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商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得牛僧孺党重要成员令狐楚知赏,二十五岁时经令狐绹推荐进士及第。后因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为牛党排斥、打击,终生仕途潦倒,仅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微官。宣宗时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处任掌书记、判官等幕职。关心政治、同情民生疾苦。《有感》、《重有感》、《哭刘蕡》等诗直接表现重大政治事件,揭露宦官擅权的罪恶,表现出诗人的政治识见和胆量。《行次西郊一百韵》表现了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渴望安定的心愿。咏史诗多托古讽今,通过揭露历代统治者沉湎声色、迷恋鬼神、穷奢极欲以致亡国灭身的历史事实以警戒当世。以《无题》诗为代表的爱情诗艺术成就尤高,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无题》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飒飒东风细雨来》诸篇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诗深情绵邈、绮丽典雅,对仗工致、音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但也有一些诗过于讲究词藻、典故,对北宋西昆派诗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有《李义山诗集》。骈文在当时亦颇有名,与温庭筠、段成式并称为“三十六体”(因三人均排行十六)。原文集已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

☚ 雍陶   赵嘏 ☛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 人。开成二年 (837年) 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时牛李党争激烈,他被卷入旋涡,一生困顿失意,始终寄身在他人幕下为客。诗思缜密,感情深挚,语言优美,与杜牧齐名,为晚唐诗坛名家。平生好佛,晚期尤甚,禅诗不多,有关佛的文章和诗中引用佛典的情况倒不罕见。

☚ 塞上宿野寺   题僧壁 ☛
李商隐

李商隐811?—859?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排行十六。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世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祖父辈均曾为县令,父又曾在浙江为幕僚。商隐十岁,父死,奉母返乡。年十六,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群公所赏。弱冠,以文谒东都留守令狐楚,楚奇其才,令出入其门,与诸子令狐绹等游,并授以骈体章奏法。文宗大和三年(829),令狐楚改任天平军节度使,辟义山为巡官。大和六年,楚转河东节度,义山随往太原。在此期间,曾多次应试,均下第。后楚调任吏部尚书,义山回乡,曾短期隐居济源玉阳山。开成二年(837),因令狐绹之荐,登进士第。楚卒,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辟,为掌书记。不久,娶王茂元女为妻。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令狐绹属牛党,王茂元被视作李党。义山之行引起牛党不满,令狐绹攻击其“忘家恩,放利偷合”,多方排挤之。开成四年,授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以对在狱犯人减免刑事忤上,辞职请他调,南游江乡。武宗会昌二年(842),以书判拔萃,任秘书省正字。旋因母丧,丁忧居家。宣宗大中元年(847),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赴桂海,任支使兼掌书记,曾摄理昭州郡务。后因郑亚遭贬,义山亦辞职北归,补周至尉、京兆府掾曹。大中三年,卢弘止出为武宁军节度,辟义山为判官。大中五年,归长安,有悼亡之痛,授太学博士。同年秋,应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为掌书记,赴梓州,改判上军,得检校工部郎中衔。大中九年,随柳返京。次年十月,仲郢奏充其为盐铁推官,巡察江淮盐务,遂游江东。大中十二年,因病废罢,归郑州,此年冬或来年春病逝于家中。商隐之骈体章奏,有出蓝之誉,同时温庭筠、段成式作文亦以秾致相夸,三人均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其诗远承楚骚,近祧杜甫,而又融入骈文运典摛藻之法,以情感沉挚、寄托遥深、色彩秾丽、委婉多姿为特色。尤以《无题》及类似无题诸诗如《碧城》、《锦瑟》、《玉山》、《哀筝》等最为著名。此类诗大抵与爱情有关,且融铸全部人生体验,故涵义格外丰厚,因其意象重叠、表达曲折,历来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论诗》)之语,或谓其“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韵语阳秋》引杨亿语)。涉及时事的篇什,有《行次西郊作——百韵》、《有感》、《重有感》及《隋宫》、《马嵬》等咏史之作。义山精于诗律,其七律为杜甫后第一人,对后世影响巨大。然北宋杨亿、刘筠等人,唯学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瓌妍”(敖陶孙《臞翁诗评》)之特点,且竟至挦扯剽剥,遂为伶人所讥。商隐曾自编章奏表启为《樊南甲乙集》,共四十卷,与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均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另著录其《蜀尔雅》三卷、《杂纂》一卷、《金钥》二卷、《梁词人丽句》一卷、《李义山集》八卷。然其文集大部散佚,今传有清人辑注本,以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樊南文集补编》较重要。《全唐文》卷七七一至七八二,编其文十二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三卷,《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补遗》补诗二首、断句四,《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残句一。其诗历代笺注评点者甚多,以清朱鹤龄、屈复、程梦星、姚培谦诸家之注及朱彝尊、何焯、纪昀诸家之评较著名,冯浩《玉谿生诗集详注》尤精博。今人叶葱奇、刘盼遂、周振甫等或有新注,或有选注。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则汇集前人评笺,断以己意,晚出转精。义山年谱数家,近人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考订较详核。《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二○三有传,事又见《唐才子传》卷七、《唐诗纪事》卷五三等。

☚ 喻凫   李群玉 ☛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晚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十六,其骈文称“三十六体”。初为牛党令狐楚所赏识,引为幕府巡官。文宗开成二年中进士,次年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商隐因此卷入牛李党争中。曾任校书郎、弘农尉、秘书省正字、东川节度判官等职。宣宗时牛党执政,商隐一直遭到排挤,长期在外任幕僚,最后客死于荥阳。有《李义山诗集》,现存;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续编》。
索引:李商隐,义山,玉溪生、樊南生。

