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宪❶李宪(? —30)。东汉初割据者之一。颖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王莽时为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属令,后任偏将军、庐江连率,镇压王州公起义军。王莽败,据郡自守。更始元年(23年),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27年)自立为天子,置公卿百官,拥有九城,十余万众。建武四年刘秀派扬武将军马成率军征讨,围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建武六年舒城破,宪出逃,被其军士帛意杀死。 李宪 李宪679—741唐代画家。本名成器,睿宗李旦长子。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 ),立为皇太子。长寿二年(693),改封寿春郡王。长安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唐隆元年(710),进封宋王。后历任左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太子宾客、扬州大都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等。开元四年(716),封宁王。又历岐、泽、泾等州刺史。开元二十九年(741)卒,年63岁。因让帝位于玄宗,故谥曰让皇帝。善画马,开元年间在兴庆池南华萼楼下作《六马滚尘图》壁画,唐玄宗对其中之“玉面花骢”评价最高,认为“无纤悉不备”。 ☚ 曹元廓 周古言 ☛ 李宪 李宪679—741唐代画家。本名成器,睿宗李旦长子。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 ),立为皇太子。长寿二年(693),改封寿春郡王。长安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唐隆元年(710),进封宋王。后历任左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太子宾客、扬州大都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等。开元四年(716),封宁王。又历岐、泽、泾等州刺史。开元二十九年(741)卒,年63岁。因让帝位于玄宗,故谥曰让皇帝。善画马,开元年间在兴庆池南华萼楼下作《六马滚尘图》壁画,唐玄宗对其中之“玉面花骢”评价最高,认为“无纤悉不备”。 ☚ 曹元廓 周古言 ☛ 李宪 李宪1042—1092北宋宦官。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 人,字子範。仁宗时开始做宦官。神宗即位,为永兴 (陕西西安)、太原府路 (山西太原) 走马承受,负责侦伺当地情况。他曾与王韶一起收复河州 (甘肃临夏西南),击破围攻河州的木征,迫其投降,因攻加封昭宣使、入内内侍省押班。之后主持秦风路 (治今陕西凤翔)、熙河路 (治今甘肃临桃) 边境军务,攻冷鸡朴、董氊。“木征盛装以出,众耸视,皆无斗志,师乘之,杀获万计,斩冷鸡朴。董氊惧,即遣使奉贽效顺”。( 《宋史》卷466 《宦官二》)。以功升宣庆使、入内副都知。1081年 (元丰四年),宋军五路出师围攻西夏,李宪率大军收复兰州,由于不能如期赶至灵州 (宁夏灵武) 会师、致使宋军溃败。神宗念其犹有功,免于治罪。哲宗即位后,他为永兴军路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官。御史中丞刘挚弹劾李宪贪功欺罔、灵州会师误期之罪,哲宗将其贬为右千牛卫将军。迁居陈州 (河南淮阳)。 ☚ 张继能 程昉 ☛ 李宪❶(?~30)。东汉初割据者之一。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更始元年(公元23年), 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公元27年)自立为天子,置公卿百官,拥有9城,10余万众。四年刘秀派扬武将军马成率军征讨,围舒(今安徽庐江西南)。六年舒城破,宪出逃,被其军士帛意杀死。 李宪❶北魏臣。字仲轨,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少好学,有器度。孝文帝太和(477—499)初,拜秘书中散,为孝文帝知赏,拜赵郡太守。后因党附高肇,为御史所劾。后历任雍、扬等州刺史、七兵尚书、淮南大都督。孝明帝时,梁将元树北进,宪力屈出降;其婿安乐王鉴又据相州反,灵太后旋赐宪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