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朱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朱耷1626—1705清初画家。谱名统𨨗,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一度为僧, 后又当道士,建青云谱道院于南昌,别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等。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法简括凝炼,形象夸张。又画山水,生动尽致,意境冷寂。其水墨画技法,对后世的写意画影响很大。所画鱼鸟,每以“白眼向人”,署款“八大山人”,写成似“哭之”或“笑之”二字,并题上含意隐晦的诗歌,寄寓亡国之痛。亦工书法,行楷师王献之,然纯朴圆润, 自成一格。 朱耷 朱耷见“八大山人”条 ☚ 有妫血胤 朱少文 ☛ 朱耷【同义】总目录 朱耷八大山人 朱耷清代画家。1626年生,1705年去世。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工山水,尤精花鸟。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1648年为僧,1661~1687年为道士27年。自1685年起署款“八大山人”。1666年作《墨花》卷。1682年作《古梅图》轴。1690年作《牡丹孔雀图》、《蕉雀图》、《柳鸦图》。1694年作《秋山图》轴(182.8cm×49.3cm)、《花鸟》册、《鱼》轴、《瓶菊图》轴(91cm×46.5cm)。1697年作《河上花图》卷(47cm×1292.5cm)。1698年作《大涤草堂图》、《荷花鸳鸯图》。1699年与石涛合作《兰石双雀图》、《秋林亭子图》(160.6cm×78cm)。1700年作《树木双鸟图》、《鹿图》。1701年作《古松图》。1703年作《浴禽图》(119cm×58.4cm)。1705年作《芦雁图》、《竹石鸳鸯图》、《墨荷图》。《牡丹松石图》轴(180.2cm×95.5cm)。《双鸟图》轴(75.3cm×37.8cm)。《柯石双禽图》轴(106.5cm×64cm)。《仿董北苑山水图》轴(114cm×51.5cm)。《花鸟图》卷(26cm×468cm)。《河石水禽图》轴(114.4cm×38.5cm)。《孔雀图》轴(75.3cm×37.8cm)。 朱耷 461 朱耷1624一作1626—1705僧。俗姓朱,名耷,原名由桵,明宗室,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后裔,与思宗(由检)兄弟行。字人屋,号雪个、个山等。甲申明亡后为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其书画多署“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笑之”。又书一哑字,自是对人不交一言。嗜酒,酒醉哭笑狂颠,时信佛,又信道。工诗书,尤善画。山水、花鸟、竹石,笔恣墨纵,不泥古法。章法、用笔,取法徐渭,意境翻新,情思隽永,笔墨简括冷峭,形象夸张变形,善用破笔飞白,湿笔渗透,着墨不多,却生动尽致,无境处亦成妙境。取材多以物寄情,画山水多写残山剩水,意境荒寂,画花鸟更为奇特,结构常以少胜多,画鱼、禽,常作“白眼向人”之态,别具灵奇。书法疏朗飘逸,题诗晦涩,手法隐喻。其成就对后来的写意派影响深远。与弘仁、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高僧”。存世作品甚多,如《荷花》(藏南京博物院)等。有《八大山人画集》影印本行世。 ☚ 龚贤 王翚 ☛ 朱耷 朱耷1626—约1705清初画家。明宁王朱权后裔。谱名统𨨗,南昌人。明亡,一度为僧,后又作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观。擅画写意水墨花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意境冷寂。风格险绝冷怪,不同凡响。画鱼鸟多白眼向天,或缩项垂首无精打彩。画花卉,多枯槎残荷,萧条冷落。书款八大山人,竖写重叠,似哭笑二字,披露出作者不甘寂寞又无力改变现实的矛盾心情。善书,学王献之,多用中锋,水墨饱满、淳朴圆润,自成一格。其画对后世影响很大。 ☚ 四王、吴恽 石涛 ☛ 朱耷 朱耷1626—约1705Zhuda清初画家。谱名统𨨗,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入清后隐其姓名,23岁时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后又弃僧入道,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个山、人屋、驴屋、卧虎子、八大山人等别号。他一生经历坎坷,满怀悲愤之情,誓不与清王朝合作,性格倔强,行为怪僻,常藉诗文书画发泄内心积郁。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炼,鱼鸟造型夸张,表情奇特。画面构图险怪,笔法雄健泼辣,墨色淋漓酣畅,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象的艺术特色。他的山水画多为水墨,宗法董其昌,画面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他的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笑之”的字样,还有含意隐晦的题诗,都寄寓着亡国之痛。