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杂扮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杂扮 杂扮宋代戏曲名词。 又作“杂𠺚”、“杂班”,或名“纽元子”、“拔和”。原是河南、河北一带农村中装扮各式人物以资耍笑的民间演出,北宋后期进入城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记当时京城开封瓦肆中表演伎艺,即有“乔骆驼、李敦等杂𠺚,外入孙三神鬼”。 它又记“杂扮”和其他百戏如跳索、相扑、鼓板、小唱等同演于庙会(见同上书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后来被宋杂剧吸收,成为“杂剧之后散段”(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伎乐”)。而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则云:“杂扮,或名杂班,又名纽元子,又名拔和,乃杂剧之散段。”与杂剧演出仍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一定在杂剧之后。其上演情况,可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间一段:“复有一装田舍儿者入场,念诵言语讫,有一装村妇者入场,与村夫相值,各持棒杖互相击触如相殴态;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妇出场。”参见“纽元子”、“拔和”。 ☚ 正杂剧 杂班 ☛ 杂扮【同义】总目录 杂扮杂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