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灭吴之战元末朱元璋在江浙地区攻灭吴王张士诚的作战。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义军首领张士诚从高邮(今属江苏)迁都平江(今苏州),称吴王,时而附元。此后10年间,常与朱元璋争夺地盘,兵戎相见。二十五年,朱元璋针对张士诚特点,采取先取江北诸郡,剪其肘翼,然后专事浙西的方略,遣左丞相徐达、平章常遇春率师趋江北。十月,败张士诚援兵,获其元帅王成。克泰州城,俘守将严再兴等。次年三月,克高邮,杀守将俞同佥等。四月,占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淮地悉平。八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0万进围湖州(今属浙江),别遣将军李文忠趋杭州,华云龙向嘉兴(今属浙江),以分张士诚兵。徐达、常遇春在太湖、湖州一带,连败张军。张士诚遣兵6万援湖州,大败。张士诚率兵来援,亦败。十一月,李文忠取杭州、绍兴,华云龙占嘉兴,徐达克湖州,迫使张士诚孤守平江。徐达、常遇春乘胜会诸将合围平江, 久攻不下,将军俞通海受重伤不治卒。张士诚困守平江近10个月,突围不成,屡遭重挫。次年九月,徐达、常遇春率军攻破平江,俘张士诚,送往应天(今南京)。后张自缢死,吴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