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本草从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本草从新本草类著作。清吴仪洛撰。十八卷。仪洛字遵程,浙江海盐人。藏医药书颇多。行医四十年之久。撰《成方切用》、《伤寒分经》、《四诊须详》、《女科宜今》等医书。作者认为汪昂《本草备要》内容欠完备且有谬误,予以重订。内容保留、增改各半,故以“从新”名。共二十一万余字。卷一至卷六为草部,卷七至卷九为木部,卷十为果部,卷十一为菜部,卷十二为谷部,卷十三为金石部,卷十四为水部,卷十五为火土部,卷十六为禽部,卷十七为虫鱼鳞介部,卷十八为人部。载常用药物七百二十种。对药性、味、主治及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均有介绍。文字简要,便于参考。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刊本,道光二十六年(1846)瓶花书屋校刊本,一九四○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书。 本草从新药物学著作。18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鉴于《本草备要》 的作者汪昂 “不临证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重新将该书修订。内容半数保留,半数增改,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 《本草从新》。全书分类法参照《本草纲目》,共收药物720种。较为简明实用。建国后有排印本。 本草从新书名。刊于1757年。清·吴仪洛(遵程)撰。18卷。作者鉴于《本草备要》杂揉诸说,无所折衷,难免有乖误之失,故在其基础上增、删、改、释编成本书。文字简约,切合实用。今有排印本流行。 《本草从新》古代药物学著作。1757年吴仪洛编撰。历40年之久,对汪昂的《本草备要》进行考订补充而成此书。全书18卷,载药720余种,内容比原书增加1/3多,特别是增收了《本草备要》中所未收载到的常用药,如太子参、西洋参等为本书所首载。 ![]() 主要责任者: 吴仪洛 责任方式: 撰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92 千字 页码: 1-325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281.3 语种:中 定价:28.00 出版时间:2013-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本草必读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本草必读丛书之一,共收录736条词条。 被引频次:250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清)吴仪洛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大32开,164页。全书18卷,载药670余种,分列其性味功用、主治病证、药物分析、简便方药举例及反恶宜忌等。(本书收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 国内外大黄研究论文题录 中国本草图录索引 ☛ 本草从新běncǎocónɡxīn本草著作。18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 年。吴氏鉴于《本草备要》内容不够完备, 并有错误, 遂予补订, 编成此书。共收常用药物720 种,分类方法则参照《本草纲目》。书中文字简要, 结合医疗应用, 便于临证参考。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本草从新》系本草学著作。18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乾隆22年)。本书作者鉴于汪昂《本草备要》一书收罗资料较多,对于学医者影响较大,但汪氏本人不是医家,论述方面又多拘泥古说,故在该书基础上重加修订,内容半数保留,半数更改新增,故名《本草从新》。首卷“药性总义”,系药物总论内容,全书共收药物720种,均按《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排列。其中卷1~6为草部219种,卷7~9为木部87种,卷10为果部50种,卷11为菜部59种,卷12为谷部59种,卷13为金石部49种,卷14为水部33种,卷15为火土部20种,卷16为禽兽部46种,卷17为虫鱼鳞介80种,卷18为人部14种,书中对药性释义每多结合作者经验作了补充论述,内容简要实用。该书有乾隆22年(1757年)初刊本,其它清刊本近30余种。近现代石印及铅印本十余种,流传甚广。 ☚ 本经逢原 本草纲目拾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