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劼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劼人

李劼人和他的“草堂” 文汇报1957年2月5日
“菱窠”访劼老
最后的访问——悼念作家李劼人
应该给予李劼人公正的评价
李劼人(1891-1962)
范琰
韦君宜
万本根
秦贤次
文汇报1957年5月29日
光明日报1963年1月12日
人民日报1982年2月3日
*传记文学1978年32卷3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53页
李劼人的艺术
回忆李劼人
李劼人创作道路初探——兼谈关于李劼人的评
价问题
易征
魏时珍
王锦厚 伍加伦
集萃1980年创刊号
龙门阵1981年1辑
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1期
论李劼人和他的《死水微澜》
有关李劼人创作倾向的二、三问题
解放以来李劼人研究简介
李劼人的文学创造活动
同学少年李劼人
李劼人传略
李劼人先生和他的故居——菱窠
《李劼人传略》补正
新思潮的传播者——李劼人与《星期日》周报
李劼人研究简述
李劼人
李劼人
李劼人
李劼人
李劼人自传
伍加伦 王锦厚
洪钟
伍加伦等
谢扬青
李璜
伍加伦等
谢扬青
王介平
王绿萍
伍加伦等
林曼叔等
蒋心焕 朱德发
李立明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3期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3期
文谭1982年2期
红岩1982年4期
*大成1982年106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1期
龙门阵1983年3辑
新文学史料1984年3期
成都文物1984年3期
文学研究动态1984年6期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31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8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20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34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307页,李劼人
选集第1卷第1页
李劼人
李劼人
中国左拉之待望
怀念与追悼
李劼人同志二三事
李劼人
阿英
洪钟
郭沫若
陈翔鹤
陈翔鹤
黄俊东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1页
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1辑第226页
李劼人选集第1卷第1页
陈翔鹤选集第401页
陈翔鹤选集第407页
*现代中国作家剪影第235页

李劼人

作家李劼人逝世
在李劼人同志追悼会上习仲勋同志致悼词
 人民日报1962年12月26日
南方日报1979年12月30日
怀念与追悼
最初和最后一次见面——忆老作家李劼人
亦师亦友亦同志——李劼人同志二三事
李劼人生平思想探析
陈翔鹤
诸有莹
苏 健
李士文
文艺报1963年1期
新港1963年3期
广东党史通讯1985年6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6年2期

李劼人先生与“小雅”
李劼人先生与菱窠
李劼人早期报刊生涯
等闲平地起波澜——忆二十年代李劼人先生连
遭两次风波
谢扬青
艾 棣
李海金
谢扬青
成都文物1987年2期
成都文物1987年2期
成都文物1987年2期
成都文物1987年2期
李劼人与法国文学
重新认识李劼人
怀念李劼老
回忆李劼人先生
应该研究李劼人
永远的怀念
缅怀李劼人先生
陈鹤翔与李劼人
李劼人年谱
抗敌文协与李劼人
李劼人先生与“文抗—文协”成都分会片断
坎坷的白银时代
李劼人(1891—1962)
伍加伦
谭兴国
沙 汀
艾 芜
马识途
洪 钟
钟朗华
陈开第
李 眉编
车 辐
谢扬青
陈大远
京 声 溪 泉
四川大学学报1988年4期
红岩1989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2期
作家的童年(4)第73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68页

李劼人1891——1962

原名家祥,四川成都人。1891年 (清光緒十七年) 生。11歲入臨川縣官立小學堂,兩年後改入撫州印刷局當排字工。16歲入四川高等學堂附屬中學讀書,1912年畢業。1913年任瀘縣縣政府第三科科長。1915年8月,創辦《四川群報》,任主筆。1918年6月,該報被查封後,出任《川報》社長兼總編,並爲《每週評論》發起人。1919年6月,參加少年中國學會,並在成都設分會,創辦《星期日》週刊。同年底赴法國。1924年夏回國,任《川報》編輯。不久《川報》遭查封,並被捕入獄,獲釋後受令不准辦報。1924年在家翻譯長篇小說《薩朗波》、《霸都亞納》、《文明人》。1925年8月,去成都大學任教。1930年秋,開辦“小雅”菜館。1931年在成都中學教書。1933年3月,任民生公司廠長。1935年5月,辭廠長職,從事撰寫《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同年底,任嘉樂紙廠董事長。1943年4月辭董事長職,回鄉間翻譯法國《單身姑娘》一書和重譯《人心》、《小東西》和《馬丹波娃利》三部小說。嗣後回嘉樂紙廠任總經理。全國解放後,當選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任成都市副市長。1954年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被選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其後又任四川省文聯副主席。1962年12月24日病逝。終年71歲。著有《李劼人選集》5卷。

