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权变理论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是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主张权宜应变管理理论的一个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弗莱德·卢山斯、约翰·莫尔斯、杰伊·洛希等。代表作有莫尔斯与洛希1974年出版的 《组织及成员: 权变方式》和菲德勒的 《领导游戏: 使人适合情况》等。
权变理论认为: 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 “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管理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管理者应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要取决于当时的既定情况。其理论要点是:
❶人们参加组织的动机和需求是不同的,是采取X理论还是Y理论,要因人而异;
❷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
❸管理机构和管理层次及工作分配、工资分配、控制程度等,要依工作性质、管理目标和被管理人员素质而定,不能强求划一;
❹当一个管理目标达到后,还可继续激发管理人员胜任感使其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深入研究、分析客观情况,使特定的工作由适宜的机构和适宜的人来管理和担任,以发挥其最高效率,提高整个管理水平。
在组织结构方面他们认为应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并把企业分为四种模式:
❶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应取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制;
❷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较快,内部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其组织设计应是矩阵制,以加强各组织间存在的大量正式与非正式的横向联系;
❸外部环境因素比较稳定,产品品种比较简单而且工艺技术比较稳定的企业,组织设计应取直线职能制,由最高层集中掌握生产和技术政策的决策权;
❹外部环境因素十分稳定而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组织设计应取高度集权式的结构,整个公司核算和监督都由总部集中进行。
在领导方式方面,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应以一切企业的任务、个人和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同职工的关系而定。由此提出了 “领导的三维权变模式”,即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领导效果。即:
❶领导与成员的关系。下属对领导人的信任与忠诚程度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
❷任务的结构。下属任务的常规化程度。
❸职位权力。领导职位、官方权威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奖惩权,领导从上级和整个组织所得到的支持大小。
他们把领导方式归纳为四种类型:
❶指令性的。领导者发布指示,没有下属参与决策;
❷支持性的。领导者更多地考虑职工的要求;
❸参与式的。职工参与决策;
❹成就指向式。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并相信他们能达到这些目标。到底采取哪种方式要由如下权变因素同领导方式恰当配合来考虑。
权变因素有两个方面:
❶职工个人的特点,如职工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求、领悟能力、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对独立的需求程度等;
❷环境因素,如工作的性质、正式权力组织、非正式权力组织等情况。并认为有四种个人品质对领导者的能力影响很大。这四种品质是: 自我认识;信心; 沟通思想的能力; 对任务的了解。

☚ 经验主义学派   霍桑试验 ☛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亦称“超Y理论”,是一种主张结合X理论和Y理论而权宜应变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人员在管理一个企业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本身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没有的。这个学派的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各地风行一时。它的由来是,美国管理学者莫尔斯和洛尔施对两个工厂分别采用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人们怀着各种不同的动机和需求参加组织,有的人适用于X理论管理,有的人适用于Y理论管理。(2)组织机构、管理层次、工作分配和控制程度等要随工作性质、目标及人员素质而定。(3)当一个目标达到后,还可以继续激发其胜任感,使之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这样,管理人员就要深入研究,分析工作、组织和人员,使三者配合得当,使特定的工作由适宜的组织和适宜的人员来担任,以发挥最高效率。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X理论和Y理论都有可取之处,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灵活应用。

☚ 因地制宜或权变理论   现代化管理 ☛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 Theory School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种管理学派。“权变”即权宜应变之意。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切都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权变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权变理论就是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系统观点为了解一切组织提供了普遍的模型,权变理论则承认每个组织的环境和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都各有其特点,并为具体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权变学派同经验学派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学派研究的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在于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
权变理论学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权变计划观点。权变理论认为,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计划的形式要适合当时的情况、计划目标的模糊性和灵活性是有用的。(2)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要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受外界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参见“权变学派组织理论”和“权变理论的概念模型”)。(3)企业领导方式应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参见“权变领导理论”和“权变领导模型”)。

☚ 有机式系统与机械式系统   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 ☛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 Theory Approach

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学派。“权变”即随机制宜,通权达变之意。该学派认为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等要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方法或技术手段。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将组织的内外环境作为自变量,而将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等作为因变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存在或发生某种环境条件,那么,“就要”采用某种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原则、方法或手段,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动荡不定的情况下,权变管理思想不失为组织适应环境,以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美国管理学者约翰·莫尔斯(John Morse)和杰伊·洛希(Jay W.Lorsch)在1970年5~6月号的《哈佛工商评论》上曾发表《超Y理论》一文,该文指出了所谓X理论和Y理论的适用环境,并且提出了权变性的超Y理论,从而奠定了权变管理的思想基础。
权变管理学派集各家学说于一体,使管理理论更具操作性,特别是所阐明的权变观念及权变的管理方法,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权变管理的思想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它能使学派林立的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美国管理学者弗雷德· 卢山斯(Fred Luthans)在1973年发表的《管理的权变理论,走出丛林之路》一文中,如图表明权变理论能够引导管理学走出“管理理论的丛林”。
权变管理学派本身并没有发明多少管理方法或技术。因为它主要关心在什么环境下有什么相应的管理方法或技术可资采用,因而它在吸收其他许多学派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分析环境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何时、何地、何条件下的有效管理方式。特别是在战略及计划、组织结构设计、领导方式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问卷调查,提出了许多权变性的管理方法。
☚ 系统动态学   系统管理学派 ☛
000010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