李商隐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据 《新唐书》本传,李商隐是唐初名将英国公李世勣(本姓徐,李乃赐姓) 的裔孙,但他却没有沾上祖先的任何光。大约在十八岁时,他为参加进士考试而进行 “温卷” 活动,即事先将自己平日的诗文送给有权势的官员。他因此拜见了当时正在今郑州任节度使的诗人令狐楚,受到激赏,被召为幕僚。令狐楚对李商隐竭诚奖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綯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诗作文。二十六岁时,李商隐终于考中进士,但这时令狐楚已病逝,李商隐被另一位在今甘肃任节度使的官员王茂元看中,聘为秘书,不久又做了王的女婿。李商隐万没想到,他从此卷入了政治的漩涡。原来,当时朝廷分为两派,一派叫牛党,一派叫李党,他的恩人令狐楚父子是牛党,他的岳父王茂元却是李党。当他成为王茂元的乘龙快婿后,牛党的人包括令狐綯,都骂他 “忘恩负义”。偏偏牛党后来又得势,唐宣宗时,令狐綯出任宰相,李商隐当时正在秘书省任职,自然随同李党被排挤出朝。后来几经沉浮,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在孤独寂寞中死去。李商隐留下了六百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政治的作品,但是后代读者最喜欢的却是那些写得非常凄迷朦胧甚至不知所云的 “无题” 诗。这些 “无题” 诗,有些写男女之情,有些写朋友之谊,有些可能别有寄托,但千百年来,众说纷纭,简直如同 “诗谜”。但这并不重要,不同的读者在这些诗歌中,都能感受到一种词藻的美、音韵的美、意象的美,虽然有时难以索解,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如广为传诵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这就是李商隐的魅力所在。李商隐还擅长骈文,在诗中也喜欢采用富丽典雅的字眼,给人一种富贵华美的印象,最能代表古典主义的诗风。

李商隐 - 可可诗词网

李商隐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喜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特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旧唐书》卷一九○下)

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褥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新唐书》卷二○三 《列传》一二八)

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范温《潜溪诗眼》)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蓠,惟义山一人而已。……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世人反以为奇而效之,故昆体之弊,适重其失,义山本不至是云。(蔡启 《蔡宽夫诗话》)

李义山诗,字字锻练,用事婉约,仍多近体,惟有 《韩碑》 诗一首是古体。 (许𫗱 《彦周诗话》)

唐人学老杜,惟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仿佛。故国初钱文僖与杨大年,刘中山、皆倾心师尊,以为过老杜。至欧阳文忠公始力排之。然宋莒公兄弟,虽尊老杜,终不废商隐。王荆公亦尝为蔡天启言:“学诗者未可遽学老杜,当先学商隐。未有不能为商隐,而能为老杜者。”(叶梦得 《石林诗话》)

(义山诗) 咏物似琐屑,用事似僻,而意则甚远,世但见其诗喜说妇人,而不知为世鉴戒。……其言近而旨远,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李商隐诗,好积故实。如《喜雪》云:“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又“洛水妃虚妒,姑山客谩夸”、“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一篇中用事者十七八。(黄彻 《䂬溪诗话》)

李义山拟老杜诗云:“岁月行如此,江湖坐渺然”,真是老杜语也。其他句“苍梧应露下,白阁自云深”、“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类,置杜集中亦无愧矣。然未似老杜沉涵汪洋,笔力有余也。义山亦自觉,故别立门户成一家。后人挹其余波,号“西昆体”,句律太严,无自然态度。(朱弁《风月堂诗话》)

李义山诗雕镌,惟咏平淮西碑一篇,诗极雄健,不类常日作。如“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及“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等语,甚雄健。(曾季狸《艇斋诗话》)

(杨亿) 尝论义山诗,以谓包蕴密致,演绎平易,味无穷而炙愈出,镇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洗骨。(葛立方 《韵语阳秋》 卷二)

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环妍,要非适用。(敖陶孙 《臞翁诗评》)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 《论诗绝句三十首》)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七)

玉溪生往学草堂诗,久而知其力不能逮,遂别为一体,然命意深切,用事精远,非止于浮声切响而已也。(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八《书汤西楼诗后》)

李商隐诗号为中唐警丽之作,其源出于杜拾遗,晚自以不及,故别为一体。玩其句律,未尝不规规然近之也。拾遗爱君忧国,一寓于诗,而深讥矫正,不敢以谈笑道。若商隐则直为讪侮,非若为鲁讳者,使后数百年,其诗祸之作,当不止流窜岭海而已也。桷往岁尝病其用事僻昧,间阅 《齐谐外传》诸书,签于其侧,冶容褊心,遂复中止。私心以为近世诗学顿废,风云月露者几于晚唐之悲切,言理析指事邻于禅林之旷达,诗虽小道,若商隐者,未可以遽废而议也。(同上书卷四八《书郑潜庵〈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家数微密闲艳,学者不察,失于细碎。(范德机《木天禁语》)

世儒有言,谓李商隐作诗为“獭祭鱼”,以其多检书册也。然商隐用事善于点化,皆无牵强矫揉处,当是博览所致,非浅学所可议也。(吾丘衍《闲居录》)

以古语入新意,宋诸家皆阴祖之。(周履靖 《骚坛秘语》卷中)

杜少陵,盛唐之祖也; 李义山,晚唐之冠也。体相悬绝矣。荆国乃谓唐人学杜者,惟义山得其藩篱,此可以意会矣。(张𫅙《刊西昆诗集序》)

义山七言律,大抵俗艳居多,如 《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读之令人生厌。至七言绝句,义山颇擅场矣。长句中《韩碑》尤卓荦,大为晚唐生色,不可与长吉同日语也。(李沂 《唐诗援·选诗或问》)

义山用事之善者,如题柏“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亦可观。至“玉垒”、“金刀”,便入昆调。一篇之内,法戒具存。世欲束晚唐高阁,患顶门欠只眼耳,要皆吾益友也。(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四)

温、李诗皆轻艳,李集中情诗尤多。然妻死,府主选乐籍一人赠之,自云栖志禅玄不纳; 有谢启,辨生平篇什中无赖事非实。信尔,当非仅挑达一生者。(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二五)

李商隐才力亦优于浑,而用事诡僻,多出于元和。(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三○)

商隐七言古声调婉媚,大半入诗馀矣。(与温庭筠上源于李贺七言古,下流至韩偓诸体。) (同上)

商隐律诗较古诗稍显易,而七言为胜。七言如““何年部落”一篇,乃晚唐俊调; 其它对多精切,语多秾丽,宋人号为西昆体,为晚唐一种。……较许浑而言,许工词,李工意,而俱不甚畅。(同上)

商隐七言律,语虽秾丽,而中多诡僻。(同上)

商隐七言律,既多诡僻,时亦有鄙俗者。(同上)

商隐七言绝……较古、律艳情尤丽。(同上)

五言绝,许浑声急气促,商隐意新语艳,此又大历之降,亦正变也。(同上)

李贺、李商隐、温庭筠古律之诗,多侧词艳语,宋初杨大年诸人翕然宗之,号西昆体,人多訾其僻涩。今人但指商隐诗为昆体,非也。(同上)

李商隐七言律气韵香甘,唐季得此,所谓枇杷晚翠。(陆时雍 《诗镜总论》)

