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杀流贬人案
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十月,太子良娣父杜有邻、杜有邻女婿柳勣获罪被诛,权相李林甫欲借机除掉历年被他陷害而流贬的人,乃于天宝六载初奏请分派御史至黔中赐皇甫惟明死,至岭南赐韦坚兄弟自尽,玄宗从之。于是派御史至黔中杀皇甫惟明,又命监察御史罗希奭到青、淄二州处置与杜、柳一案有关的李邕、裴敦复后,便赴岭南处死韦坚兄弟。罗希奭离淄、青南下,所过之处见迁贬者即杀之,州县一片恐慌,遭贬者人人自危。罗希奭排马牒(御史出行,所过州县供给驿马。故人未至先有排马牒到)至宜春,被贬之官袁州刺史李适之忧惧,服毒自杀。至江华,贬人王琚(原相州刺史,因受杜有邻、柳勣案牵连,不久前被贬于此)服毒未死,闻听御史已至,复自缢而亡。罗希奭又绕道过安州安陆县,欲恐吓前户部尚书裴宽自杀;及其至,裴宽叩头祈生,罗希奭不停宿而过,裴宽乃得免。最后罗希奭至岭南,杀韦坚兄弟。本案类似于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发六道使往诸道诛流人案。其共同处在于,都是奸臣当道,酷吏得志,有法不依,滥刑枉杀。不同处则是,武则天是以刑杀来巩固其大周政权、女主地位,而唐玄宗是先明后暗,晚年耽于享乐,疏于政事,信用奸相李林甫,以至朝政败坏,冤狱迭起,几至刑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