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殖财养民论
薛福成提倡发展机器工业的思想。他认为振兴商务必先“讲求工艺”,大力发展机器工业。在《用机器殖财养民说》等文中提出:“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庸庵海外文编》卷三,《振百工说》) 认为机器可以“殖财”,即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人工,降低产品售价,“使人获质良价廉之益,而自享货流财聚之效。”。他分析说: 机器具有人工所不具有的能力,采用机器生产,“十人百人之力所能造者,一人之力能造之,夫以一人兼百人之工,则所成之物必多矣” (同上书,《用机器殖财养民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其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中国如采用机器生产,一定会使商务殷盛,民生富厚,国势勃兴。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机器生产并向中国大肆倾销商品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继续采用手工劳动,其产品在质、量、价上都不足以同洋货竞争,必使国势更衰,民生更为艰难。薛福成虽未形成科学的价值论,但他把劳动力消耗同产品成本及商品价格联系起来说明机器生产的优越性,已初步触及到了劳动价值论的要旨。把发展机器生产作为振兴商务的关键,标志着他已开始摆脱偏重流通的重商倾向。薛福成批驳了“广用机器不啻夺贫民生计”的谬论,指出发展近代机器生产,振兴商务,可以增加就业途径以养民。设一厂能使千万人得以谋生,开一矿,则“仰食者不下数万人或数千人”,建铁路、开轮船都可使沿途地区增加谋生机会。如不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则“中国之货非但不能售于各国,并不能售于本国”(同上),就会有更多的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不能“自食其力”。虽然“富商”是发展机器生产的最大获利者,但“利归富商”则利仍在中国,“可分其余润以养我贫民”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