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来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来亨?—166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南明抗清将领。李锦义子。陕西米脂人。李自成死后,随李锦南入湖南,联明抗清。永历四年(1650年),李锦病死,他随高一功经贵州往四川时,遭孙可望截击,一功被杀,他奋战突围,走入四川、湖广交界处,耕田自给,有众数十万,与刘体纯等号川东(一作夔东)十三家。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吴三桂入云南,他图谋牵制清军,与刘体纯、袁宗第等由水道袭重庆,未达目的。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清军多次进攻川东起义军,他率军节节抵抗。刘体纯、郝摇旗先后战死,他拥众据守茅麓山九莲坪(在今湖北兴山西北),清军围而不能攻,直至次年秋,清兵乘雾进袭,攻入起义军营中,他全家自焚。 李来亨?—1664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过义子。李自成死后,余部分由郝摇旗及李过统领。从李过联明抗清。顺治七年(1650年)李过病逝,为摆脱南明的控制,从高一功由黔入蜀。八年,高一功在转移途中被孙可望截杀。他力战得脱,率军居鄂蜀间。他联合当地农民军各部,组成夔东十三家(即川东十三家),坚持抗清斗争。顺治十六年清军兵进云南,为牵制清军南下,支援李定国,他与夔东十三家进攻重庆。康熙元年(1662年),清集中三十万兵力分三路围剿夔东十三家。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先后战死。孤军在房县七里坪大败明军。三年(1664年)被围困于兴山县茅麓山,矢尽粮绝,全家自焚,壮烈牺牲。 李来亨?—1664明末大顺农民军将领。陕西米脂人。李自成起义军将领李锦之子,顺治二年(1645)随李锦、高一功等进入湖南、广西、联合明堵胤锡等共同抗清。顺治八年率余部入川东,与郝摇旗、刘体纯及当地农民军会合,坚持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率军屯耕于山区,自给衣食,加强训练,继续保持与南明抗清力量联系,以灵活战略多次击败清廷进剿。康熙三年(1664),被围困于茅麓山,拒绝诱降,后因粮尽援绝,乃举家自焚,壮烈牺牲。 李来亨?~1664清初抗清农民军将领。陕西省米脂人。清兵南下,随李过等大顺军主将联明抗清,转战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后被推为主帅,入川鄂边境与郝摇旗等组成夔东十三家军。以湖北兴山的茅麓山为基地,发动全军将士屯耕山田,减轻农民负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三家军在李来亨等带领下,两次围攻重庆,牵制清军对李定国的进攻。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大举围攻十三家军。李来亨等指挥将士屡败清军。此时,各地抗清武装先后失败,郝摇旗等又先后战死。李来亨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利用叛徒引路,偷袭李来亨。李来亨兵败,全家自焚而死。夔东十三家军覆没。 李来亨?—1664明末农民军将领。李过义子。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随过联明抗清。过死,随高一功等由黔走蜀。一功等在途中被孙可望截杀,他力战得脱,率部居四川、湖北间,耕田自给,与刘体纯等号为夔东十三家。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军入云南,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攻重庆,牵制南下的清军,全蜀大震。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军集中兵力,分路进攻。他奋战数年,最后据守茅麓山九莲坪(在今湖北兴山西北),力竭矢尽,全家自焚而死。 李来亨?—1664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将领。陕西米脂人,李自成起义军将领李过之义子。永昌二年(1645),随李过、高一功入湖南、广西联明抗清。过死、一功牺牲后,永历五年(1651)他率余部入川东,与郝摇旗、刘体纯及当地农民军会合,坚持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永历十二、三年间,清军深入云南,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两次进攻重庆,牵制了清军南下,支持了大西军李定国的斗争。唐熙元年(1662),清军集中兵力围剿夔东十三家,郝摇旗、刘体纯先后牺牲。三年,被困于茅麓山九莲坪(湖北兴山西北),粮尽援绝,壮烈牺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