石林长老源公,禅诵余晷,博涉外典,苦爱李商隐诗。……余问之曰: 公之论诗,何独取乎义山也? 公曰: 义山之诗,宋初为词馆所宗,优人内燕,至有挦扯商隐之谑。元季作者惩西江学杜之弊,往往跻义山,祧少陵,流风迨国初未变。……少陵当杂种作逆,藩镇不庭,疾声怒号,如人之疾病而呼天呼父母也,其志直,其词危。义山当南北水火,中外箝结,若喑而欲言也, 若魇而求也, 不得不纡曲其指, 诞谩其辞, 婉娈托寄, 谜连比, 此亦风人之遐思, 小雅之寄位也。 ……余曰: ……义山 《无题》 诸什,春女读之而哀,秋士读之而悲。公为真清净僧,何取乎尔也? 公曰: 佛言众生为有情,此世界,情世界也。欲火不烧,然则不干; 爱流不飘,鼓则不息。诗至于义山,慧极而流,思湥而荡,流旋荡复,尘影落谢,则情澜嶂而欲薪烬矣。春蚕到死,蜡烛成灰,香销梦断,霜降水涸,斯亦箧蛇树猴之善喻也。且夫萤火暮鸦,隋宫水调之余,悲也; 牵牛驻马,天宝淋铃之流,恨也。筹笔储胥,感关、张之无命; 昭陵石马,悼郭、李之不作。富贵空花,英雄阳焰。由是可以影视山河,长挹三界,疑神奏若集之音,阿徒证那含之果。宁公称杼山能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吾又何择于义山乎? (钱谦益 《有学集》 卷一五 《注李义山诗集序》)

元和、太和之代,李义山杰起中原,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皆以格韵清拔,才操优裕,为西昆“三十六”,以三人俱行十六也。(冯武 《西昆酬唱集序》)

选玉溪次谪仙后,乃是重他,非以太白压之也。义山自谓“杜诗韩文”。王荆公言学杜当自义山入。余初得荆公此论,心不谓然,后读山谷集,粗硬搓牙,殊不耐看,始知荆公此言正以救江西派之病也。若从义山入,便都无此病。山谷用事琐碎,更甚于昆体,然温、李、杨、刘用事,皆有古法,比物连类,妥贴深稳。山谷疏硬,如食生物未化,如关人作汉语读书,不熟之病也。昆体诸人甚有壮伟可敬处,沈、宋不过也。(殷元勋、宋邦绥 《才调集补注》卷六引冯班语)

义山七绝,使事尖新,设色浓至,亦是能手。间作议论处,似胡曾 《咏史》 之类,开宋恶道。(毛先舒 《诗辩坻》)

义山咏史,多好讥刺,如“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然论前代之事,则是以备讽戒,昭代则不可,不曰“完、哀之间多微词”乎! (贺裳《载酒园诗话》 卷一)

义山绮才艳骨,作古诗乃学少陵,如 《井泥》、《骄儿》、《行次西郊》、《戏题抠言草阁》、《李肱所遗画松》,颇能质朴。然已有“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诸篇, 正如木兰虽兜牟裆, 驰逐金戈铁马间, 神魂固犹在铅黛也; 一离沙场,即视尚书郎不顾,重复理鬓贴花矣。(同上书又编)

义山初时亦学少陵,如《有感》五言二长韵可见矣。到后来力能自立,乃别走《楚辞》一路,如《重感》七律,亦为“甘露之变”而作,而体格迥殊也。介甫谓义山深有得于少陵,而止赞“雪岭未归”一联,是见其炼句,而未见其炼局也。(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义山 《有感》排律二首,为甘露之变而作,可见其曾学子美也。《碧瓦》、《镜槛》、《拟意》、《独居有怀》四首,用意难测,未审是艳情否?《酬令狐郎中见寄》 诗,有曰:“天怒识雷霆”,又曰:“危于讼阁铃”,已知绹意之不释然矣,其后复为彼所感。桓司马所谓“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者也。(吴乔 《围炉诗话》 卷二)

义山 《蝉》诗,绝不描写用古,诚为杰作。“幽人不倦赏”篇,情景浃洽。《落花》 起句奇绝,通篇无实语,与 《蝉》同,结亦奇。《月》 诗次联虚灵。《李花》 亦然。《后阁》第三联,苦心奇险句也。《晚晴》次联澹妙。(同上)

严沧浪云“西昆即义山体,而兼温飞卿及杨、刘诸公以名之。”冯定远曰:“《西昆酬唱》是杨、刘、钱三人之作,和者数人,取法温、李,一时慕效,号为西昆体。不在此集者尚多。永叔始变之,江西以后绝矣。元人为绮丽语,亦附西昆体。而义山诗实无此名”。余注义山 《无题》诗,名曰《西昆发微》,正嫌沧浪之粗漏也。(同上)

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既欲自立,势不得不行其心之所喜深奥之路。义山思路既自深奥,而其造句也,又不必使人知其意,故其诗七百年来知之者尚鲜也。高棅以为隐辞,又以为属对精切; 陆游辈谓《无题》为艳情; 杨孟载亦以艳情和之,能不使义山失笑九原乎?(同上书卷三)

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实自楚辞来。宋初诸人,得其衣被,遂使西昆与香奁并目。(王夫之《唐诗评选》卷四)

张南士尝言: 生平不喜观李商隐诗。旧谓商隐堆垛辏砌,号獭祭鱼,此病犹小,其最不足处,是半明半暗,近通近塞,迷闷不得决。盖其人质本庸下,而又袭元长之习,原无佳诗,乃复襞积故事以镘补之,不特调卑气僿,无言外之意,前人所云乏神味者,而即其句中求其意之通,调之浃,使人信口了了,亦不可得。他不足论,第举其集中最推,今人选本所最赏,如 《锦瑟》 一诗,承句云:“一弦一柱思华年”,已口赧矣。乃落句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底言? 此可称通人语乎? (毛奇龄 《西河合集》 卷七 《诗话》)

