铜熏炉,猊,狻猊,狮子。宋·徐伸《转调二郎神》词:“薰彻金猊烬冷。”

2.日上帘钩:杜甫《落日》诗:“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李清照反用之,用于日上。

3.病酒:因酒而病。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李商隐《寄罗劭兴》诗:“人间微病酒。”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悲秋:为秋而悲。《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原为送别诗,故后人以《阳关》为送别之曲。

5.武陵:典出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但在本词中,“桃花源”的故事又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混合掺杂在一起了。《幽明录·刘晨阮肇》:“汉明帝永平五年,郯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逆流二三里,得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因邀回家。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词用此典以刘、阮之离天台(武陵)比拟赵明诚之离家。



【译】

金狮炉的香火渐冷,

锦缎被涌起红浪,

起床后,怔怔的尚未梳头。

华贵的镜奁瞅都未瞅,

一任尘土锁深幽,

也不管,一轮朝日

悄然爬上了帘钩。

唉!有多少事,

欲说还休,

生怕引来

离怀别愁。

近来又添新瘦,

不是因为饮酒,

也不是因为悲秋。



明天,你就要走,

这回的离别,我就

唱上千万遍《阳关三叠》

也难以将你挽留!

想到与你这武陵人别后,

正是晚春的时候,

重重的云雾

锁着我的妆楼。

请你记住门前的

绿水悠悠,

那是我

终日凝眸。

终日凝眸,

从今后,不知要添

多少新愁!



【评】

此词作于宣和年间赵明诚起用为莱州太守之时。李赵夫妇二人诗酒唱和,赏玩金石,其乐何如?一旦别离,会有多少种滋味,对于一个对爱情、青春、生命敏感的女性?又会有多少清句妙词,对于一个能将这些感受给予艺术表达的词人?

上片从离别后的眼前状况、心态写起。“金猊”,是狮形的铜薰炉,“狻猊”(suan ni)是狮子的别名。炉中焚香,香气从兽中喷出,用以薰衣被。“香冷”“被翻”,一夜未睡稳,再勉强睡亦无味:“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起来后,依然懒懒慵慵,“慵自梳头”,与“任宝奁尘满(一作闲掩),“日上帘钩”皆勾勒百无聊赖之态。“生怕”以下,为之解释:“生”为副词,“最”之意。“生怕离怀别苦”,所以“多少事,欲说还休”,实则“休即未能休”,“离怀别苦”早已侵袭心头,又何以见得?词人答曰:“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缘何以瘦,词人未答,却早已答明。上片环环相扣,节节相生,委婉曲折,令人心醉。

下片起首,追述别离时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她的心头,已回忆了一次又一次,挽留丈夫的呼声,早已呼唤了千次万次:“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这回去也”极其沉痛,原以为不可能事,或幻觉也许不会真的发生之事,就真的要发生了。王维的送别曲阳关三叠莫说三叠,便是唱千遍万遍,也难以留住心上人了。“念”字提领下文,回至目前之心境。“武陵人”兼用陶潜与刘晨阮肇与仙女故事,喻指明诚,“武陵人远,烟锁秦楼”,“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和箫史成婚,所居之凤台即秦楼。此时凤去楼空,只有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了。我思我念,思念刻骨,又有谁人思我念我,“唯有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有楼前绿水,与我心灵相感,念我终日凝眸,在其绿波上,又抹上一笔新愁吧!别离之际之离愁,离别之后之思愁,今日赋词当又重叠一愁吧!

明人·吴从先评:“非病酒,不悲愁,都为苦别瘦;”“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草堂诗余隽》卷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