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质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质部mù zhì bù茎的最坚硬的部分。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二篇:“木质部与韧皮部之中间,有一薄层谓之新生层或形成层。”1918年《植物学大辞典》“春材”条:“双子叶茎之维管束,其内部曰木质部,外部曰韧皮部。此两部中间有形成层,其形成作用在冬季休止。”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Xylem,木质部。” 木质部xylem维管植物体内,以输导水和溶质为其主要功能的复合组织。木质部通常由导管分子、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有些植物的木质部中还形成乳汁管、石细胞、树脂道。木质部与主要输导光合作用产物的韧皮部共同组成维管组织,贯穿于植物体内。 南欧紫荆的次生木质部立体图 木质部包括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来源于原形成层,根据分化顺序又可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其中最早发育的称原生木质部,出现于器官尚处于延长生长阶段,通常只形成环纹或螺纹的管状分子以及木薄壁组织细胞。后生木质部是器官伸长结束后才成熟的,其管状分子可以有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等类型。此外,除有木薄壁组织细胞,还含有纤维。次生木质部由形成层产生,只存于裸子植物和大部分双子叶植物中。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因缺乏形成层不能形成次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分子与后生木质部的基本相同,但次生木质部的管状细胞长度比较短,在横切面上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并有明显的射线系统(见图)。 从洋槐属(Robini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的切割实验,以及鞘蕊花属(Coleus)的薄壁组织诱导分化,豌豆、大豆、莴苣的组织培养等实验,认为木质部管状分子的分化,可能需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碳水化合物和乙烯等的综合影响。 季节性明显地区,次生木质部可出现生长轮。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极为发达,称为木材,被广泛地用为建筑和造纸的材料。木质部在化石材料中常保留下来,因此在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地质勘探、了解古代气候等方面均有参考价值。 木质部xylem在蕨类和种子植物中,以输导水分、无机盐为主要功能,并兼具支持作用的复合组织。它们与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共同结合成维管组织,贯穿于植物体中。被子植物的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而绝大多数蕨类和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缺乏导管和木纤维、乳汁管、石细胞。木质部细胞的细胞壁有不同程度木质化,发育成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均为死细胞。木质部分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最早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的为初生木质部,按分化成熟的顺序又可进一步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以后由形成层产生的为次生木质部,只存在于裸子植物和大部分双子叶植物中。木本种类的次生木质部特别发达,成为木材,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木质部 木质部muzhibu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主要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并有支持植物体作用的复合组织。木质部与韧皮部结合在一起,在植物体中构成连续的维管系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所组成。导管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细胞,其细胞端壁由穿孔相互衔接,其中每一个细胞称为一个导管分子或导管节。导管分子在发育初期是生活的细胞,成熟后,原生质体解体,细胞死亡。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木质化,并具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等不同形式的次生加厚。在两个相邻导管分子之间的端壁,溶解后形成穿孔板。穿孔的形成使导管中的横壁打通,成为一相连通的管子,每一导管的长度,可由几厘米到1米左右;导管的口径大小不同,口径越大,输导水分的效率越大。管胞是一种无穿孔的狭长管状分子,两端渐尖,细胞壁明显增厚,并木质化,成熟后细胞死亡。在两个管胞间不形成穿孔,而是靠细胞壁上的纹孔相通连。细胞口径小,输导水分的能力比导管要小得多。它是裸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大多数被子植物,管胞和导管可存在同一植物中。管胞的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并有支持作用。木纤维是长形的两端渐尖的厚壁组织细胞,起支持作用。木薄壁组织细胞是生活的组织,主要起贮藏作用。细胞成熟后一般具加厚的次生壁,并木质化。木质部是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木本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由于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形成有用的木材。 ☚ 筛板 韧皮纤维 ☛ 木质部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和支持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等组成。起输导作用的导管和管胞是木质部的主体,木本植物通过形成层活动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即木材)。参见“输导组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