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敷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敷仁1899—1958陕西咸阳人 李敷仁
李敷仁
李敷仁1899——1958陝西咸陽人,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 生。早年半工半讀。1931年經楊虎城資助赴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長期在中學執教。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11月,與人在西安創辦通俗報紙《老百姓報》,宣傳團結抗戰。1941年4月 《老百姓報》被迫停刊,改任《國民日報》、《農村週刊》主編。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負責民盟西北總支青年部工作,並主編《民衆導報》。曾聯絡《秦風·工商報》等報刊,支持民主運動。1946年5月,被逮捕,綁赴咸陽近郊處决,因未擊中要害,幸免於難,輾轉逃至陝甘寧解放區,任延安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民盟中央委員,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安市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8年2月19日病逝於西安。年59歲。著有《關中民歌集錦》、《抗戰歌謠》等。 李敷仁 李敷仁1899~1958li furen小名蒲咸,学名文会,字敷仁。曾用老百姓、咸贞、劳百里、劳右星、护人、富韧、村长等笔名。咸阳县北杜镇(今属秦都区)人。1919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毕业后在陕军何经纬部教导队当文化教员。1927年任咸阳县立高级小学校长,同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后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助理干事、科长、党部机关报《中山日报》编辑。曾在《中山日报》发表社论《反对芳泽来华》及《帝国主义进了潼关》,又在《觉悟青年》发表《地皮将透的咸阳》,揭露军阀、土豪、贪官污吏罪行。1930年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中国学生成立抗日团体革命学生会,担任监察委员,负责西北宣传工作。1932年始先后在凤翔二中、汉中五中、西安女师、固市中学、兴国中学等校任教13年。1937年10月,在西安师范经何寓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12日创办《老百姓》报,被群众称为“咱们的老百姓”,1940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44年春创办《农村周报》,仅出6期又被查封。1945年5月受聘主编《民众导报》。同年秋经杨明轩、杜斌丞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西北总支部青年部主任。1946年5月1日遭国民党特务绑架到咸阳原上(今周陵镇陈老虎寨附近)枪杀,幸因子弹未致命,被当地群众救回家中。7月经党组织护送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千余人集会欢迎,林伯渠、徐特立、陆定一、习仲勋等出席欢迎大会。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同年9月出任延安大学校长。1949年6月,延大改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入泾阳县永乐镇,他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并兼任西安军管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主任委员。1951年任中苏友好协会赴苏参观团团长,回国后出版了《苏联集体农庄》一书。1954年任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1955年出任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陕西省对外文化协会会长、陕西省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全国对外文化协会理事、全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1958年2月19日病逝于西安,终年59岁。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遗著有《中华民族革命歌》《关中歌谣集锦》《抗战歌谣》《中国谚语》《浅谈报刊通俗化》等。 ☚ 李翥仪 来小鹏 ☛ 李敷仁 李敷仁1899—1958著名报刊活动家,陕西咸阳人。1931年由杨虎城将军资送出国,赴日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即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计个人名利,长期在中学教书,把自己的学识贡献给人民。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1937年11月与朋友合作在西安创办《老百姓报》,宣传团结抗日。办报中力求群众化、通俗化,使更多的劳动群众看得懂。1941年4月《老百姓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后主编《国民日报》、《农村周刊》。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负责民盟西北总支青年部工作。此年5月,又在西安创办《民众导报》,团结西安的《国风日报》、《黄河晚报》、《素风·工商报》等进步报刊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政策,支持民主运动。1946年5月1日上午9时,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在咸阳市城郊杀害。幸未击中要害,经党和人民营救来到延安,得到彻底的治疗,恢复了健康,出任延安大学校长。1949年以后出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政协西安市副主席、西北中苏友好协会会长,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2月19日在西安病逝。 ☚ 李竹如 杨松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