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文学1826—1874

清末彝族人民起义领袖。又名正学,云南赵州(今弥渡)瓦卢村人。出身贫农家庭,自幼做奴仆。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与王泰阶等彝、汉、哈尼等族民众五千人在赵州天生营誓师起义,李文学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他们以“铲除满清赃官,杀尽汉家庄主”相号召。接着在密滴村设帅府,建立政权,发布檄文,号召“彝、汉庶民,共襄义举”。1856年至1868年,控制哀牢山区的大部分州县,设立八个都督府分别管辖。实行进步的政治、经济政策,深得各族人民拥戴。1870年,清军大举来攻。由于叛徒出卖,起义军连连失利。1872年,李文学率军北上滇西,不幸被俘,1874年4月在牛街壮烈牺牲。

李文学

李文学的经济思想与起义军政策实施情况初探 马振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2期

李文学1826—1874

清朝云南彝族人民起义首领。又名正学,云南赵州(今弥渡)瓦卢村人。出身贫苦,其母被地主逼粮自尽。咸丰六年(1856年)于瓦卢村率彝族人起义。咸丰六年(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率哀牢山区彝、汉、哈尼族等农民起义。被推为“夷家兵马大元帅”,建立政权。提出“驱逐满贼、铲尽脏官,杀绝庄主”的口号,实施盐、铁由帅府公营,彝、汉同利等政治、经济政策、深受各族人民拥护。同治十一年(1872年)率军三千驰授大理回族起义军,兵败被俘牺牲。

李文学1826—1874

清末云南哀牢山区各族农民起义首领。云南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人,彝族,又名正学。雇农出身。咸同年间,因不堪清政府的压迫政策,参加云南回民起义杜文秀部,率彝族等起义战士转战于哀牢山区。1858年与哈尼族田以正起义军联合,逐步统一了哀牢山一带农民力量。主张彝汉各族联合共同反对地主豪绅。同治十一年(1872)北上支援大理回民抗清,因叛徒出卖在蒙化城(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县境)被捕。1874年英勇就义。死后,哀牢山区彝族人民树立石碑,修建庙宇以纪念。

李文学1826—1874

清咸同年间彝族农民反清起义首领。云南赵州 (今弥渡县) 瓦卢村人。彝族。又名正学。原姓字(自),为蒙化直隶厅南涧(今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李自摩村人。祖辈世代务农。咸同年间,因清廷腐败和地主压榨,参加*云南回民起义杜文秀部,受“大司藩”职。曾率彝族等起义战士转战于哀牢山区。同治十一年(1872)在蒙化城(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县城)为清军所俘。十三年英勇就义于今南涧乌龟山。死后,哀牢山区彝族人民竖立石碑、修建庙宇以示纪念。

李文学

李文学1826-1874Li Wenxue

清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彝民起义军首领。又名正学。云南弥渡县人。出身彝族佃农家庭,家境极度贫困,难以糊口,十一二岁时因欠“庄主”租谷,被迫卖身为奴。1855年(咸丰五年),云南大旱,“庄主”和官吏乘机勒索,催租催债,农民没有活路。李文学更加不幸,其父被猛兽咬伤而死,其母自杀未遂。在走投无路情况下,于5月,在哀牢山区天生营毅然率领农民起义,被推为首领,号称“彝家兵马大元帅”。随即带领乡亲向封建地主阶级展开斗争,惩办一些罪大恶极的“庄主”,没收其粮食和金银财宝。附近的汉、哈尼、白、傣、苗、回、傈僳等族农民纷纷起兵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发展过万人。当1856年10月滇西杜文秀回民起义军被清军包围时,亲自率军前往援救。自此以后两支起义军结成联盟,多次互相支援,共同打击封建统治者。哀牢山农民起义军,先后控制十数州县,在3万平方公里面积、约5万人口的地区,建立了农民政权,并在弥渡县蜜滴村建立“彝家兵马大元帅府”。任命田以正(哈尼族)为副元帅,其他各族起义军首领为正副参军、正副上将军。下设八个都督府,分管各地行政和军事。规定严格军纪,制定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措施,废除雇佣兵制度,常备军都要从事生产劳动。没收近郊“庄主”田亩为军耕;庶民原种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免租薄赋,深得贫苦农民拥护。1870年(同治九年)后,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调集重兵镇压农民起义。因寡不敌众,加之自身的局限性,起义军处于不利地位,控制区日益缩小。1872年秋,率军北上援助杜文秀的回民起义军时,不幸战败被俘。1874年4月,壮烈牺牲于南涧县牛街。副参军李学东突围,领导余部继续战斗在哀牢山区。

