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本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本末❶植物之根部和末梢。馬融《長笛賦》:“匍匐伐取,挑截本末。” 本末běnmò❶ 〈名〉比喻事情从头至尾的经过:讲述本末|事情的本末。 本末běn mò树木的根和梢。 颠沛之揭, 枝叶未有害, 本实先拨。/庇焉而纵寻斧焉。/枝大于本, 胫大于股, 不折必披。/庇其叶而伤其枝。/只有撑船就岸, 哪有撑岸就船。/镟的不圆,砍的圆。/怪树怪丫叉。/若向锅中添水,不如灶内无柴。/水从源流,树从根。 ☚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颠沛之揭, 枝叶未有害, 本实先拨。 ☛ 本末běn mò〖名词〗 本末树木的根和梢。❶ 比喻事情的主次、先后。《荀子·礼论》:“~相顺,始终相应。” 爱毛反裘/拔本塞源/拔树寻根/背本趋末/本末倒置/本末源流/不务正业/崇本抑末/抽薪止沸/丢卒保车/反客为主/釜底抽薪/纲举目张/隔靴搔痒/归根结底/归全返真/横生枝节/还淳返朴/还元返本/画龙点睛/谨毛失貌/木本水源/盘根究底/起根发由/穷源竟委/穷源溯流/深根固柢/头足倒置/喧宾夺主/寻根究底/寻枝摘叶/沿波讨源/扬汤止沸/以汤止沸/饮水思源/原始要终/正本清源/治丝益棼/追本穷源/追根穷底/大本营/大动脉/大关节目/老底子/牛角尖/敲边鼓/外插花/下脚料/一条藤儿/主腔骨/主心骨/蹩脚郎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擦镫时间多,骑马时间少——本末倒置/打油的漏斗——没底儿/地皮上割草——不去根/割麦不用镰刀——连根拔/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眉毛胡子一把抓(撒了谷子拾稻草)——主次不分/木头人生疮(羽毛扇打人)——不痛不痒/吃水不忘掘井人/风有风头,雨有雨头/根子不正秧子歪/果子离不开枝儿,瓜儿离不开蔓儿/脚上的泡,自己走的;身上的疮,自己惹的/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利之薮,怨之府/木偶不会自己跳,幕后定有牵线人/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刨树要搜根儿/贫无本,富无根/牵牛要牵牛鼻子/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肉烂骨头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水从源流树从根/饮水要思源,为人难忘本/本不正者,末必倚/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爱毛反裘 ☛ 详情 详情端详(细说~) 端底 端的 备细委细 详曲 款曲(知其~) 细情 ☚ 概况 实情 ☛ 主次 主次轻重 主客 ☚ 主次 主次颠倒 ☛ 本末❶标本的同义词。 本末战国以后,对农业和工商业的通称。《盐铁论·本议》:“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本”即“本业”、“本务”或“本事”,“末”即“末业”、“末作”、“末产”等。参见“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本末三国魏王弼提出的哲学命题。本指世界本体或事物的本质;末指有形之物及现象。王弼认为,无是万物之本,有为世界之末。又以为,老子主张“见素抱朴以绝圣智,少私寡欲以取巧利”,正体现“寄本息末”的原则。自王弼始,有无本末之辨成为魏晋谈玄的命题之一。宋王安石提出:“道一也,而为说有二,……无则道之本,……有则道之末。”认为本末有无都统一于元气之道。 本末běn mò❶主次。《备急千金要方·治病略例》:“此皆病之根源,为患生诸枝叶也,不可不知其本末”。 本末 本末战国以后划分经济部门及区别经济部门地位的概念。本,又称“本业”、“本务”、“本事”,指农业和与之相结合的家庭纺织业; 末,又称“末业”、“末作”、“末事”、“末产”,先指奢侈品的生产和流通,后扩大到整个工商业。本与末的内涵,有其历史变化。战国时商鞅以“耕织”即生产“粟帛”的农业和家庭手工纺织为本业,以“商贾技巧”为末业。荀子以“工商”为末业,韩非以“工商游食”之业为末,二者以“工”取代商鞅的“技巧”,形成了明确的农本工商末观点,并由此提出了“重本抑末”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张。东汉王符曾提出农工商三者各有本末,主张“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 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潜夫论·务本》),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也提出“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对传统的本末观赋予了新的含义。但“农本工商末”观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统治地位并末因此而改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康有为、梁启超等,也曾沿用本末概念表达自己的经济观点,提出了“商本”,“工商皆本”、“工本”,不仅摈弃了传统的“农本”观点,而且所说的工商已不是封建时代的商业、手工业,而是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了。这些观点的提出标志着传统本末观的动摇。20世纪初,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封建经济思想的没落及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发展,人们不再以本末概念来划分经济部门和区别经济部门的主次地位。 ☚ 足食论 重本抑末 ☛ 本末学术类名词。原指树木的根和梢。后用以比喻: ❶事物始终、原委。《易·系辞下》:“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荀子·礼论》:“本末相顺,始终相应。” 本末❶树木的下部和上部,比喻事情从头至尾的经过,原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