义山盖负才傲兀,抑塞于钩党之祸,而《传》所云: 放利偷合、诡薄无行者,非其实也。……吾观其活狱弘农,则忤廉察; 题诗《九日》, 则忤政府; 于刘之斥, 则抱痛巫咸; 于乙卯之变,则衔冤晋石; 太和东讨,怀积骸成莽之悲; 党项兴师,有穷兵祸胎之戒。以至《汉宫》、《瑶池》、《华清》、《马嵬》诸作,无非讽方士为不经,警色荒之覆国。此其指事怀忠,郁纡激切,直可与子美相视而笑,断不得以放利偷合、诡薄无行嗤摘之者也。或曰: 义山之诗,半及闺闼,读者与《玉台》、《香奁》例称。荆公以为善学老杜,何居? 余曰: 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国风》之螓首蛾眉、云发瓠齿,其词甚亵,圣人顾有取焉。《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遂为汉魏六朝乐府之祖。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愤无聊、缠绵宕往之致。唐至太和以后,阉人暴横,党祸蔓延,义山阨塞当涂,沉沦记室。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 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可无罪,而闻之足以动。其《梓州吟》曰:“楚雨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笺解矣。吾故为之说曰: 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岂徒以征事奥博、撷采妍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 学者不察本末,类以才人浪子目义山,即爱其诗者亦不过以为帷房昵媟之辞而已。此不能论世知人之故也。(朱鹤龄《愚庵小集》卷七《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刘贡父《诗话》一卷,语多杂碎。称李义山 《锦瑟》诗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似可破从前之疑。(施闰章 《蠖斋诗话》)

李义山、陆渭南皆祖述少陵者。李之蕴藉,陆之排奡,皆能寓变化于规矩之中。李去其靡,陆汰其粗,其于大历、元和也何有? (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八)

李义山 《锦瑟》一篇,说者但以为悼亡之作,或遂以锦瑟为女子之名。其于“一弦一柱”句难通,则有改“五十”为十五、廿五者; 或又作断弦解,瑟二十五弦,断则五十弦矣。然于“蓝田日暖”句,觉杂出不伦,即指蓝田为葬地,何以有生烟之喻耶?按《旧唐书》: 义山仕宦不进, 坎𡒄终身。 裴庭裕《东观奏记》曰:“商隐自开成二年升进士第,至大中十二年,以盐铁推官死。”则 《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师古曰:“泰帝,泰昊也。”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 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诗中虽虚文无一泛设,众解纷纭,似皆无当。即世传东坡四字分解,应亦假托也。(汪师韩 《诗学纂闻》)

义山七律逐首擅场,特须郑笺耳。盖义山诸体之工,唐人实无出其右者,不独七律也,又不独香奁也。(田雯《古欢堂杂著》)

李商隐《韩碑》一首,妣杜凌韩,音声节奏之妙,令人含咀无尽。每怪义山用事隐僻,而此诗又别辟一境,诗人莫测如此。(同上)

义山五言出于庾开府,七言出于杜工部,不深究本源,未易领其佳处也。七言句法兼学梦得。(何焯 《义门读书记·李义山诗集》 卷上)

玉溪生诗以绮丽香艳自名,然老杜以后善学其诗,未有尚于玉溪者。欧公知此意,何至变古为时欤? (赵执信《饴山文集》卷一二 《题仲翰村红媚赠词记》)

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叶燮 《原诗》 外篇下)

七字每平仄相间, 而义山 《韩碑》一篇中,“封狼生䝙䝙生貔”,七字平也;“帝得圣相相曰度”,七字仄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义山近体,襞绩重重,长于讽谕。中多借题掳抱,遭时之变, 不得不隐也。 咏史十数章, 得杜陵一体。 至云:“但须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不愧读书人持论。(同上)

商隐诗文,工于獭祭,典赡过温庭筠,宋代杨大年诸人宗之,号西昆体。(沈德潜《唐诗别裁》)

晚唐人古诗,秾鲜柔媚,近诗余矣。即义山七古,亦以辞胜。独此篇 (按指《韩碑》) 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风翙,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同上)

义山五言近体,征引过多,性灵转失。(同上)

义山近体,辟绩重重,长于讽谕。中有顿挫沉着,可接武少陵者,故应为一大宗。后人以温、李并称,只取其秾丽相似,其实风骨各殊也。(同上)

义山长于风谕,工于证引,唐人中另开一境。顾其中讥刺太深,往往失之轻薄。(同上)

玉溪 《锦瑟》 一篇,解者纷纷,总属臆见。余幼时好读之,. 确有悟入,觅解人甚少。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以此出。意云: 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 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逐致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 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 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又如《无题四首》之四,意云: 永巷樱花,哀弦急管,白日当天,青春将半; 老女不售,少妇同墙,对此情景,其何以堪? 展转不寐,直至五更,梁燕闻之,亦为长叹。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 故公诗云:“楚雨含情俱有托。”早将此意,明告后人。(薛雪 《一瓢诗话》)

熟读李玉溪,可除浅易鄙陋之气。(同上)

诗固有引类以自喻者,物与我自有相通之义。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物我均无是理。“庄生晓梦”四语,更又不知何所指,必当日獭祭之时,偶因属对工丽,遂强题之。曰“锦瑟无端,”原其意亦不自解,而反弁之卷首者,欲以欺后世之人,知我之篇章兴寄未易度量也。(黄子云《野鸿诗的》)

人皆谓杜陵殁后,义山可为肖子。吁! 何弗思之甚耶?彼之浑厚在作气,此之浑厚在填事; 彼之讽谕必指实,此之风喻动涉虚; 彼则意无不正,此则思无不邪。风马之形,大相径庭,奚待一一量较,而后知其伪哉! (同上)

竹垞先生云:“诗至义山始称才子。”此亦是前辈中心好尚处。夫所谓才子者,必胸中牢笼万象,笔下熔铸百家。故就唐代论之,李白、杜甫、韩愈真其人也,亚焉者尚有其人,义山特其一耳。(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

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大乘法易而有功,小乘法劳而无谓。……李义山,小乘也,而归于大乘。如《重有感》、《随师东》、 《登安定城楼》、 《哭刘》、 《痛甘露》之类, 皆有人心世道之忧; 而《韩碑》一篇,尤是以出奇而制胜。(郑燮《郑板桥集·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李商隐诗,明暗参半。然欲取一人备晚唐之数,定在此君。 (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

李义山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绝句秘藏,至是尽泄,后人更无可以展拓处也。(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善学少陵七言律者,终唐之世,惟李义山一人。胎息在神骨之间,不在形貌。《蜀中离席》一篇,转非其至也。义山当朋党倾危之际,独能乃心王室,便是作诗根源。其 《哭刘》、 《重有感》、 《曲江》 等诗, 不减老杜忧时之作。 组织太工,或为挦扯家藉口。然意理完足,神韵悠长,异时西昆诸公,未有能学而至者也。(同上)