李劼人

李劼人1891—1962

小说家、翻译家。原名家祥。原籍四川华阳(今属成都)。1911年前后,积极投身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参与“四川保路同志会”等各种活动。1915年起,先后任四川群报社、川报社记者、总编、社长等职,写了大量政论、散文、小说。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同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主要精力投入法国文学的研究与翻译。1924年回国,仍在新闻、教育界工作,同时积极从事文学活动。1925年后,筹建嘉乐造纸厂,以支持文化事业。1933年任民主机器修理厂厂长。1935年至1937年写成历史题材的系列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均以四川为背景,分别反映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抗战后,出版小说集《天魔舞》。翻译莫泊桑、福楼拜、龚古尔的小说数十部。新中国成立后,除作短篇外,主要从事《大波》等三部曲的修改。有《李劼人选集》。

☚ 胡适   毕倚虹 ☛
李劼人

李劼人1892.6.20—1961.12.24

原名李家祥。笔名有老懒、菱乐等。四川华阳(今属成都)人。自幼家境贫困。读过私塾。14岁即在抚州印刷厂当童工,17岁时得亲戚资助考入华阳中学。1909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教师里有同盟会成员刘士志等,同学中有王光祈、郭沫若等人。因而深受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熏陶,同时对中外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912年他的第一篇小说《游园会》发表于《晨钟报》。他从学校毕业后,曾在四川沪县、雅安等地知县衙门担任文牍工作。1915年至1919年间,他先后担任《四川群报》、《川报》主笔和社长,写了大量的通讯、评论等。1915年创作的《儿时影》是他最早的白话小说,随后又写了《夹坝》、《盗志》、《做人难》等,取材于市井、官场和军界的黑暗内幕,文笔犀利,深受社会重视。五四运动前后,他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并主持成都分会的工作,创办会刊《星期日》,传播新文化思潮。1919年秋去法国勤工俭学,曾入蒙北烈大学文科攻读法国文学。留法期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同情》,还翻译了一批法国名家小说。1924年归国后,曾任《川报》主编,成都大学教授,以及《民力报》和《新川报》编辑等。目睹军阀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黑暗,他先后写了《好人家》、《大防》等十余篇小说,翻译了一批法国文学作品。1930年后,他开始转向实业救国的道路,支持创办了嘉乐纸厂,出任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1935年他移家成都,同年即完成《死水微澜》,翌年写成《暴风雨前》,抗战前夕又完成了《大波》。这三部长篇小说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广阔的历史背景,众多的社会风貌,浓郁的地方色彩,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同时他还创作了《梦痕》、《程太太的奇遇》等短篇小说。抗战时期,他除从事嘉乐纸厂的经营,同时积极参加文协成都分会的组织和活动,担任《笔阵》编辑,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杂志和报纸副刊,从事法国文学的改译和重译。抗战胜利后,他根据自己经营民族工业的感受和艰辛,在《新民日报》发表连载长篇小说《天魔舞》。建国后,他写了《解放前夕一小镇》等短篇小说,主要精力集中于修改《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三部长篇小说。

