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豁剌惕 朵豁剌惕又译为“杜格拉特”、“杜拉特”,其原音为duqlat。古代蒙古族部落之一,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后,该部被迁居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其后有一部分东迁至伊犁河上游和塔里木盆地西部。留居楚河、塔拉斯河和伊犁河下游的朵豁剌惕人,与钦察、乃蛮、克烈等突厥部落融合为哈萨克人。东迁至塔里木盆地的朵豁剌惕则与回鹘融合为叶尔羌汗国属下的“回部”,即维吾尔族人。许多研究哈萨克历史的国内外学者认为此部为“咄陆”,是汉朝乌孙猎骄靡的中子“大禄”的后裔,在突厥汗国时,即称“五咄陆部”(见《哈萨克族简史》第81页),这种说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13—14世纪波斯史家,曾长期担任伊儿汗国宰相的拉施特·丁,根据蒙古汗国统治者收集和保存的档案资料,写成《史集》一书·记录了蒙古汗国境内的突厥部落和蒙古部落,他明确地将其放在“过去就称为蒙古的突厥部落”中。关于此部的起源和经过,《史集》是这样写的:“朵豁剌惕[duq(u)lat]部落:他们是从屯必乃汗的第八个儿子不勒札儿分支出来的。当成吉思汗与泰亦赤兀惕部落作战时,此部落曾与成吉思汗结盟并参加了他的军队,但在那个时代和现在,都未闻他们的异密(军队统领)中有过享有威望和声誉的。就是这些。” ☚ 弘吉剌惕 蔑儿乞惕 ☛ 朵豁剌惕蒙古部落名。为不鲁勒札儿—朵豁剌因(不丹札儿—朵豁兰)或朵豁剌歹之后裔,属尼伦蒙古人,同成吉思汗血缘较近,据《元朝秘史》,同为蔑年土敦后裔。在※“十三翼之战”中,该部与答里台、火察儿等组成一翼,助成吉思汗与札只刺、泰赤乌等13部作战。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分封时,将其分予次子察合台,从此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部落之一。该部※异密在14世纪蒙古各部异密的混战中,成为察合台汗国东部的强大军事势力。伊斯兰历七四八年(1347—1348),该部异密※播鲁只扶立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成为东察合台汗国“开国功臣”,最富庶的※向阳地为封地,一直左右汗国政治。至其子※忽歹达时更被赐予12种特权,实际控制军国大权,先后废立6汗。直至叶尔羌汗国拉失德汗统治时期(1533—1559或1560),此家族的势力才被翦除。随着叶尔羌汗国内整个蒙古部族的伊斯兰化和突厥化,该部亦逐渐融合于突厥语诸部族,特别是维吾尔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