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朱继芳《淮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朱继芳《淮客》

朱继芳《淮客》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说与南人未必听,神州只在栏干北。

【注释】 ①淮:指淮河,当时为宋、金边界。②南人:南宋人,这里指南宋统治者。神州:古代中国的代称。

【译文】 挟带着万里秋风,从淮河边来到江南的客人,独自登上高楼眺望秋天景色。他说:我有一句最真实最沉痛的话,讲给你们江南人听你们未必愿听:辽阔古老的神州呵,而今她的疆界仅仅在这道栏杆之北!

【集评】 今·钱学增:“这首诗抒写淮客思念北方失地的痛楚之情,真切感人。”(《钱仲联选《宋诗三百首》第363页)

今·范宁、华岩:“哀故国沦陷,叹无人收复,悲伤感慨,蕴于寻常话语中。”(《宋辽金诗选注》第423页)

【总案】 思北方乡土与亲人,哀故国沦陷,叹无人收复,如此强烈、复杂、深沉的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倾吐,而只用一句极真实也极沉痛的话表达出来。“神州只在栏干北”包含有今昔对比,有痛,有怨、有恨,其中一个“只”字寄慨尤深。杨万里《初入淮河》诗云:“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路德章《盱眙旅舍》诗;“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构思、立意、表现手法都相似。这已经不是艺术上的互相借鉴而是当时人们共同的感慨。


朱继芳《淮客》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朱继芳《淮客》

朱继芳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说与南人未必听,神州只在栏干北。

这是一首哀叹故国沦丧的七言绝句。当时诗人客居淮上,故诗题为《淮客》,而淮河当时正是宋、金的边界河,祖国大地以此河中分南北,河之南为南宋,河之北则是金的统治区。诗人登淮上之楼,北望中原,故国之思,凄怆感发,交愤于胸臆,感极而作此诗。

这首诗有较高的结撰艺术。诗的首句,以“长淮”、“秋风客”点题,兼示写诗的地点与时间。又以“万里”写“长淮”之长;“秋风”则在特定节候之中寓有诗人的特定情怀。这一句所创造的广漠而萧瑟的环境气氛,全为“客”(诗人自指)而设,“客”亦因此背景而益显:背景愈大,“客”的形象愈显得孤单独立,启下句一个“独”字。这一句,景中有情,景显而情隐,主要功能是为诗人在以下几句中的抒情写志作有力地铺垫。次句仍用以景寓情的笔法,但事已较首句显露得多。“独上高楼望秋色”,既有晏殊《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更有王粲《登楼赋》“悲旧乡之壅隔”的悲愤。此句正暗用王粲登楼之典。“秋色”承上句“秋风”而来,其内涵当如王粲登楼“凭轩槛以遥望”所看到的“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的景象。但是,也正如王粲所说,“虽信美而非吾土”。于是,怀乡之忧,悲从中来,诗人登楼所触发的感情,似尤甚于王粲。这从诗的三、四两句便可看出(详下文)。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本是写实之作,但它借用了王粲登楼之典,把诗人的登楼与王粲的登楼融为一体,把诗人登楼时的思想感情寓于王粲登楼典故之中,使感情深沉含蓄。由此可见其用典机巧,浑化无迹。这是本诗的一个特点。三、四两句是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话说得极平常,淡淡两语,不露声色,但诗人眷怀故土、伤时忧世的感慨悲伤以至悲愤之情,却皆寓其中。寓激情于平常话语之中,而其感发力量却收倍增之效,这是本诗的又一特点。“神州”本古代中国的代称,这里是指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诗人心忧中原,登楼凭栏北望,神州大地,只在栏干之北。但虽近在咫尺,而非我所有!这是最令人痛心的。诗人说,这种现实状况,“说与南人未必听”。“南人”,本指南方的人,这里实指南宋那班“朱门沉沉按歌舞”而不知边事为何物的贵族统治者。两句之中,充满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悲愤和对“南人”不晓边事、不图恢复的愤慨,其鞭笞之力,岂止入木三分!而诗人的爱国情怀,亦由此闪耀于字里行间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