☚ 李束为   李林风 ☛
李劼人

李劼人1891—1962Li Jieren

现代小说家、翻译家。原名李家祥。四川华阳县(现并入双流县)人。1891年6月20日生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1907年在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书时,接触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1912年毕业后到四川泸县、雅安县知事公署任职。1915年起,先后任《四川群报》主笔、编辑和《川报》社长兼总编辑。1919年6月,他参与发起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并主编该会《星期日》周刊。李劼人自1912年发表作品。第一篇小说《游园会》发表于《晨钟报》。1915年到1918年,写了大量时评、杂文等,并用“老懒”的笔名发表了近百篇文言和白话小说,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好评。
1919年底,李劼人到法国勤工俭学,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同时他还为国内报刊写作散文和通讯,并创作了日记体中篇小说《同情》。
1924年9月回国。1925年至1933年,他先后被聘为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并在一些中等学校兼课。这一时期他还翻译、改译了一些法国文学作品,并继续创作小说。其中《编辑室的风波》较为著名。1946年将自30年代中期以来写的短篇小说编为短篇集《好人家》出版。
1935年5月到1937年7月,李劼人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写成三部各自独立而又具有连续性的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分三册)。三部小说史诗般地反映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十几年间四川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作品描写生动,刻画入微,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是李劼人的扛鼎之作。
抗日战争时期,李劼人作为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的主要负责人,积极参加抗战文艺运动。1948年,他写成长篇小说《天魔舞》,揭露抗战时期国统区群魔乱舞的现实。这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又一重要成就。
1921年至1949年,李劼人翻译法国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20余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劼人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中国文联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和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等职。在创作方面,除写有少数散文和短篇小说外,主要对他的三部历史小说进行修改和重写。1962年12月24日病逝,修改工作未能完成。
四川人民出版社从1980年起陆续出版了《李劫人选集》1至5卷。

☚ 沈从文   钱钟书 ☛
李劼人

李劼人

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曾用笔名老懒,四川成都人。早年曾在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书,辛亥革命时,曾参加铁路风潮。中学毕业以后,便为《晨钟报》撰写稿件。后又从事小说创作,最早的四个短篇小说,发表于当时的纯文艺半月刊《娱闻录》上,其内容都是反映当时私塾阴暗面的。后被《四川群报》聘为主笔。这期间他不但撰写了大量的讨袁文章,而且还创作了短篇小说百余篇,其内容多是揭露当时社会阴暗面的。1918年,李劼人出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同年6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创办了新型周刊《星期日》。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先后在蒙北烈大学和巴黎大学选修文科。这期间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主要有《人心》、《小物件》、《妇人书简》、《女郎爱里沙》、《马丹波娃利》等长、短篇小说,还创作有日记本小说《同情》。1924年回国后仍在《川报》当编辑。这期间他还翻译了佛洛贝尔的长篇小说《萨朗波》、马朗的长篇小说《霸都亚纳》、法赫尔的长篇小说《文明人》等。1928年,李劼人到国立成都大学任教。1935年以后,他专门从事小说创作。这期间他创作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作品。此后,李劼人又翻译了一本法国作家维克多·马格利特的长篇小说《单身姑娘》,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天魔舞》和一本类似于地方志的书《说成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劼人曾任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他的《死水微澜》等作品,近年来被搬上影视银幕,有很广泛的影响。李劼人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李金发   阿英 ☛

李劼人1891—1962

作家、翻译家。四川成都人。1912年开始写作。1924年自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被聘为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同时从事文学翻译与创作。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这3部各自成篇又具有连续性的长篇历史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四川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革,因而被称之为“小说的近代史”(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

李劼人

李劼人1891~1962

现代小说家。原名李家祥。生于四川成都一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参加过保路同志会的斗争,1915年曾任成都《群报》、《川报》总编辑并开始创作白话小说。1919年加入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同年去法国勤工俭学,进巴黎大学文学院研究法国文学。曾翻译福楼拜、莫泊桑、都德等的名著如《马丹波娃利》等,并创作日记体小说《同情》。1924年回国,在大、中学任教,并一边从事翻译等工作,同时发表小说。1935年开始专事写作。长篇系列小说《死水微澜》 (1935)、《暴风雨前》(1936)和《大波》 (1937),均以四川为背景,真实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近二十年间的社会动荡和历史变化,有强烈的时代气氛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被郭沫若称为“小说的近代史”。长篇小说《天魔舞》 (1948),揭露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群魔乱舞的黑暗现实,为其又一力作。解放后,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 胡适   郭沫若 ☛

李劼人1891~1961Li Jieren

contemporary writer and translator. Works: The Tiny Wave of the Dead Water,Before the Rainstorm,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