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木鱼mù yú

佛教法器。刳木为鱼形,中凿空,扣之发声。圆形木鱼,刻有鱼鳞,诵经时叩击。长形木鱼,吊库堂前,早、中二时粥饭叩击,又称梆。《百丈清规·法器章》: “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惊昏惰也。”
(例)
❶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十三·169·)
❷草履行来稳,木鱼手内提。口中常作念,般若总皈依。(十六·200·)

木鱼

木鱼

❶曲艺的一种。又称“木鱼歌”、“沐浴歌”、“摸鱼”。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系由传入广东的宝卷与当地民歌合流而成的一种粤语说唱。兴起于晚明,盛行于清代。音乐节奏自由,无起板和过门。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演唱时多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伴奏;无乐器时可用竹板击节。其演唱脚本叫“木鱼书”,多为长篇。
❷乐器名。见“音乐·乐器”类。

☚ 文场   四川扬琴 ☛

木鱼

木鱼

打击乐器。木制。将木刻成鱼形,中挖空,以木槌击之发声。原为佛家法器, “相传谓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敕修清规》)。清代开始用于民乐合奏。

☚ 拍板   简板 ☛
木鱼

木鱼

古代打击乐器。木鱼很早就传入我国,但见于文献记载较晚。木鱼最初为佛教法器,用以伴奏诵经(即宗教歌品)。明清时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伴奏和民间器乐合奏。明代王圻《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其形制为:圆形,中腹空,外观如张口之鱼头,也有长方形的。民间木鱼有大小两种,大木鱼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小木鱼多用檀木或红木制成。木鱼的演奏方法为:用圆头小木槌击奏发音。木鱼声音短促,音色空旷,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

☚ 钹   琴 ☛
木鱼0584蜻蜓。闽语。广东中山隆都〖〗。

木鱼

“木鱼”是寺庙里使用的一种法器,刳木为鱼形,中间挖空,击之有声。因其形状像鱼,所以叫做 “木鱼”。
“木鱼”有两种: 一种是直形的,悬挂在寺庙斋堂前,早上与中午吃饭时敲之,告知吃饭的时间到了。另一种为圆形,放在佛殿里,僧、尼念经时敲之,以协调音节。
为什么这东西要做成鱼形呢?
五代·王定保 《唐摭 ( zhí) 言》记载说: “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 ‘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 ‘用以警众。’白衣曰: ‘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卞悟师。师曰: ‘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原来如此! 因为鱼是不合眼的,所以制成鱼的形状,想要出家修行的人 “昼夜忘寐,以至于道”,一敲 “木鱼”就会想到不能贪睡,要苦苦修行。这里说的虽是悬挂的召集僧众用的 “木鱼”,而实际上也包括了诵经用的 “木鱼”。“必刻鱼何因”,原因即此。

木鱼mù yú

僧尼念经或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呈鱼头状: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声响。(二五·577)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木魚
木魚  mùyú

亦稱“魚鼓”。木製法器,中空。其形制有二。一爲翹首捲尾之團狀魚形,大者置於佛殿,小者可執手中,於誦經禮佛時敲擊。或有漸失魚形者。另一爲大而挺直之長魚形,懸於齋堂庫堂之側,擊之以報食事或聚會僧衆。其物始見於隋唐之際,僧侣襲用至今。佛家謂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魚形,擊之以警戒僧衆書夜思道。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製作原始》:“隋設木魚,僧志林造。”宋·蘇轍《上元夜适勸至西禪觀燈》詩:“更到西禪何所問,隔牆魚鼓正登登。”宋·陸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間道馳出城宿石佛院》詩:“徑投野寺睡正美,魚鼓忽報江天明。”

木魚

(《三才圖會》)

木鱼

木鱼

棕笋的别名。因其形如鱼,故称。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易物名》:“东坡名棕笋为木鱼,名铁拄杖为铁君。”