兼工书法,行楷学王献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其传世作品《鹌鹑游鱼图》是他的《花鸟册》的一页,在岸边的石块上,立着一只鹌鹑,卷缩着身躯抵御严寒,但依然昂首向天,白眼看人,一派冷峻高傲的神态。水中有两尾鱼,正在争逐食物。在它们的背后,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是一大片空白,整幅画笔法简洁精到,寥寥数笔,似极不经意,却把鹌鹑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动态和神气表现得活灵活现。八大山人的传世作品还有《孔雀牡丹图》、《河上花图》、《鱼乐图》、《荷花水禽图》、《古梅图》等。 荷花水禽图 朱耷 ☚ 石涛 吴历 ☛ 朱耷1626—约1705清初画家,明宗室,谱名统𨨗,南昌(今属江西)人。明亡,一度为僧,有雪个、八大山人等别号,擅画水墨花卉禽鸟,以简略见胜,形象夸张,独出新奇。山水喜作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冷寂意境,表现出高傲、冷漠和敌视现实的精神状态。其水墨技法对后世的写意画影响很大。书法也有造诣。画迹传世颇多,代表作有《河上花图卷》、《鱼鸟》等。 朱耷 朱耷1626—1705清初画家。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谱名统𨨗,一作朱由桵,南昌人。崇祯十七年(1664),明朝灭亡,不愿屈膝清朝,入奉新山,削发为僧,字雪个,号个山,别号很多,有驴汉、个山驴、道朗、破云樵等,书款八大山人,四字草书竖写重叠,似哭笑二字。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之心情。曾装哑,或与人无语,好酒似颠,哭笑无常,布袍烂鞋,书画自娱。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画山水,多为残山剩水,一片荒凉;画鸟常画一足,画眼则眼珠向上(白眼看青天),以寄托亡国之痛,以寓胸中之不平。其水墨劲泼荒率,力破陈规,别出新意,简练奇特,不落恒蹊。善书法狂草自成一家。传世作品中《隐居来鹿图》(藏广州美术馆)从题款判断为70岁以后作品,画面构图表现避世隐居于死寂的空山之中,见一只鹿行至山崖张望,构成一个萧蓼荒寂的意境。《古梅图》(藏故宫博物院)画一侏饱经风霜摧折的古梅斜挺,树根全露,树干半枯,只在两个枝叉上点有花朵,署年写“壬小春”,只有天干“壬”,而无地支“戌”,是为“有天无地”之意,直露对清朝的反抗情绪。相传所绘《墨荷图》时年近八十,可称为长寿画家。 ☚ 石涛 弘仁 ☛ 朱耷 朱耷1626~1705谱名统暠,号八大山人。朱元璋后裔。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以花鸟画称善于世,笔墨简括,形象夸张,多画孤鸟而白眼向人。所画山水意境冷寂,借物抒情,以寄寓家国之痛。明亡后,在先人封地南昌建立“青云谱道院”,终生过着亦僧亦道生活。工诗书画印。存世作品颇多,代表作有《河上花图卷》、《松下鸣禽图》、《荷花水鸟图》、《藤月图》等。画风对后世写意影响很大,在国内外画坛享有盛誉。 ☚ 黄顺 沈时 ☛ 朱耷1626—1706清初杰出画家。谱名统,明宁王朱权后裔,袭封辅国中尉,籍贯南昌。明室复亡,落发为僧,后又当道士。有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道朗、良月、破云樵者、八大山人等别名、字名。建造“青云谱”道院,以出世姿态消极对抗清朝统治。他把主要精力寄于绘画,发泄其家国、民族相交织的予盾。所作在悲愤苍凉之中,流露着顽强的激情和活泼的生机。画鱼、鸟,着笔不多,形象夸张,有“白眼向人”的姿态;写山水,荒凉寂寞,杳无人烟。署款“八大山人”,写成“哭之笑之”的样子,都寓有深意。其不拘陈规,变形取神的独特风格,对清朝直至近代的写意画,影响甚大。工书法,能诗,格调晦涩,有所寄托。在南昌的青云谱道院,现已建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朱耷1626—约1705清初画家。名统𨨗,字雪个,别署八大山人,僧名个山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削发为僧。后又为道人。顺治十八年(1661),曾在南昌主持青云谱道院。善画花鸟山水,所画鸟兽多孤傲,山水多荒凉、寂静。亦工诗赋,其诗多见于题画。书法宗王羲之,颇有“晋唐风格”。他在书画上常自署八大山人,其解不一:一说因常持八大人园觉经,遂自号;一说八大山人联缀,类哭之笑之,内心隐藏着亡国之痛。(参考图648) 朱耷(清) 江西人。字雪個,號八大山人,亦號人屋,别署刃庵、何園、屋驢、個山驢、書年、傳棨,又稱驢漢。明宗室。鼎革後,薙發入浮圖,尋發狂疾,裂浮屠服焚之,一日大書“啞”字署其門,自是對人不交一言。時韜晦于山林,時瘋狂于人間,朝東行,夕西奔,長時流離放浪。但不知究係真瘋,或係偽狂。康熙四十四年(1705)尚在世,其生時、卒年、終地俱不詳。耷嗜飲,妙善書畫,其書其畫殊有個性,别呈情趣,筆致簡潔,至觀精神含容其間,馳聘如意,如入妙境。狂草甚怪偉,多不可端倪。署款“八大山人”,上二字聯綴似“笑”似“哭”,下二字聯綴讀“之”,輒以“笑之、哭之”示其激情。《畫徵録》曰:“八大山人有仙才,隱于書畫,書法有晉唐風格。”邵長蘅云:“山人工書法,行楷學大令(王獻之)、魯公 (顔真卿),能自成家,狂草頗怪偉。”其作深受世人珍重,但多偽迹,名品有〈醉翁吟〉、〈臨河叙〉 等。 朱耷書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