世之好西昆体者,以为李义山从杜脱胎,不知其流弊至开饾饤一门。当时温庭筠已嫌浓缛,今之镂刻粉饰者,大都以此藉口矣。(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下)

唐自元和以后,五七言古体,靡然不振,即义山亦非所长。至其七言律体,瓣香少陵,独探秘钥,晚唐人罕有其敌,读者无仅与牧之,飞卿诸公同类而并观之也。(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义山学杜,前贤既有定论,然但指某章,某句,以为虎贲中郎之似,亦犹皮相。读者当于其精力结聚处求之,方为得力。(同上)

少陵七律,格法精深,而取势最多奇变,此秘惟义山得之。其脱胎得髓处,开出后贤多少门户。(同上)

玉溪五律,多是绝妙古乐府。盖玉溪风流酝藉,尤在五律也。近时程午桥补注,以为花鸟诸题,多是平康、北里之志,良然。(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二)

微婉顿拙,使人荡气回肠者,李义山也。自刘随州而后,渐就平坦,无从睹此丰韵。七律则远合杜陵; 五律、七绝之妙,则更深探乐府。晚唐自小杜而外,惟有玉溪耳。温岐、韩偓,何足比哉! (同上)

遗山云“精纯全失义山真”,指出“精”、“真”分际。有此一语,岂不可抵得一部郑氏笺耶? ……然遗山论诗既知义山之“精”、“真”,而又薄温,李为“新声”者,盖义山之精微,自能上追杜法,而其以绮丽为体者,则斥为新声,但以其声言之,此亦所谓言各有当尔。(同上书卷七)

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然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故《蔡宽夫诗话》载王安石之语,以为唐人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商隐一人。自宋杨亿、刘子仪等沿其流波,作《西昆酬唱集》,诗家遂有“西昆体”,致伶官有挦扯之讥。刘攽载之《中山诗话》,以为口实。元祐诸人起而矫之,终宋之世,作诗者不以为宗。胡仔《渔隐丛话》至摘其《马嵬》诗、《浑河中》诗,诋为浅近。后江西一派渐流于生硬粗鄙,诗家又返而讲温、李。自释道源以后,注其诗者凡数家,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至于流俗传诵,多录其绮艳之作,如集中《有感二首》之类,选本从无及之者,取所短而遗所长,益失之矣。(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 《别集类》四)

义山诗盛事托讽,运意深曲,佳处往往逼杜,非飞卿所可比肩。(纪昀 《瀛奎律髓刊误》卷三李商隐 《隋宫守岁》评语)

玉溪生虽晚出,而才力实为卓绝。七律佳者几欲远追拾遗,其次者犹足近掩刘、白。第以矫敝滑易,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要不可不谓之诗中豪杰士矣。(姚鼐 《惜抱轩今体诗抄序目》)

余幼学诗,闻之长老言: 初学乍知诗味,每易堕粗浮轻率之习以自喜,而不知其自画也; 若从晚唐入,殆免是矣,是诗学中之一径也。晚唐以李义山为巨擘,余取而诵之,爱其设采繁艳,吐韵铿锵,结体森密,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序》)

论义山诗,每云善学老杜,固已。然以杜学杜,必不善学杜也。义山远追汉、魏,近仿六朝,而后诣力所成,直于浣花翁可称具体,细玩全集自见,毋专以七律为言。其终不如杜者,十之三学为之,十之七时为之也。(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发凡》)

义山诗高华典丽,音韵缠绵,宜荆公叹其善学老杜也。八叉同时,瞠乎后矣。(陈明善《唐八家诗钞》例言)

义山绝句,颇有一唱三叹之作,然长于讥刺,不善于风喻。(阙名 《静居绪言》)

李义山 《有感》云:“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谁暝衔冤目?宁吞欲绝声!”于甘露之变,感愤激烈,不同于众论。《筹笔驿》、《碧城》、《马嵬》、《重有感》、《随师东》诸诗,诚有如陆鲁望所谓“抉摘刻削,露其情状”者。蔡宽夫云:“荆公晚年喜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知其巧丽,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得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两评皆确。(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二)

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叙俗情入妙者,刘宾客也; 次则义山,义山资之以藻饰。”树谓: 所嫌于义山者,政病其藻饰。如太史公作文,纯乎古格,忽搀六朝偶俪,岂复成体?孟坚犹近之,蔚宗、承祚骎骎乎下移矣。义山之得失亦如是。(方东树 《昭昧詹言》 卷一九)

前人论义山者多矣,誉之訾之,各有见地,须善会之。如蔡天启谓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范景文谓“诗家病使事太多”。 贺裳谓义山某某篇“政如木兰, 虽兜牟裆, 驰逐金戈铁马间,梦魂犹在铅黛也。”又曰:“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兼比兴。”愚谓藻饰太甚,则比兴隐而不见矣。释石林曰:“诗人论少陵忠君爱国,一饭不忘,而目义山为浪子,以绮丽华艳,极《玉台》、《金楼》之体也。”以上诸论皆有见,亦平允得实。许彦周谓“学义山可以药浅易鄙俗之病”。愚谓不善学义山,政恐得此病。许盖詟其编事之富,谓为不鄙陋耳,不知编事富,政是陋处 (同上)

余极喜李义山诗,非爱其用事繁缛,盖其诗外有诗,寓意深而托兴远,其隐奥幽艳,于诗家别开一洞天,非时贤所能摸索也。云间姚平山 (培谦) 笺注颇称善本,盖能知作者之意于言外,可谓义山功臣。(林昌彝《射鹰搂诗话》卷三)

玉溪专工近体,清峭中含感怆,用事婉约,学少陵得其藩篱者,后人近体必先从之入手 (刘子仪、高青邱尤其善学者)。五言长律亦以温丽芊绵胜。(胡寿芝 《东目馆诗见》)

洪觉范云:“诗至义山,乃文章之厄。”此爱极生妒语。(同上)

李义山诗开口便是香奁,然最工讽刺,不专以绮语曼音移人心志。(余云焕 《味疏斋诗话》卷二)

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绩实死灰耳。李义山却是绚中有素。敖器之谓其“绮密瑰妍,要非适用”,岂尽然哉! 至或因其《韩碑》 一篇,遂疑气骨与退之无二,则又非其质矣。(刘熙载 《艺概·诗概》)

温柔敦厚,诗教也,……义山 《马嵬》等篇,尚有戒意,至云:“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直不啻倖灾乐祸-矣, 成何语耶? (秦朝《消寒诗话》)

义山 《韩碑》,在其诗中另自一体,直拟退之,殆复过之。(同上)