☚ 鬣葵   木奴 ☛

棕笋【同义】总目录
棕笋木鱼
木鱼

木鱼

即“木鱼歌”,详见该条。

☚ 木鱼歌   摸鱼歌 ☛
其他拟状物

其他拟状物

角(菱~;皂~) 锤(秤~;纺~) 蜡(~梅) 脊(山~;屋~) 玉(琼~) 门(闸~;灶~) 柱(水~;冰~) 耳(~房)齿(锯~) 舌(火~;帽~) 胆(瓶~;球~) 髓(木~;石~)泪(烛~;蜡~) 房(蜂~;莲~) 鱼(~雷;木~) 鳞(~甲;龙~) 鼓(石~) 嘴(壶~;瓶~;~嘴) 冠(鸡~;花~) 帽(螺丝~) 流(电~;气~) 排(竹~;牛~) 桥(鞍~) 井(矿~;天~) 花(蚕~;钢~) 絮(柳~;芦~) 臼(~齿) 结(喉~) 铃(杠~;哑~) 翼(机~)套(手~;袖~;笔~) 垄(瓦~;沙~) 箱(风~) 槽(牙~)山(~墙;冰~) 叶(百~窗) 爪(掣~) 栓(~剂) 尺(镇~;戒~) 核(煤~) 盘(磨~;棋~) 质(金~) 芽(肉~) 霜(柿~) 囊(胆~;肾~) 脉(叶~) 台(戏~;讲~) 脑(樟~;石~;豆腐~) 龙(~舟;火~)峰(洪~;驼~) 瓜(脑~) 蛇(~予;~弓) 礁(珊瑚~) 玻(~璃丝) 苗(火~) 乳(豆~;石钟~) 襻(车~;鞋~) 帘(眼~) 豆(土~) 鹿(~砦) 钱(榆~;纸~) 锁(石~;长命~) 潮(热~;高~;心~) 床(机~;车~) 裙(桌~;围~)刀(~币;冰~) 掌(仙人~) 缸(汽~;灰~) 桃(棉~;核~) 沟(瓦~) 牙(月~;轮~)腿(床~;桌~) 碗(钢~;轴~) 盒(骨~) 杯(金~) 柳(~眉;~腰) 腰(~鼓) 缨(萝卜~) 屏(网~;荧光~) 芽 枪(烟~) 炭(山楂~) 流(暖~) 花(泪~;葱~;油~) 峰(乳~;驼~) 觜 穗(~头;旗~) 月
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雪花

☚ 拟状物   某种用途的物品 ☛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

梆(梆子;南~) 简(简板;简版) 木鱼 拊搏
古代行军时用以节制步伐的乐器:钲(云~;铜钲) 金鼓 金鼙
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的两种乐器:钲鼓 钲鞞 钲鼙
银色的钲:银钲
军中作信号的打击乐器:金(鸣~收兵)
铜制的如盘状的打击乐器:锣(~鼓;大~;小~;马~;斗~;云锣;芒~;筛~;春~;镗~;破~) 钲铙
锣和鼓:锣鼓
古代士兵开道时敲的锣:铺兵锣
其他打击乐器:钹(钹子;铃钹;铙钹) 铙 镲(镲子;小~;金~) 铃(碰铃) 碰钟 双清 木琴 方响云璈 陶匏 镣铫
乐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板(击~;构~)
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竹板
古打击乐器名:磬(编~;金~;石~;宝~;悬~) 柷 铙 铮 铎 鐻 錞(錞釪) 鑮 镯 鑴 缶 缻 敔 罄 鼓(~角;金~) 云璈 揩击 拊搏

☚ 打击乐器   钟 ☛
木鱼

木鱼

佛教诵经时的敲击器。有两种形式:一为椭圆形,诵经时敲击,为统一众僧诵经节拍; 一为直立鱼形,腹间开一长口,悬吊于库堂,开饭或集会叩击之发出信号,禅家呼为梆子。古代民间报警、打更皆用之。《敕修清规法器章·木鱼》曰:“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鱼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 四大天王   “喇嘛教”美术 ☛
木鱼

木鱼

中国民间击奏体鸣乐器。明代王圻 《三才图会》: “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当时用于“梵呗”(宗教歌曲),清以后用于民乐合奏。木鱼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其形制为团鱼状,中腹刳空,如鱼张巨口,以利共鸣,用圆头小木槌击奏发音。木鱼大小不一,佛寺所用大木鱼,长约七十厘米。民间所用木鱼有大、小两种,大的发音低厚,小的发音高亮。佛教所用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的长鱼形,僧众斋饭、集合时击用; 一种是团鱼状,僧人诵经、礼佛时用。

☚ 琵琶   铜锣 ☛

木鱼mu yu

wooden fish

木鱼

muyu;Chinese block


木鱼

wooden fish

木鱼

雕绘艺术品。楚墓中已发现多件。江陵李家台4号墓出土一件,用簿木片制成鱼形,两面还用白色绘鱼鳞纹,并以红、黄色绘腮和尾部,形象逼真。长14厘米,最宽处5.3厘米。荆门包山1号墓发现一件,亦用薄木板制作鱼形,墨绘鱼头、眼,黑、白绘鱼鳞纹与鱼尾纹。长20.7厘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