☚ 杜文秀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李文学1826~1874

清朝云南彝族人民起义首领。又名正学,云南赵州(今弥渡)瓦卢村人。咸丰六年(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率哀牢山区彝、汉、哈尼族等农民起义。被推为“夷家兵马大元帅”,建立政权。同治十一年(1872年)率军3000人驰援大理回族起义军,兵败被俘牺牲。

李文学

李文学1919~1990li wenxue

彬县车家庄乡街子村人。1935年10月在陕北参加地方部队,开始革命活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5年,先后在延安边区保安司令部和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工作,历任警卫班长、排长、石油推销处主任、延安利华行经理、绥远丰镇集成公司经理等职。1946年,任东北贸易部驻满洲里办事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东北贸易部满洲里口岸管理局局长、东北区进口公司经理、新中国机械进口公司副总经理、对外贸易部机关党委书记兼人事局副局长、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1978年,出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6月5日病逝于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 李云峰   李文卿 ☛
李文学

李文学1826—1874

19世纪50至70年代云南彝民起义领袖。又名正学,彝族人。云南弥渡瓦卢村人,雇农出身。咸丰六年 (1856年) 在云南哀牢山弥渡县率汉彝各族5000农民誓师起义,设立“彝家兵马大元帅府”。义军一度发展到万余人,控制了蒙化、弥渡、楚雄等10余州县。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文学兵败被俘,1874年殉难。彝民起义事迹多存于夏正寅著 《哀牢夷雄列传》一书。亦有认为该书系伪作,不可信者。起义前,哀牢山地区的上地多为汉族地主所有,李文学提出“夷汉庶民,共襄义举”,“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号召彝汉人民打击地主阶级。在他的领导下,起义军实行耕战结合的战略,把18至40岁的男女组织起来,“练以战阵,战则集之,不战则耕”。土地政策是“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帅府督府近郊之庄主田亩,悉收为军耕”,实行减轻赋税政策,规定“课赋二成,荒不纳”,鼓励农民进行牧业和猎业。元帅府还实行铁矿、铁器制作、盐井官营制度,并经营同区外进行的重要物资交易。

☚ 洪仁玕   汪士铎 ☛

李文学1826—1874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正学。彝族。云南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人。原籍蒙化直隶厅南涧(今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李自摩村人,本姓“字”,因入赘李家而改姓。少时作奴仆。咸丰六年(1856),帅5千余农民起义,反抗清政府统治及欺压,自称“夷家兵马大元帅”。后与云南回民反清起义领袖杜文秀联合,并受任“大司藩”职。十几年间,率彝、汉、傣、回等族组成的农民义军转战于哀牢山区。同治十一年(1872),于蒙化城(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战败,因叛徒出卖被俘。十三年(1874)春,于牛街就义。彝人为之建庙立碑,志其功。

李文学1826—1874

清末云南彝族人民起义领袖。又名李正学。原姓自,后改姓李。乳名自闰宝。云南弥度县人。幼年为人僮仆。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夏,他与王泰阶、李学东等在哀牢山率五千余人,于瓦卢村誓师起义。旋即率军北上,往救杜文秀起义军,以三千兵力大败清兵二万余人,取得红崖大捷,建立帅府及各都督府,颁布土地法,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次年夏,起义军分兵四路出击清军,他亲率阿里白等进攻公郎,又以五百兵力击败二千清军。咸丰十一年冬,清廷派参将李杞材率三千人偷袭哀牢山腹地,又为他伏兵所歼。后起义军屡获大胜,据有南涧、南华、楚雄等十余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秋,通关哨失守,王泰阶战死。十一年春,他率右将军李学明、侍卫将军李明学等三千余人,驰援大理,遭清军重兵袭击,李学明战死,他退守山洞,为李明学缚献清军。十三年春,在南涧县牛街乌龟山英勇就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