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秾丽之中,时带沈郁。如《重有感》、《筹笔驿》 等篇,气足神完,直登其堂、入其室矣。飞卿华而不实,牧之俊而不雄,皆非此公敌手。《圣女祠》“三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无题》 诗多有寄托,以男女比君臣,犹是风人之旨。其间意多沉至,词不纤佻,非冬郎《香奁》可比。《碧城》诸诗,似说杨妃诗,而语特含浑。至“郑君怅望”二句,明指寿皇,犹较《马嵬》蕴藉。(施补华《岘佣说诗》)

义山七绝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卓然有以自立,此体于咏史最宜。(同上)

其源导漾吴、何,讨澜徐、庾。炼藻温腴,寄情婉约,拾其香草,仍有内心。诸体相宣,七言专胜。本陈宫之新体,而离合生奇,自成高格。律诗缠绵顽艳,陆士衡所谓“缘情绮丽”,斯足当之。(宋育仁 《三唐诗品》)

李商隐

李商隐主张文学应有独创精神,“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要求作家抒写性灵,表现真情实感:“人禀五行之气,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批判了晚唐出现的绮靡诗风,提倡诗歌要文质兼备,反对偏巧:“我朝以来,此道犹盛,皆陷于偏巧,罕或兼材。枕石漱流,则尚于枯槁寂寥之句;攀鳞附翼,则先于骄奢艳佚之篇;推李杜则怨刺居多,效沈宋则绮靡为甚”(《献侍郎巨鹿公启》)。其《漫成五章》借咏史抒发感慨,也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批评:“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集仙殿与金銮殿,可是苍蝇惑曙鸡。”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九岁时丧父,家中生活困窘。十七岁,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非常赏识其才能,召入幕府为巡官。开成二年考取进士。二十六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并与王茂元女儿结婚。当时正是牛僧孺、李德裕两大官僚集团党争激烈之时,因他和李党人士接近,为牛党排挤,在政治上一直受到压抑,只得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徐州等地。大半生过着寄人篱下的幕僚生活,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死时才四十六岁。
李商隐是唐朝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是骈文和诗歌。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其中咏怀诗反映当时混乱的政治情况,代表作有《重有感》、《隋师东》和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他的咏史诗,数量多,质量高,讽刺了历史上的荒淫之君,代表作如《隋宫》、《瑶池》等。他的爱情诗多用《无题》或诗的首两字标题,其中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被广为传诵。他的诗文皆文采飞扬,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特殊风格。他的文集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诗;现存六百多首,收集在清朝冯浩注释的《玉谿生诗笺注》中。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

唐代著名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初学古文,19岁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遂从而学骈文章奏,引为幕府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授科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李党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遂遭牛党排斥。后辟为东川剑南节度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殁于荥阳。善七律七绝,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师承前贤,自成一格,后称“三十六体”,对宋初西昆派影响颇大。其骈文发扬楚辞传统,善用比兴寄寓深义。《新唐书·艺文志》录其赋一卷,今仅存讽刺小赋两篇,即《虱赋》、《蝎赋》。《文苑英华》、《全唐文》见载。其赋针砭时政,借虱、蝎以刺强豪小人,宋王应麟认为“李义山赋怪物,言佞魖、谗䰰、贪魃,曲尽小人之情状,魑魅之夏鼎也”(《困学纪闻》),开拓了晚唐辞赋境界,直接抨击社会现实,以极狭小篇幅写完整之赋,是赋体的新发展。著有《樊南文集》。

☚ 李清照   李隆基 ☛

李商隐【同义】总目录


李商隐玉溪生樊南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少时为牛(僧孺)党令狐楚所赏识,引为幕府巡官。文宗开成二年(837)又由令狐楚儿子令狐绹推荐,得中进士。次年入李(德裕)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深爱其才,以女妻之。李商隐本无门户之见,却因此被牛党诋毁为背恩变节。曾任校书郎、弘农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宣宗时,牛党执政,他一直受排斥,长期在外任幕僚之职,最后客死于荥阳。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早期诗作较多地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豪情壮怀以及当时的社会动乱和政治黑暗,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描写农民的苦难生活,阐发国家治乱“系人不系天”的思想;《有感》、《重有感》等,痛斥宦官专权;《井络》、《韩碑》等,反对藩镇割据;《哭刘蕡》等4首,为“言皆在中兴”而屈死的刘蕡鸣冤叫屈,都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的心情。他的咏史诗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些作品往往选择历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作为表现的主题,或嘲讽其求仙,或揭露其好色,或针砭其逸游亡身,或批评其宴乐无极,讽喻现实政治的用意十分明显。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因而也最为人传诵。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表现士大夫们爱情生活的特点和弱点,感情真挚,词句精丽,音调和婉,形象优美,确能体现其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其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均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歌以外,李商隐的骈文在当时也相当出名,不仅属对工整,用事精切,且能疏密相间,气韵自然,有别于晚唐一般四六文章之以饾饤华赡为能事。代表作有《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等。不过,他的骈文中,一大部分属于官场应酬文字,内容比较贫乏。
李商隐的赋今仅存《虱赋》、《蝎赋》两篇完整的讽刺小赋。《虱赋》是讽刺那些专吸穷人的血却不敢碰豪贵的人们;《蝎赋》则是讽刺那些专搞阴谋暗害的人们。这两篇赋,不仅讽刺辛辣,形式也很特别,每篇只有四言八句。用这个狭小的篇幅写一篇完整的赋,这是义山的创造,也是赋体的一种新发展。

☚ 杜牧   孙樵 ☛

李商隐

晚唐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后随祖父迁居郑州荥阳。生于813年,卒于858年。开成二年(837)中进士。他的诗独具特色,异彩闪现,在晚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政治诗抒发忧国情怀,痛斥宦官篡权;咏史诗托古喻今,指陈政事;无题诗意境要妙,情思宛转;抒情咏物诗感情深挚,笔触细腻。“寄托深而措辞婉”是其诗歌的基本风格,在七律中尤为突出。他的诗流传下来的约600首。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玉生诗》3卷。《全唐诗》编录其诗3卷。其文有《李义山文集》5卷本等。

