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普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普曼1889—1974Walter Lippman美国新闻记者、政论家。生于纽约市的犹太资产阶级家庭。191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早年主张妇女有选举权,批评童工劳动和对工人的剥削。曾任哈佛社会党人俱乐部主席。1911年任《全民杂志》主编。1912年任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长的秘书。1913年出版《政治序论》。1914年任《新共和》杂志副总编辑,支持威尔逊竞选总统,以自由主义者知名。1917年任陆军部长倍克的秘书。后在驻法陆军情报处任上尉。1921年参加《纽约世界报》工作。1931年起为纽约《先驱论坛报》的特约评论员,主编《今天和明天》政治评论专栏。并通过报业辛迪加在国内外二、三百家报纸上同时转载其专栏文章。1953年和1962年两次获普利策新闻奖。1967年退休。主要著作还有《舆论》、《道德序论》、《良好社会》、《冷战》、《西方的统一与共同市场》等。“冷战”一词即因《冷战》一书的发表而被广泛使用。 李普曼1889—1974Walter Lippmann美国著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1909年哈佛大学毕业。1919年参加凡尔赛和约谈判。先后担任《世界报》主编,《纽约先驱论坛报》专栏作家。两度获得普利策奖。著有《政治序论》 (1913)、 《趋势与主宰》 (1914)、《自由与新闻》(1920)、 《对于良好社会的探讨》(1937)、《舆论》(1922)等书。起初,他是所谓温和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但很快转向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并公开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李普曼认为,一般群众不配参加政治和法律活动,不能合理地判断公共事务,这是由于社会的各种宣传工具要求迅速和简略,群众听到的东西只是一些标语口号,而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李普曼1889年9月23日生,卒于1974年12月14日。19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1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美国著名报刊专栏作家、政论家。 李普曼 李普曼1899~1986LipumanF.A.Lipmann出生于东普鲁士,自幼在德国受教育,1922年在医学院毕业。后转入生化研究,获博士学位。1932~193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工作时,始终围绕着糖酵解的关键产物—丙酮酸的氧化进行研究。曾证明丙酮酸的氧化和脱羧必须有维生素B1参加。1939年定居美国。1941年在一篇《磷酸键能在代谢中的产生和利用》的综述文章中,建议用“~”代表这种携带可供能的键。这种表示方法沿用了许多年。1941~1957年,李普曼在麻省总医院工作,在这里他发现了辅酶A。他经过长时间反复研究后发现:在同ATP偶联的乙酰基传递系统中存在着一种热稳定因子。李普曼预感到有希望发现一种新的辅酶,而且它可能含有B族维生素。他制备了含有这种热稳定因子的纯制剂送给熟悉B族维生素的实验室去分析,并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已知的B族维生素。李普曼又推测新辅酶很可能含有不久前发现的泛酸。在泛酸发现者的帮助下,果然分析出新辅酶分子中有大量泛酸。李普曼于1945年把新辅酶命名为辅酶A(CoA),意思是乙酰化反应的辅酶。从此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随后围绕辅酶A他又作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辅酶A的性质;证明辅酶A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证明ATP是生化能量的普遍载体,对阐明各种分解代谢和生物合成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这一系列成就,他同克雷布斯分享了1953年诺贝尔生理奖。1957年李普曼转到洛克菲勒大学工作。此后他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肽链的延长上作出了许多贡献。1966年约翰逊总统授于他美国国家科学奖。此乃该国对科学成就的最高奖励。 ☚ 奥巴林 杜布赞斯基 ☛ 李普曼1840—1912Otto Liebmann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的早期代表。继承了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最早提出了“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企图通过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来推翻所有的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康德及其后继者》等。 李普曼1845—1921Cabriel Lippmann法国物理学家。发明用干涉效应使照相底片重现彩色的方法。在光学、热力学、电学等方面有一定成就。 李普曼1889—1974Walter Lippman美国的专栏作家,有“华尔街智囊”之称。1910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1931—1967年担任《纽约先驱论坛报》专栏“今日与明日”的特约撰稿人。以分析独到、见解深刻闻名,对美国政界及社会有较大影响。著有《政治学引论》、《舆论学》、《美国外交政策》、《冷战》、《共产主义世界和我们》等20多种书。 李普曼 李普曼李普曼(Lipmann,F. A. 1899~),美国生物化学家。因发现辅酶A及其代谢,1953年与克雷布斯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 蒂勒 伯内特 ☛ 李普曼 李普曼1889—1974美国现代政论家、著名记者、舆论学的创始人。1889年9月23日出生在纽约德国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是个经营服装和地产的富翁。童年时随父母去欧洲旅游,增长了不少见识。7岁入学,由于聪明好学,接受能力强,从小学到中学,在班上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中学时代就为校刊写稿。1906年,17岁的李普曼中学毕业,学业优异,免试升入哈佛大学学哲学。李普曼只用三年时间就修完了四年的课程,提前一年获得学士学位。大学二年级时,在校刊《倡导》上发表了一篇抨击巴雷特·温德尔写的《特权阶层》一书的评论,受到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赏识。1908年复活节前一个星期,一场大火席卷了哈佛附近的切尔西城的贫民窟,李普曼在救灾过程中,目睹了贫民的疾苦,激发了参与社会改革的愿望。他回到哈佛,在思索中又读了不少费边主义的作品,不久便和一些同学发起成立“社会主义俱乐部”,并担任这个俱乐部的主席。 ☚ 考茨基·卡尔 西德意志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