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壎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的组成部分。位于东郊12公里的正觉山麓。又称蜀僖王陵。朱友壎(1409—1434),是明代蜀献王朱椿之孙,朱悦燫第三子,初封罗江王,后袭封蜀王,死后谥僖王。形制规模,与朱悦燫墓大致相仿。墓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石仿木宫殿式建筑,分为大门、前庭、正门、正庭、正殿、中庭、后殿七部分。前庭、正庭、中庭皆建顶山式厢房,上盖琉璃瓦,仿木结构,石质欢门;门窗、栏额、室顶彩绘莲花、牡丹、菊花、海螺、火轮、日月星云等图案。石料香炉、坐椅、棺台的雕刻十分精美,大小五百余件彩釉陶俑、陶马、陶器,造型别致。镶嵌在后殿琉璃瓦壁正中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盘龙戏珠,尤为生动。该墓距今已有500余年,所用石料,全为青石,每块重2吨以上。建筑结构合缝紧密,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才智技艺。墓内圹志、仪仗等物,也为研究明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