李商隐

081 李商隐813?—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接近牛党重要成员令狐父子,经令狐𢔇推荐,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后因娶李党成员王茂元之女为妻,卷入党争的漩涡中,一生困顿失意。曾作桂管观察及东川、剑南节度使幕僚,朝廷盐铁推官,后罢职回郑州闲居,46岁而逝。李商隐同杜牧齐名,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他是个忧郁型的极富才华的诗人。其政治诗反映生活面较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重有感》、《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咏史诗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指陈时事,颇多杰作,如《南朝》、《龙池》等。爱情诗缠绵深挚,刻骨相思中给人以心灵的震颤。其独特的“无题”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谐,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深得后人喜爱。其诗构思缜密,用笔深婉,工于比兴,巧于用典,具有唯美色彩。诸体之中尤擅七律,其七律诗深情绵邈,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杜甫之后,七律艺术的一个高峰。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从唐代韩偓到清代吴伟业都程度不同地接受其影响,以至宋初西昆体专取他的典丽,袭貌遗神而得其糟粕。撰有 《李义山诗集》,清人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最通行,今人有《李商隐诗歌集解》。

☚ 温庭筠   皮日休 ☛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Li Shangyin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19岁时曾从牛党令狐楚学骈文章奏,25岁经令狐綯推荐举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因此得罪牛党,令狐绚等牛党人中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虽然他本人并无党派门户之见,却被卷入党争倾轧之中。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曾在地方上作幕僚,潦倒致死。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所传近600首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现实政治为题材的。26岁时作的《安定城楼》就反映出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在长安西郊所见到的“十室无一存”的凋敝景象,追溯唐王朝200年来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对唐代政治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回顾,成为杜甫《自东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后难得的诗史。《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记述大和末年的“甘露事变”,抨击宦官专权,屠杀士民的黑暗政治。《隋师东》、《寿安公主出降》批判朝廷政策,反对藩镇割据,《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哭虔州杨侍郎》则揭露朋党相争及造成的祸害。这些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是诗人经过缜密的观察、分析、综合并概括的结果,反映了他不寻常的政治胆识。但他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圣君贤相身上,而且诗中较多地抒发士人失意的愤懑,造成了这些政治诗的局限性。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曲折地对现实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如《汉宫》、《华岳下题西王丹庙》、《北齐二首》、《隋宫二首》、《陈后宫》、《南朝》等,这些诗常以历史上帝王的荒淫误国为主题,讽喻用意十分明显。有时还把批判矛头直指本朝皇帝,如《过景陵》、《马嵬》、《龙池》等。还有些诗则通过歌咏历史人物而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包含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不平之鸣。如《武侯庙古柏》、《贾生》等。这些诗大多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截取历史上某一特定场景加以铺染,具有词微而显、意深而永的艺术效果。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写得比较隐晦曲折,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帏深下莫愁堂”;还有一些兴寄难明,颇难指实。也有写冶游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等。它们大多数感情真挚,旖旎动人。不但写出男女真诚相爱缠绵执著的情思,而且表现了在爱情追求中的苦闷和希望。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已突破恋爱生活的圈子,表达了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共有的时代感受。
李商隐还有一部分抒情咏物的名篇,善于借用事物的内在神韵来寄寓自己的情怀,如《高松》、《蝉》等。
李商隐多方面地学习前代诗人的创作成就,不但吸收了屈原、杜甫、李贺、韩愈的思想艺术精华,还从六朝民歌、齐梁文人诗,唐人绝句和韩愈的歌行中得到启发,将多方面的传统融铸到自己的艺术风格中。情致深蕴是他诗歌创作最基本的特色。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证》),都是指这一特点。李诗抒情善以婉曲见意。他常借助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又善于驱遣想象,虚构情境画面,于神奇中见真实。他还大量采用“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的比兴寄托手法,造成一种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的意境。又特别着力于锤字炼句,绣织丽字,镶嵌典故以造成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但也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部分作品晦涩难懂,甚至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
其诗歌对晚唐直至于清代的诗人都有很大影响,如韩偓、钱谦益、吴伟业、龚自珍都直接受其影响,他还流衍于后世词坛,直接影响一部分婉约派词家。著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注本很多,清冯浩的《玉谿生词集笺注》最为通行。

☚ 杜牧   温庭筠 ☛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二十五岁时中了进士。所传诗近六百首,《安定城楼》反映出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在长安西郊所见到的“十室无一存”的凋敝景象,追溯了唐王朝二百年来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对唐代政治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回顾。李商隐的咏史诗,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时事,讥评时世,曲折地对现实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如 《华岳下题西王母庙》、《汉宫》、《南朝》等。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或名 《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大多感情真挚,旖旎动人。李商隐的抒情咏物诗善以婉曲见长,常借助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又善于驱遣想像、虚构情境画面,于神奇中见真实。后人辑有《梦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注本很多,以清马浩的《玉谿生词集笺注》最为通行。

☚ 李益   温庭筠 ☛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Lishangyin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少时为令狐楚所赏识,又因令狐𢔇的推荐中进士,次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并以女妻之。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分属势不两立的牛李两党,李商隐因此受到牛党排挤,无以自处,只好到各地节度使的幕府中去当书记谋生,终身不得志。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专权。可惜他“运与愿违”,由于遭谗遇毁,横被排挤,理想抱负无从实现,所以他的诗常常带有忧郁的感伤调子。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着独特的风格。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常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的注意力,又因为能含蓄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味。同时李商隐的优秀作品又都是言之有物之作,感慨和讽谕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并非专讲表面的涂饰。他的许多政治诗都有深切的忧愤,攻击宦官藩镇更表现出一定的识见和胆量。他的咏史诗往往有讽有叹,以古喻今。咏物诗往往借慨身世,在写物的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自己。爱情诗常常写相思失望,能够给人以情深语挚的印象。绝句和他的律诗一样,讲求精工,巧于用笔,构思细密,唱叹有情,论艺术成就也不在他的律诗之下。

☚ 聂夷中   杜牧 ☛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今河南沁阳)人。唐代杰出的诗人。9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亲扶柩回到郑州。当时李商隐随堂房叔父读书。17岁时,李商隐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公元837年中进士,次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华,把女儿嫁给他。当时唐朝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一直受党争牵连而屡遭排斥。公元839年,李商隐应试,授秘书省校书郎。此后牛党执政,李商隐受冷遇,一直在各地幕府任职。
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抒情诗人。他志大才俊,但由于受牛李两派倾轧的牵连,一直不得重用,有志难施,有情无处诉,加以爱情生活诸多不如意,因而他的诗中浓缩着身世的不幸,凝聚着沉痛的悲伤,别有一种深沉绵长的情韵,如《蝉》、《安定城楼》等。
李商隐的诗深于寄托,长于用比兴手法,以重叠繁复的意象,暗示多层曲折的情感,构成迷离扑朔的意境,因而具有一种幽约婉曲之美,如《锦瑟》、《无题》等诗。
李商隐善于用典。无论史事传说、神话典故,他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诗中,无不与诗言、诗意和谐贴近。
李商隐诗的语言以工丽为主,兼长白描。在体式上,于众诗体皆有佳作,但公认其七言律诗绝句成就最高。
李商隐诗成就卓异,影响深远。晚唐“香奁体”、北宋“西昆体”都深受李商隐的诗风影响,至于从李商隐诗中汲取精工或绮丽,学其手法与用典的诗人,后世更是不可胜数。

