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管理理论
这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密切的关系,而又有所不同。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而权变管理理论则企图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式。所以它强调权变关系是两个或更多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所谓函数关系,就是作为因变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随环境自变数的变化而变化。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所以,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 “如果——就要” 的关系,即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在供过求的市场中经营,就要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 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环境中经营,就要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又如,在企业领导方式上,如果现行的社会价值趋向于自由主义,职工是有高度科技业务的专业人员,就要采用职工参与式的、开放性的领导方式; 如果现行的社会价值趋向于权力主义,职工是非技术性的人员,就应以严格的权力领导方式为宜。
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是自变数,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因变数。有时也有相反的情形发生: 假如企业领导采用职工参与式的、开放性的领导方式,就会激发起职工自我控制与负责的社会价值。但总的来讲,权变管理关系是以环境为自变数,管理为因变数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的特点,也是它不同于情境管理的地方。所谓情境管理,是霍华特、卡莱尔和罗伯特·莫克勒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情境管理着重诊断和分析情境,适应情境,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管理,但并不试图去认明情境变数同管理变数之间的特定函数关系。
环境变数中又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外部环境通常作为自变数,它又分为两种: 一般外部环境,这些因素通常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式组织系统,但会发生间接的影响,而且,这些一般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之间也会发生影响; 特定外部环境的因素会直接对企业发生影响,相互之间也会发生影响。外部环境变数,不论是一般的还是特定的,都存在于企业之外,管理上难以直接控制。内部环境就是企业的正式组织系统。内部环境变数相互之间是互相关连与依赖的,同时和外部环境变数也是相互影响的。内部环境变数可能是自变数,也可能是因变数。如科技,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外部环境变数 (因为科技大都是从基本研究发展来的,在现代管理的权变关系中,通常作为自变数),另一方面,又可以看作是内部环境变数。如某一制造业的特定生产程序,既可以认为是自变数,也可以认为是因变数。因为它的生产程序,能够影响到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假如某一工厂采用装配线生产程序,就应采取集权式组织结构和权力主义的领导方式较能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就是自变数。反过来,假如一个工厂采集权式组织结构和权力主义的领导方式,那么生产程序应采用装配线方式较能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就成了因变数。总之,权变管理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处理好这两项变数的关系。
内部环境变数一般应作为因变数,即它们是受外部环境变数直接影响的。如由于防止公害的法律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科技状况等,必须作相应的改变。这就是说,外部环境的法律是自变数,内部环境诸因数是因变数。同时,内部环境虽然对于权变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但在权变关系中却不能看成是自变数。这是由于内部环境变数早已为管理所重视。除了科技 (它同时也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变数) 之外,组织结构和决策程序等内部环境变数也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已受到管理的控制,甚至可以把内部环境引入管理变数之中,所以只能作为因变数而不能作为自变数。至于管理变数,则全部属于因变数。
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论是管理理论工作者新提出的思维趋向。它不同于传统学派提倡的普遍性管理原理、原则,认为解决任何管理问题必须根据现实问题采用“具体分析”情况的方法。权变一词可以认为是“情景管理”的同义语。正如权变理论者所论述的那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很多因素以及它们同这一特殊情况的相互关系”。换言之,一种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必须适合于解决这一特殊问题的特定环境、条件。例如,多层次结构和分级按职能系统来管理的办法,适用于相对稳定的外界环境。在不稳定的多变环境中,需要的是柔性的工作组管理方法,它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权变管理往往是一个取折衷的管理方法,它处于非常一般化的管理原则、方法(极端U)与非常特殊条件的情景管理(另一极端S)这一谱带之间的某一个中间点(C)之上(见图10)。

图10
从权变管理理论来看,管理人员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不相同的,因而很难说有一种最好的办法去解决此问题。但也并不认为所有的情况都各异而无相似之处。因而,有可能根据类同的情况,找到相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方案。这里,首先要找出有关这一情况的权变变量,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
这里可以以确定某一特定条件下的领导方法为例来说明之。在这种情况下,下属的个性是一个有关的权变变量。同时,下属的工作性质是另一个要考虑的权变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结构化的(常规性工作)或非结构化的(不定型的工作,可用多种方案去完成之)情况,采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前者可以用较严格的领导方法,后者宜用较灵活的开放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