☚ 李邕   李煜 ☛

李商隐812—858

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仕途不得意,终生潦倒。其诗多感慨时世、俯仰今古,并抒发个人失意的悲怀,情调抑郁哀伤。《无题》诗多为爱情之作,为人传诵。其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风格独特。但亦有晦涩难明之病。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16岁时即著有《才论》、《圣论》,深为牛党的令狐楚赏识,被召为幕僚。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陷入党争的漩涡之中。后屡遭排斥,郁郁寡欢,颠沛流离,潦倒终生。怀济世之志,支持朝中兴利除弊的措施,不怀党派私见,富有正义感。李商隐工诗善文,尤以近体诗和律诗成就最高,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现存诗600首。《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政治诗,揭露和抨击时政黑暗,具强烈现实性。咏史诗《隋宫》、《北齐》、《贾生》等,借古讽今,不满统治者的荒淫误国。咏怀诗还有《安定城楼》等佳作。但最受后人重视和传诵的还是表现爱情的无题诗。如《无题》、《锦瑟》等。这类诗感情浓郁,情思委婉,语言精约,音调和美。其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感时、吊古、咏物、言情,都蕴藏着诗人的深厚感情。他十分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传达感情,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于诗各体兼工,尤擅七言律绝,七律成就最高。有《李义山诗集》传世。后人辑有《樊南文集》及《樊南文集补编》。

☚ 杜牧   温庭筠 ☛

李义山文集笺注/李义山文集/樊南文集详注/樊南文集补编

☚ 杜牧诗文选注   李义山文集笺注 ☛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文宗太和三年(829),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李商隐入幕,并亲自指教今体文。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因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女为妻,而卷入“牛李党争”之中,一直受到牛党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幕僚生活,潦倒至死。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文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载,更有文集8卷,别集20卷。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婉约雅饬,于晚唐别具一格。

☚ 段成式   来鹄 ☛

受学令狐

☚ 援笔作判   受学令狐 ☛

李商隐约813-约858lǐ shāng yǐn

《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 卷玉(2)。人名。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以进士官至节度使判官,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现存;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年少时为牛党令狐楚赏识,引为幕府巡官。并得令狐楚子令狐绚的举荐,登进士第。次年,李党王茂元爱其才,任为书记,并召为婿。于是牛党目之为叛逆。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一直得不到重用,仅当过弘农尉、校书郎、东川节度使判官等微职。原有文集,已佚。今存《玉谿生诗》。其诗有些篇章描写时弊,反映民生疾苦,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有感》、《重有感》等。但其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咏史诗和“无题”诗(包括以篇中二字为题的诗)。在咏史诸作中,他常借历史上典型的人事,讽喻当时的现实,或抒发心底的愤悱之情。《贾生》、《吴宫》、《南朝》、《隋宫》、《瑶池》、《北齐》、《富平少侯》等都是此类杰作。“无题诗”多为爱情诗,它们揭示了封建礼教束缚下青年男女的相思苦痛和爱情烦恼,很多篇章成为千古绝唱,如“昨夜星辰昨夜风”、“飒飒东风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尤为名句。其写景咏物的小诗也有很多名篇,如《登乐游原》、《花下醉》、《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霜月》等,其中亦多历来传诵的名句,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情绪虽似嫌低沉,艺术上却颇见匠心。其诗巧于构思,精于用典,言辞华美,格律整严,吐韵铿锵,具有一种幽眇典丽、意境朦胧的浪漫风格,对后世影响颇大。

☚ 温庭筠   罗隐 ☛

李商隐813~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25岁中进士,后又入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府做书记,王爱慕其才,招为婿。受牛党排挤,一生潦倒。他的一些诗反映了民生的疾苦,如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咏史诗揭露和讽刺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如 《瑶池》、《贾生》等。其诗作中最足以代表其风格的,则是他的以 《无题》 等为名的爱情诗,他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形象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而为人广为传诵。他的诗大多数是喟叹个人的沦落不遇。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辞藻华丽,对仗工巧,想像丰富,词句精警,朦胧婉曲。李商隐与杜牧并驾齐驱,人称“小李杜” 。但也有一些诗过于讲究典故,具有惟美倾向而显得晦涩。今存《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813~858Li Shangyin

famous 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also called Yuxisheng.Works: Writing While Staying at West Suburb,To the North in Raining Night,Goddess in the Moon,Young Man Jia,Pool of Precious Jade,Drunk Under the Flowers,Having Thoughts Again,etc.

李商隐812—约858

唐杰出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十七岁时,以文才见知于牛僧儒党成员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与温庭筠齐名,称为“温李”。为文瑰丽奇古。诗歌擅长近体。所作咏史诗,多托古讽今。《无题》诗和其他抒情写景小诗,颇多佳作; 其诗特点:构思精密,抒写感情, 细致深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有《李义山集》。

李商隐813—858

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年轻时受知于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僚,并亲自教以骈文。文宗开成三年(838)受令狐举荐,登进士第。不久,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王爱其才,妻之以女。时牛李党争尖锐,互相倾轧。令狐属牛党,王属李党,商隐曾受令狐提拔,遂被牛党责之为“背恩”。后李德裕被牛党排斥,令狐綯为相,商隐屡上书求引荐,均遭冷遇,郁郁不得志,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徐州等地, 为人幕僚,生活困顿,身多疾病,后还郑州闲居而卒。其作品,多抒写个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伤感哀苦之情。反映民生病苦的佳作不多,如《行次西郊一百韵》。咏史诗则多托古以讽时政,表达了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不满。最为著名的《无题》诗,诸家所释不一,有的作爱情诗,有的当寄寓政治内容之作。商隐擅长律、绝,富有文采,在艺术上独具特色,构思慎密,想象丰富,语言凝炼优美,音调和谐婉转,形成了典雅华丽的风格,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的作品用典过多、含意晦涩。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